陌陌:扛住了做空,败给了财报

作者 | puuuuuma

数据支持 | 勾股数据

陌陌:扛住了做空,败给了财报

这周的陌陌可谓是“祸不单行”。

先是12月3日,被曝出3000万条用户数据遭泄露,在暗网上低价出售。

陌陌:扛住了做空,败给了财报

紧接着,第二天,在纽约举行的知名沽空机构大会Kase Short-Selling Conference上,知名投资咨询公司JCapital又警告称,中国视频直播平台陌陌可能存在“循环营收”的问题。

不过,这两起事件,一个被陌陌的回应化解,另一个则缺乏实锤,陌陌股价的表现只有轻微反应。

真正的打击接踵而至。陌陌于北京时间2018年12月6日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这份财报似乎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财报于盘前发出,开盘后陌陌股价低开低走,最终收跌14.64%。


陌陌:扛住了做空,败给了财报

图:2018年12月7日陌陌股价走势


3


当陌陌被做空时,我在思考什么?

中概股的颓势,给了美国做空者不少舞台。从好未来、拼多多,再到陌陌,由于A股没有做空机制,国内的投资者可能不太熟悉美国股市的套路,消息一出往往风声鹤唳,但股价的表现往往比投资者想象的小得多。

再来看陌陌此次被做空的情况。其财报发布前一个交易日,美国一家投资机构J Capital的分析师称,陌陌的收入增长受部分用户的驱动,用户在打赏后可获得陌陌75%-100%的返现,这部分收入可能占总收入的40%,陌陌公司存在严重的刷单(虚增收入)行为,而且这种方式可能被用来洗钱。

做空在中概股里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常见的剧情是,做空机构拿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但当事公司反驳了这些不实报道,最后实锤的很少,不了了之。

这家机构指责陌陌通过“刷单”来虚增收入,是一种十分简单粗暴的财务手法,按常识判断,这是很容易被会计师审计出来的,除非这家会计事务所很“不专业”。

事实本身往往很久才能搞清楚,但股价很快就有反应。做空当天(12月4日),陌陌下跌了4.2%,但当天纳斯达克就大跌了3.8%,似乎投资者并没有被做空吓得“风声鹤唳”;但昨天陌陌大跌14.64%,似乎做空机构已经得手了。

这样的做空更像是一次炒股票的生意,所谓的“证据”是次要的,只要股价下跌就行,但完全可能是别的原因,做空只不过是“欲加之罪地”踩上一脚罢了。

陌陌经常是做空的对象,去年几乎每次财报都伴随有一次做出,但去年陌陌全年上涨了33%,最高涨幅达到150%,做空者估计被“打脸”的很惨。

上季度的财报,另一家做空机构SprucePoint发布了报告,给出的理由是陌陌VIE架构包含了很多未披露的公司。这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架构方面的问题。报告发布之后的几周内,陌陌的股价还是持续上涨的,后来才有了一波下跌,但当时的大环境是整个美国大盘也进入下跌期。因此,这也很难判断做空的是是非非,以及对股价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陌陌:扛住了做空,败给了财报


图:陌陌股价图,叠加纳斯达克指数

还有两个其它公司的做空案例,也值得一说。

一个是浑水对好未来的做空,6月中旬,当时的理由是通过并购虚增利润,从那之后好未来的股价一路下跌,这笔做空大赚了一笔,但赚钱的逻辑真的是这样吗?好未来股价下跌的真正原因:一是后来的强监管政策,二是经历了大幅上涨以后的估值问题。当初那个理由依然没搞清楚,但它无足轻重,它只是一个投机的借口而已。

另一个是最近Blue Orca机构对拼多多的做空,11月14日,理由是VIE架构下夸大收入等等,但效果却是另一个剧情,拼多多股价当天上涨11.7%,几天后发布财报又涨了16.6%,自做空以来已经上涨了50%!拼多多一直充满了争议,做空者可能是想借助这些质疑“偷袭”一把的,很可惜这一次失手了。


陌陌:扛住了做空,败给了财报


图:拼多多8月至今股价表现

最近几年,美国中概股常常被做空,好像这些机构发现了一种商业模式,确实是这样,做空越来越成为一门炒股票的生意。既然大家都是来做投资(投机)的,别人说的观点就要留个心眼了,他可能就是你的对手盘啊。

说到底,真的投资还是应该回到本质的东西上去,有些套路要看得清楚。

4


结语

陌陌一直是比较有话题的公司,很多人其实一直不理解它的生意,因为很多投资者都是非常“正经”的人,他们很少用陌陌,也很少能看见有人用陌陌,他们对不熟悉的事物总是天然地怀疑。

陌陌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唐岩说了,“陌陌是一个社交应用,大部分用户下载陌陌是为了建立新的关系和有效互动的,我们的产品设计、运营方式都是围绕这个核心用户诉求来做的。”

陌陌是在满足一种社交诉求,这个边界是非常清晰的,在这个基础上的盈利模式都是变现的手段,这是和其他直播商业模式最核心的区别,也是收购探探的逻辑所在,这构成了陌陌的生意。

当评估陌陌的价值时,有些因素是表面的,有些还是套路,核心在于这种“社交诉求”是到头了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以及,对这种需求的价值挖掘还有多少空间。

笔者想,前文已经给出很多信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