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他是一名極端理性的經濟學家,也是一名性格耿直的硬剛男。

大多時候,他以一張嚴肅臉示人,西裝+領結是他在鏡頭前的標配。

60後”、“教授”、“經濟學”等標籤,似乎很難和一個有著25萬學生的網紅大咖綁在一起。

而他也毫不介意在矛盾重重的人設上,再加上一個特殊的身份——《奇葩說》第五季導師

他就是薛兆豐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聽不懂“脫單”這樣的網絡詞,不知道周冬雨是誰,這位與娛樂圈格格不入的教授,硬是憑實力成了《奇葩說》的“真·寶藏男孩”。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本週《奇葩說》第五季即將收官,雖然從一開始飽受詬病,賽制也引發極大爭議,但是薛教授的出現,完全可以稱得上是這一季節目的最大亮點。

從一開始的正襟危坐,到後來的漸入佳境,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將經濟學帶入江湖的好教授。


01


作為經濟學家,薛兆豐現身《奇葩說》,原本就顯得有些氣場不合。

事實證明,薛教授是一個深入淺出,且學術建樹極高的故事高手,即使面對家長裡短、兒女情長的辯題,也能用經濟學的知識輕鬆化解。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他可以從概率的角度,闡述所有的婚姻都是湊合的,不要太苛求,相守依伴才是幸福。

他可以從市場的角度,闡述分手了該放開要放開,沉沒成本不是成本,失去了則代表無法帶給自己收益了。

他還可以從價值的角度,闡述隱瞞貧窮比隱瞞富有更不可饒恕,年輕人可以貧,但不會窮,因為年輕就是資本和財富。

用經濟學解讀生活和情感,也讓薛教授的每一句話彷彿都成了知識點,讓人忍不住頂禮膜拜。

在《奇葩說》的舞臺上,辯手常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而薛教授卻不按常理出牌,摒棄了最具煽動力的感性,轉而用一套套經濟學理論闡述論點,結果總是讓人心服口服。

對於薛教授的表現,主持人馬東說:“在我心裡面,薛兆豐教授,就是這個時代應該有的知識分子的樣子。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02


雖然從經濟學的切面進行辯論,讓觀眾覺得新鮮,但是總歸缺少了點人情味。就連蔡康永也開玩笑地吐槽“好掃興”。

一位是極端理性的教經濟學的教授,一位是極端感性的教情商課的主持人,這種針尖對麥芒的神仙打架,也成為了每期的看點。

其實單看兩位導師的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對會產生化學反應的天賜CP——兆豐年,永小康

這對官宣的CP粉,還有一個很接地氣的名字,叫“雪菜”。

果不其然,兩人在節目中的互相拆臺也達到了聚變的效果。

每次都選對立持方,互相“瞧不上”對方不說,有時候甚至為了懟而懟。看他們“掐架”,竟然莫名有種心動的感覺。(正經臉!)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常言道“冤有頭,債有主”,“雪菜”這對“冤家”的第一次交鋒,是來自馬東的一個問題——“薛教授,假如你只能在蔡康永和高曉松之間選擇一位做朋友,你會選擇誰?”

薛兆豐聽到問題之後絲毫沒有猶豫,笑了兩聲說,“我選曉松啊。”並吐槽蔡康永太佛系。

面對薛教授突然來的襲擊,蔡康永回懟,“教授,你實在太外行了,往往外表佛系的人,內心才澎湃。”

自此兩人便槓上了。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蔡康永把“情商課”三個字貼在身上,薛兆豐就是行走的“情商底線”。

比如男女之間求生欲的問題,我們的“寶藏男孩”薛教授,竟然連求生欲是什麼都不知道。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蔡康永作為《奇葩說》的常駐導師,以往跟高曉松對著幹的時候,完全沒有這種化學反應。

與高曉松的文藝氣息不同,薛兆豐由內到外都透露著:

理性、“蠢直”、“冷酷”。

每當選題有情感偏向時,蔡康永都是從純情、理想且浪漫的生活態度出發,而薛兆豐的經濟學原理,卻往往給人澆上一盆冷水。

看似超脫於人情社會的冷漠觀點,卻總能在邏輯上致勝,讓人根本無法反駁。

關於【父母再婚,該不該阻撓】,蔡康永打情感牌——“是我們文化裡的羈絆讓我們阻撓”。

薛兆豐則拿出一條經濟學的重要規律“漢德公式”:誰更容易適應這個社會,誰就有責任去適應這個社會。

之後,兩個人還作為“下凡”導師進行正面辯論,結果那一期的辯論畫風突變。

正方一辯楊奇函每天都要問自己更博學了嗎,以示我們要擁抱知識。薛教授直懟:有這個芯片,還需要問自己每天更博學了嗎?

眼看快招架不住,蔡康永出來幫腔,反駁薛教授的博學論,順便給薛教授一記白眼:“不要亂奇襲我們的隊員!”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而在導師“開槓”環節,辯手退居二線,直接看這兩個人“鬥嘴”。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蔡康永一直是個高情商的人,但唯獨在薛教授面前,輕鬆自如放飛自我,任性又傲嬌。

而像薛教授這麼理性的人,在蔡康永面前見招拆招,吃癟了也很可愛。

前兩天,薛教授還在更新直播主講裡說,其實他們兩個人加起來才是最好的一對: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而蔡康永“我要跟教授對著來”這種看似與薛教授的日常唱反調,實則是維持兩種立場的勢均力敵。

薛兆豐也知道蔡康永對他的遷就——

我很感謝蔡老師,表面上是跟你作對,實際上他永遠是站第二選擇,那(往往)是更難的。

我知道他想說什麼,他也挺知道我想說什麼。

感性和理性交鋒起來就容易產生火花。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03


“奇葩說元老”馬曉康都是極度精通互聯網套路的人,他們知道怎樣製造綜藝效果,也知道如何恰到好處地接梗、拋梗。

高曉松屬於卡牌中的王,學識淵博,什麼文史的知識點都信手拈來,如沐春風。

在觀點上,高曉松常常活用現成的知識,舉歷史事例、中國傳統等。

馬東曾說,高曉松辯論用的是斧子,因為他每一次的立論都是建立一個自己的邏輯,而這個立論的最初特別重要。

“他最初的幾句話你認可了,他的自圓其說的力量就徹底把你帶進去,所以他是一個領袖型的辯手。”

和高曉松相比,薛教授更專長於經濟學,雖然他們兩個人正面相對的機會不多,但是卻帶給我們思考:高曉松式的全才更通用,還是有一技之長的薛教授更吃香?

當然,如果做不到全知全能,能夠有一項專長其實已經足矣。薛教授的迷人之處不正是在此麼?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除了這幾位的中年高知,李誕的加入,使得節目的娛樂性更強。

他是脫口秀的綜藝咖,在《奇葩說》中屬於“年輕人”。

馬東曾說,李誕的加入,是經過嚴謹判斷的。他把李誕放在《奇葩說》第五季導師合適人選的第一梯隊。

在馬東眼中,李誕並非是一個沒有厚度的綜藝咖,“他是個非常搞笑的人,但本身也有思考,而且勤于思考,會通過各種手段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李誕的加入,確實使得節目的綜藝感更強,插科打諢,嬉笑怒罵,實力段子手,很好地延續了《奇葩說》是一檔“非正經的辯論節目”的口號。

有人說李誕在奇葩說,比較像謝娜在大本營,主要作用於搞笑。

而節目的包容性正是來源於此。畢竟,看多了李誕式的求生欲,薛教授的那份正直和不屑一顧才更抓人心吧。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04


前段時間,薛兆豐在深圳舉辦了一場讀書會,讀者們問了不少跟《奇葩說》有關的問題。

薛兆豐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剛開始的時候,他並不瞭解這個節目。一個“不正經”的網綜,跟他的經濟學行業隔著十萬八千里。

於是在籤錄節目的合同時,薛兆豐按照自己原有的時間安排,只能參加其中的幾期節目。

不瞭解影視錄製的觀眾,可能覺得一場節目才1個多小時。但是加上臺前準備,錄製過程也會有剪輯,實際上整個節目下來至少半天的時間,如果再加上坐車到現場再返回的時間,至少是一天。

好玩的是,薛教授自己說,他錄製了兩期之後,發現整個節目特別有趣。就跟節目組說以後期期都要來。

但節目組錄製嘉賓都是提前安排好的,預算也都是提前定好。也就是說,你多來參加錄製是沒有經費拿的。

結果薛教授說沒關係,不給錢我也可以來參加錄製。整個第五季的節目,除了一期有事沒參加之外,薛教授從頭一直錄到尾,還說要參加第六季。

大概最好的解釋是,薛教授第一次在一個空間裡見到了這麼多形形色色的“奇葩”。對於在不同領域和自己“切磋”的幾位導師,也讓他相見恨晚。

薛兆豐,真正的「奇葩之王」

而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辯論,彷彿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薛教授曾說自己早期願望之一是想當精神病醫生,或許他本人就是一枚不折不扣的“精分”。

正是因為這種“精分”,才讓他在《奇葩說》毫無違和感吧。

在節目中,這位“寶藏男孩”也難以掩飾他對說話和辯論的著迷:

“我雖然要維護你說話的權利,但我不能不拼命地批駁你的觀點。假如我失敗了,那麼我的努力將立刻轉化為對你的觀點的信服。我們要讓別人說話,要始終讓別人說話,但僅此而已。”

唐僧為什麼招女人喜歡?

看到薛教授出道,或許你就能明白了。


本文作者 | 洛小嵐 藍曼卿 @文化咖孵化工場成員​本文由文化咖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投稿或合作事宜,請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