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畢老師的老師


新零售的本質是提升效率,但不是再造一個超市和便利店。因為單就生鮮產品看,高損耗、高配送成本、非標是其特點,同時對新鮮和品類多寡有要求。一直以來做的比較好的是社區店。原因是近,最大程度靠近了用戶,也瞭解了小區居民的消費特點。阿里推行新零售的原因在於線上流量紅利消失,需要從線下獲取新鮮的、低成本的流量。生鮮是高頻的快銷品,購買人群有很多是老年人,這些人也是線上抓不到的人群。盒馬的意義在於線下為線上導流,必須下載APP在線上支付、開闢餐飲區、充分利用新技術都是為了把線下流量導到線上。包括3公里、30分鐘配送既降低了成本(可用普通物流代替高成本的冷鏈物流),又提升了消費體驗。盒馬可謂是擁有線下觸點的生鮮電商,如果只做線下不僅坪效有極限,也不符合阿里獲取新流量的戰略,畢竟它是流量消耗型的模式。新零售能否成功還需時間驗證,盒馬仍需努力。


曼盛紀柯言


生鮮類電商,真正的出路是要做好兩個方面:

1、渠道鋪設

2、產品質量


渠道鋪設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讓用戶能更近距離的看到生鮮產品,並且保證配送的時效性。

產品質量毋庸置疑,生鮮類嘛,一定是越新鮮越好。


最近比較火熱的生鮮電商就是馬爸爸的盒馬鮮生。

為什麼盒馬鮮生會這麼火呢?首先,盒馬鮮生擁有優質的供應鏈,他們的生鮮不但新鮮而且價格便宜。其次,盒馬鮮生的配送非常迅速,3公里內30分鐘即可送達。最後,盒馬鮮生是免加工費的(促銷期),要知道很多地方的生鮮加工都要收取加工費。


所以,參照盒馬鮮生,就可以明白,渠道鋪設和產品質量才是用戶最看重的,做好這兩點,很容易會做起來。


數據蛇


生鮮電商的未來理應在線下,在社區。線上所佔比重也有,但不是很多。

目前國內的物流業雖說發展迅速,但是很多年齡稍微大點的根本就不上網,買海鮮蔬菜什麼的基本都在線下實體店。比如你今天想做一道紅燒魚,你一定會先去市場上挑挑揀揀,當天選好之後就開始下廚做了,不可能再從網上下單,然後到貨後再做,可能貨品到了,也沒興趣做了,當時想做這道菜一定是臨時也有時間想做這道菜的。

實體店應該開到那個地方,高端社區門口首選,或者海鮮店扎堆比較多的地方。

就近挑選,如果網上一斤15元,我線下實體店一斤賣18元,海鮮市場一斤16元,批發價13-14元,我相信很多人選擇就近的實體店,平時在做好優惠,比如接近一月左右將要過期的產品14元一斤處理等,都是很不錯的手段。這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平時上班比較忙沒有時間做飯,一般週末時間充裕,可以在週末集中做促銷活動。

社區用心做好了就能夠吃一輩子。


威威雪松


生鮮電商,要想做好,一是品質體驗要好,二是付出的成本要低。如何來權衡二者之間的關係,將是對生鮮電商團隊運營者的考驗。因此,按理來說,以銷定採的社區團購模式是最好的模式。

但社區團購模式,一是要解決供應鏈,一是要找到優質的團長。說白了,就是要搭建起供貨商和銷售渠道之間的橋樑,如何讓生鮮產品快速高效地送到消費者手中,這本身就是一種考驗。

現在的社區團購,在銷售端,就是團長,要麼是寶媽,要麼就是社區店。但是要解決流量問題,理論上是社區店自帶流量,但社區店的投入和產出,他們來做團長,是否算得過賬,還有如何平衡線上和線下的生意以及人力投入,都是需要權衡的問題。當然,這肯定能夠解決的,無非就是人才的問題。但至少有一點,社區店解決了流量問題。寶媽沒有流量,必定做不大,做不起來。

所以,自帶流量的連鎖超市,連鎖便利店,在保持傳統銷售渠道和產品的同時,再植入社區團購模式,再單獨開闢適合社區團購的供應鏈體系,無疑走得更遠。

這其實就是社區新零售。是盒馬的模式。可盒馬的短板在於她和騰訊是競爭關係。不採用社區團購模式慣用又好用的小程序,而不得已用APP,還有不能借助微信生態做傳播和交易,就很難做大。

好了。我是舒雍,中國生鮮行業知名自媒體,舒雍會千人收費社群操盤手,寶媽互助團團長,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你有生鮮行業的什麼營銷問題,可以關注我,私聊我。


舒雍會


生鮮電商的出路是O2O+B2B。

中國人對生鮮的親近感是與身俱來的,是農業文明的痕跡。中產崛起,生鮮首先受益。

生鮮的交付最佳形態是O2O,線上線下結合,自提和到家相結合。

供應鏈的問題最大,因為農民種植規模小,傳統生鮮渠道只適合低端產品。

現在正崛起一類農業服務商,他們有對農民的規模化服務能力,也有品控能力。所以,基於農業服務商和生鮮零售平臺鏈接的B2B,才能支持生鮮電商的O2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