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國君是不是姜尚的後人?為什麼?

夏榮年


齊國分兩個時期,一個是姜尚的姜齊,一個是田和的田齊。

題主所問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有點問題,因為這個範圍有點大了。

姜齊的時間是從西周到戰國中期,而田齊存在的時間則是在戰國中期到秦朝統一之前。



姜齊

姜齊是周朝剛建立時,周武王分封給姜尚的分封國,國號為齊。

至於姜齊、田齊一說,不過是後人為了方便理解而已。

姜齊從公元前1044年建立,到公元前386年被田氏所取代,一共經歷了658年,其中以齊桓公在位時期最為強大。

齊桓公在位時,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

強勢的齊國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但是,在齊桓公去世之後的齊國卻逐漸衰弱了下來,雖說戰國時期還是七雄之一,但已不復往日榮光。

後到齊頃公在位後,齊國徹底失去了霸主的位置。



田齊

田齊之所以叫田齊,是因為當時的齊國丞相田和以手段取代了姜姓,自他繼位後的齊國便被後世稱為田齊。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並於公元前386年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史稱田氏代齊。

田齊從公元前386年建立,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嬴政所滅,一共經歷了165年。



那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究竟是不是姜尚的後人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捋一下時間線。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

東周又分為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姜齊的滅亡時間在公元前386年,也就是說是在戰國中期前還是姜齊。

所以題主所問的這個問題有點問題,範圍還是太大了,總的來說,春秋時期的齊國肯定是姜尚的後人,一直到戰國中期姜氏才被田氏所取代的。


鬱黎話史


齊國是周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尚,字子牙,號飛熊,祖先曾隨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呂水,又稱呂尚)的封地,所以齊國國君是姜尚的後代。

齊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為今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大國之一。

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公元前1000年前,姜太公幫助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齊國建立,齊國位於今山東省。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大國,齊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資源,迅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

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呂氏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在戰國中晚期稱王(曾一度稱東帝)。

公元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國統一六國,齊國滅亡。齊國國都是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齊之後,仍以臨淄為都城。

,充當周朝統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而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 ,以穩定東方。



遠古歷史


關於齊國的國君,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是田氏代齊之前,這一時期的國君就是姜尚姜太公的後人。二是田氏代齊之後,這一時期的國軍不是姜尚的後人而是田常,田和的後人。


姜氏齊國從太公姜尚到末代國君齊康公!

關於齊國的由來呢,大家應該都知道。齊國來源於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分封的一個重要對象就是功臣,太公姜尚就是這麼一類人物。加上就是封神演義裡所描寫的主要人物姜子牙!太公姜尚被封於齊,都城奄,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淄博。從太公姜尚開始齊國慢慢的休養生息發展起來,但是後期一個重要的卿大夫逐漸崛起,這個人就是田常。是一個改變齊國曆史走向的重要人物。他殺死了齊簡公,並且任命齊簡公的弟弟為新的國君,實際上控制齊國政權的人就是田常,齊國的國君已經成為傀儡。後來又經過百餘年的時間,到了田常的曾孫田和正式把齊國的國君廢除,完成了田氏代齊的整個過程。


從田和到齊國滅亡是田氏齊國!

完成了田氏代齊之後,齊國又經歷了一次復甦和繁榮。成為戰國時期唯一一個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大國,形成了齊秦東西方向的對抗。但是說來也怪,不知道是因為田氏取代姜氏成為齊國國君後,心裡發虛不自信,還是因為有點心理變態,田氏國君處處模仿姜氏國君,甚至連名號也跟著模仿,比如姜氏齊國有個很著名的國君那就是第一位霸主齊桓公,等到到了田氏齊國時,他們也立了一個齊桓公,那就是田齊桓公。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歷史現象。


田氏國君取代姜姓國君是歷史的必然。

因為從太公姜尚到齊簡公。齊國已經經歷過數百年的發展。俗話說得好物極必反嘛!經歷過興盛之後必然會走向衰亡!中國的封建王朝沒有一個能超過300年這也是有原因的。田氏國君取代姜氏國君,反而使得奄奄一息的起鼓再一次煥發了生機和活力!這確實是一個歷史發展的必然現象,是歷史的進步不是歷史的倒退。


遊史無終


開始是,後來不是。是田氏代齊。齊國本是周初呂氏(呂尚,或稱姜尚,即姜太公)的封地。春秋末,呂氏政權被田氏取代,從此,齊國的主人由姜姓呂氏演化成媯姓田氏。過程是:公元前671年,陳國公族內亂,陳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至齊國後為齊國田氏之祖,(“陳”“田”本為一字)。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無宇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國的慶氏,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

公元前489年,田桓自立為相,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公元前481年,田桓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國政,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

公元前391年,田和廢齊康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

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南耕野史


開始的確是姜尚的後人,但後來姜太公的子孫不爭氣,齊國的士大夫一族發生了叛亂。姜太公的子孫齊康公被趕下王位,放逐到海島上。

公元前386年,原齊國士大夫田和正式稱侯,姜姓呂氏齊國被田氏取代,仍沿用齊國名號,實際已是掛羊頭賣狗肉,再也不是太公血脈了。


莽荒牧羊人


姜齊是而田齊就不是了。田氏是陳國國君陳胡公的後人,在陳國被楚國滅後改姓田到齊國的一族人。


史東風


開始是後來不是。田氏大斗借,小鬥收,收買人心,篡了姜子牙後代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