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鉅變四十年 繪香隅“四新”畫卷

日前新華社發佈的皖南“小三線”四篇通稿中,其中就提到了位於香隅鎮的原三線廠(紅星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數萬名上海“三線”建設者的青春與熱血在香隅的土地上閃光,促進了香隅的經濟、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千年古鎮香隅,也因此成為我國最早的“城鎮化”建設的雛形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香隅的發展煥發出蓬勃生機,近三年更是按下“快進鍵”:鎮黨委、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黨建引領,結合實際提出“四新”香隅(新園區、新城區、新港區、新農村)建設目標,奮力書寫實現香隅新發展新突破的美麗篇章。

服務新園區,強保障,促發展新園區建設突飛猛進

2006年,依託原上海小三線,安徽東至香隅化工園在香隅鎮創辦與設立,為省級開發區,也是我省的專業化工園區,精細化工為主導產業; 2012年,省政府批准安徽東至香隅化工園更名為安徽東至經濟開發區;2013年,安徽東至經濟開發區列入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安徽省新型工業化基地;同年,省政府批准開發區擴區;2014年,被評為安徽省首批知識產權示範培育園區,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香隅鎮按照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的要求,全力做好開發區服務工作。近三年來,服務開發區發展涉及重點項目15個,徵地8000餘畝,拆遷1500多戶,分配安置房1500多戶,分配安置房2800套;為保障東九、望東兩條高速貫通,積極配合高速建設共徵地2500餘畝,拆遷100多戶,全部實行貨幣化補償形式妥善安置。放眼新園區,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綠色生產、清潔生產正逐步成為現實,發展承載力較強,發展能力較高,發展載體較優,進入了較高的發展能級。

建設新城區,強功能,樹形象

香隅鎮歷史悠久,棗林灣新石器時代遺址留下了遠古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印跡。人傑地靈,文人薈萃,陶淵明、狄仁傑、楊萬里、梅堯臣、楊季芳、羅隱、許山等歷史文化名人曾留下美名官聲或千古佳文,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湧現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渲染了紅色香隅的鮮明底色。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快速發展,香隅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堅持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效益的統一,不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香隅鎮總體規劃期末將香隅鎮建設成為經濟實強、社會發展、城鎮建設和環境保護相互協調,人民生活安康,城鎮一體化的新型城鎮。

近年來,香隅鎮以新修編的15平方公里城鎮規劃為引領,以加速發展,擴大規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為目標,全力打造新型城鎮,使香隅鎮成為東至經濟開發區後勤保障和綜合服務中心,專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農村勞動力入園就業宜居基地。在香隅村、花山村統一規劃建設保障房,2009年至今共建設約5800套420000平米。2017年啟動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工作,具體範圍東起梅山小區,南至銅九鐵路,西至東二環道路,北至香隅老街,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整治涉及人口17000人,進一步優化城鎮發展生態,提高城鎮發展質量,提升香隅美譽度,居住舒適感,居民幸福感。放眼新城區,新區建設高樓林立,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實現綠化、亮化、美化,面貌煥然一新。

依託新港區,強優勢,重保護

香隅鎮位於東至縣西南部,距縣城22公里,同安慶市望江縣隔江相望,與江西省彭澤縣毗鄰接壤,為八百里皖江南岸之首鎮。2008年9月1日,銅九鐵路正式通車,拉開千年古鎮香隅的交通新篇章。如今,皖贛省際公路貫穿全境,沿江高速、銅九鐵路,望東長江大橋跨境而過,長江黃金水道已建成碼頭兩座,形成了公、鐵、 水路運輸的立體交通格局,鎮內交通通訊十分便利。

近年來,為充分發揮香隅地處皖贛結合部和長江黃金水道的獨特區位優勢,憑藉鐵路、高速、省道和長江水運及長江大橋出口等交通優勢,發揮通江達海通道功能,積極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的長江岸線香隅段。放眼新港區,隨著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深入實施,園區的發展壯大,在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思路的牽引下,新港區建設也必將從理念逐步走向現實。

此外,為改善東至經濟開發區園區道路狀況,香隅鎮正在做香苑大道北段、通河北路東段、沿河北路施工方案,並且對園區主要道路進行拓寬修補。東至縣交通旅遊委員會已將縣城至香口段列入全縣城鄉公交路線規劃範圍,公交路線實現運營後將解決園區企業職工上下班和出行問題。

打造新農村,強支撐,促均衡

香隅鎮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40個村民組,9044戶,38729人,面積215.45平方公里。近三年來,香隅鎮補農村發展短板,促進城鄉均衡式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初顯。

如今,香隅鎮已建成省級美麗鄉村點花山村餘舒點,同心村宋壠點,漕東村龐村點,其中漕東村龐村中心村高分通過省級驗收,得到省市縣各級領導充分肯定。市級美麗鄉村點中畈村新畈中心村正在建設當中,省級美麗鄉村點合延村黃慄樹已啟動前期準備工作。農村基礎實施不斷完善,交通便利,防洪抗旱,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三線三邊”整治、河長制、林長制深入推進,農村環境治理“三大革命”工作開展實現常態化,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入。

在抓好傳統農業生產的同時,香隅鎮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其中,銅頂、合延等村種植前胡230畝。香泉村老鱉養殖場現有4個,養殖大棚38個,年產值4000萬元;漕東、白嶺等村發展棗、葡萄種植400餘畝;臨江村200餘畝絲瓜種植項目成功落地。全鎮菸葉種植920畝,流轉種植水稻大戶30戶。漕東村田園綜合體項目成效初顯。其中“太空蓮一號”基地80畝,金絲皇菊基地145畝,流轉60畝養殖龍蝦。放眼新農村,鄉村振興景象新,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和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全面實現各項發展目標,艱苦奮鬥、苦幹實幹結碩果,更加增添了香隅人砥礪前行、奮楫爭先的信心。進入新時代,香隅鎮黨委、政府將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推進新園區、新城區、新港區、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科學發展”和“生態優先、加速崛起、富民強鎮”為主線,以服務園區發展為中心任務,以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為核心,著力打造實力香隅、生態香隅、和諧香隅、魅力香隅,為“三美東至”貢獻香隅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