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西安扶贫开发

政策 经验 交流 学习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在西安市周至县的厚畛子镇,眼下是打枣皮(收摘山茱萸)的季节,也是村民最忙碌的时候。

11月29日上午,厚畛子镇花耳坪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卢钢从村头走到村尾,来来回回八九公里,逐户查看山茱萸的收摘与晾晒情况,了解村民销售上的困难,一再叮嘱村民:“有困难就找合作社,我们来找销路,不能让大家吃了亏!”

对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但又风风火火的“第一书记”,村民是满心的喜欢和感激。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卢钢是从部队转业的中校军官(副团职)。2017年12月下旬,刚刚脱下军装不长时间,雁塔区便委派他到花耳坪村驻村扶贫。

卢钢是出了校门到部队,加之又在城里长大,对农村工作的认识是一片空白。尽管他知道脱贫攻坚到最后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作为一名退役军官他没有退缩,愉快接受了驻村扶贫这个沉甸甸的任务。他说:“军人讲服从、不畏难,脱了军装这个本色也不会变!”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卢钢和牛明华交谈|

花耳坪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虽然有一个花儿一样的名字,但由于交通不便,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全村有53户190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7年年底还有4户10人是未脱贫的在册贫困户。

到村上之前,卢钢拜前任“第一书记”为师,了解村上的情况和农村基层工作的“门道”,报到当天便与村干部一起探访贫困户。接下来,与老支书、老党员逐个谈心,到村民家中挨家挨户摸实情,与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商议2018年的精准帮扶计划和工作措施。同时,亲力亲为帮村民分拣药材、打扫庭院和猪圈卫生,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上图这位79岁的老人牛明华,儿子去世后儿媳离家出走,家中就他和未成年的孙子相依为命,面对接连发生的不幸,老汉以前总是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了解情况后,卢钢闲暇时就去找老人聊天,对老人进行开导,打开了老人的心结。现在老人见了卢钢就高兴地说个不停,其他人到家里来也不拒绝了。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花耳坪村地处秦岭深处,冬天的晚上气温都在零下十七八多度,非常寒冷。

卢钢所住的房子不保温,全靠用电取暖。到村上没多久,遇上了一次长达10天的大停电,没有电又不能生炉子,村民怕出事也不敢让他烧炭火,屋子里就像是冰库,盖上两床被子都不顶事,天天晚上瑟瑟发抖当“团长”。

卢钢在部队摸爬滚打也算吃过不少苦,但在花耳坪村经受的苦,更让他体察到了贫困群众生活的艰难,感受到了尽快帮助这里改变面貌的那份责任。他与帮扶干部及村上两委会成员,用好雁塔区的财政帮扶资金和从社会上筹集的150万元,硬化了3.9公里的连村道路;投入60万元给村上安装了100座太阳能路灯;协调帮扶单位投入12万元建起了村卫生室,并给村上培训了一名村医,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图中这个过水路施工开始后,卢钢时不时就到施工现场看一看,一再叮嘱施工人员必须保证施工质量。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卢钢和陈太林一起商量山茱萸销路|

花耳坪村有种植山茱萸的历史,村上250棵树龄达160年的山茱萸被西安市列入受保护的古树群,山茱萸是村上的主导产业。然而,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以前一斤几十元都“不愁卖”的山茱萸这两年却不好卖了。

为了帮助群众销售山茱萸,卢钢履行第一书记带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主责,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跟随区上包扶单位到河南的龙头企业推介产品,请求技术指导,建立长期帮扶关系,为村民打开了销路。

上图这位老人叫陈太林,老伴和女儿都患有肌无力,山茱萸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眼看辛辛苦苦一年收获的山茱萸卖不上价钱,老人心里很是着急。卢钢询问了老人的收成,查看了山茱萸的质量后告诉老人:山茱萸的销售包给我了,保证给你卖个好价钱。经过努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首年营业就销售原药材9.6吨,累计销售额达31.59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群众说:“有合作社兜底,心里踏实多了。”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卢钢与村民一起打枣皮|

卢钢说:“驻村干部面对的是具体群众,既要有眼观六路的本事,还要有婆婆妈妈的心态,只要与群众贴心、为群众用心、给群众真心,群众就会欢心。”

到花耳坪村一年时间里,他把自己当成村上一员,开口闭口都是“咱村上”,就连自己的微信昵称也是“花耳坪村卢钢”。

108国道塌方后,从西安到花耳坪村需要绕道佛坪县,来回有600公里,由于路途太远,卢钢平时很少回西安。2018年春节,父母希望他能回家过个团圆年,但为了把村上的“走亲戚送温暖”活动办得热热闹闹,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选择了与群众相守。正月初一,他与村民一起走亲戚、拜大年,开展文体活动,度过了驻村帮扶的第一个春节。看到乡亲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孩子们尽情玩耍的喜悦,他感受到了别样的快乐与满足。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卢钢母亲帮助贫困户缝补拆洗衣物|卢钢虽说由于驻村帮扶与家人聚少离多,但父母觉得儿子干的是功德无量的好事,所以,对他不仅在精神上鼓励,而且用行动支持。今年40岁的村民蒲蔚林是双下肢残疾并伴有精神障碍的贫困户。2015年,蒲蔚林外出务工时在北京因冻伤双膝以下截肢,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有时候来不及上厕所屎尿就拉到了床上,上完厕所裤子衣服沾上屎尿也不知道,家里脏乱不堪。卢钢的母亲听说后,今年中秋节就以帮扶志愿者的身份,辗转数百公里来到花耳坪村蒲蔚林家里,帮他拆洗缝补被褥和衣服,鼓励他们增强生活的信心。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卢钢母亲帮助贫困户缝补拆洗衣物|

蒲蔚林的床单、被子、衣服上沾满了屎尿,连母亲和继父都不愿去管,而卢钢的母亲却用手一遍又一遍的去搓洗。卢钢的母亲眼睛不好,缝被子时需要打着手电才能艰难地穿针引线。看到多年无人打理的脏乱屋院变了样,蒲蔚林露出了笑容,拿出珍藏的蜂蜜非要感谢这位陌生又亲切的“妈妈”。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群众的信任与家人的支持给了卢钢莫大的动力。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他与驻村帮扶干部每周都要到贫困户家中去坐坐,了解他们的困难与诉求。

今年43岁的村民李荣年轻时外出打工,在外漂泊了二十多年,村上退耕还林时以为她不回来了,就没有给她划分宅基地,所以她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来到村上后,卢钢与镇上相关部门和村委会反复沟通研究,为李荣划分了新建住房的几分地,并争取到住房改造款5万元,建起了3间混凝土住房,帮扶单位雁塔区卫计局还给其安装了灶房和洗澡间,购置了开办农家乐所需的床柜桌椅、冰箱电视,送去了60只鸡苗。

李荣激动地说,明年农家乐开业一定要请卢书记和驻村干部吃第一顿饭!这一年,卢钢还协调为贫困户付德国在县城开起了饮食零售摊,替贫困户何忠诚改造了旧屋;落实了蒲蔚林的低保政策,给其盖起了50平方米的新住宅,送去了价值5000元的电动轮椅;花费8万元帮李荣和蒲蔚林铺设了入户路、硬化了庭院,与帮扶干部一道给4户在册贫困户办了几十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使这些贫困户的衣食住行都有了保障。

扶贫故事|脱下军装再上扶贫战场 家人支持也当上扶贫志愿者

看到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村上的面貌一天天在变化,卢钢这个脱了军装又上脱贫攻坚战场的退役军人感到很欣慰。

西安扶贫开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