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過程中新挖魚塘有哪些常見問題?怎樣解決?

水產養殖過程中新挖魚塘有哪些常見問題?怎樣解決?

漁中愉-水產養殖

【常見問題】最近幾年,各地利用多年荒廢的河坑、空坑,幹荒坑,煤礦塌陷地低窪地和河灘地新建魚塘。

但由於養殖者對新建魚塘的特性認識不足,不能掌握新塘的畸變特性,養魚仍按老方法進行。

致使養魚產量不高,經濟效益差,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養殖者挖塘養魚的積極性。

【原因解析】新挖魚塘底泥瘦,保水性差,水體泥水渾濁,浮游動植物繁殖量少,產氧能力差,容易缺氧。

如果對新挖魚塘的特點缺乏正確認識,自然不能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解決方案】通常魚塘建成之後,要先平整塘底,如果有條件最好能把塘底翻新一次,疏鬆底土,提高地溫、地力。

然後晾曬15天左右,這樣做可以促進魚塘的有機質氧化、分解。魚塘晾曬之後就要在塘底鋪蓋一層有機肥。

每畝新建魚塘可鋪設發酵好的有機肥200千克左右,最後是對魚塘進行徹底消毒,魚塘消毒一般採用生石灰。消毒時每畝魚塘需要生石灰70~80千克。

在一系列工作完成後才能進行灌水養殖,當魚塘的水灌到30釐米深時,可以放菜子餅,每畝魚塘放10~15千克,果葉或碎瓜藤130千克左右。

淺水浸漚,使其加速腐爛分解。待水質變肥,再注人新水,使水深達100-120釐米,才能投放魚種。

在新修建的魚塘養魚時,魚容易發生畸變。養殖過程中如果發現魚出現彎曲、魚鰭畸形等症狀,那就證明魚塘重金屬含量過高。

這時最好對新建魚塘的土質做一次化驗,若重金屬離子偏高,要經過處理後再養魚。

因為魚發生畸變後,食量減少,體質下降,易患病,生長緩慢,產量、品質都受到較大影響。

遇到這種情況可先灌水浸塘幾次,讓土質中的重金屬離子溶入水中後排除才行。

如果化驗後發現魚塘酸性較重就不宜急於養魚,應先將魚塘水放幹晾曬,再用糞肥、骨粉、生石灰混合潑灑,其比例為3:1:1。

然後種上蘇丹草、苦蕒菜、紫雲英或黑麥草,當草長到一定高度後,再灌水灑上生石灰浸漚15天,待草腐爛分解,耗氧高峰過後,即可進行養魚。

另外,新建魚塘塘水也時常會顯得渾濁。出現這種現象會嚴重影響魚類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這時就需要每隔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水。

生石灰可起到沉泥淨水的作用,同時也可達到預防魚病的目的。具體用量是每畝水面每次用生石灰20~30千克,化水後全池潑灑。

此外,新建魚塘投放魚種要以吃食性魚類為主,肥水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為輔;多養中上層魚類,少養底層魚類;新建池塘宜養殖商品成魚而不宜培育苗種。

具體放養的苗種數量應根據水源條件增氧設施配備、魚種規格大小和養殖技術水平高低等因素綜合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