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時期,為什麼山東人選擇東北,而不去更為富庶的江浙呢?

就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具體緣由如下,如有其它見解,歡迎交流探討。

闖關東時期,為什麼山東人選擇東北,而不去更為富庶的江浙呢?

中國成立之前,前面佔多數。這段時期,真是混亂的時間,各地軍閥混戰,人民難有安穩日子,要想謀求的生存發展,只能離開家鄉,之所以說山東人,因為山東的地理位置及在很早的那些恥辱條約裡就把山東割讓出去,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是無辜的無奈的,難以有選擇權。

闖關東時期,為什麼山東人選擇東北,而不去更為富庶的江浙呢?

其次,離開家鄉去哪裡,北上是選擇,肯定要去人煙稀少的地方,富庶的江浙哪裡還有他們的容身之所,這其實與農村包圍城市的道理一樣,已經飢寒交迫了,還要去最富庶的地方打拼,多少有些尷尬與不理智,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尷尬迷茫處境,本就農村出來,大學畢業後想留在大城市,不回農村,這樣的選擇是艱難的也是尷尬的,其實這也由不得他們,農村已經不回去了。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在城市打拼,大部分人只能維持生計,幾年下來還是原來的樣子。

闖關東時期,為什麼山東人選擇東北,而不去更為富庶的江浙呢?

《闖關東》電視劇里老朱帶著一家人北上,去東北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然後安家落戶,就這樣都會遭到當地人的牴觸,如果去富庶的地方真是自尋死路。東北地大物博,自然環境惡劣,但這正是能生存下來的優勢。

闖關東時期,為什麼山東人選擇東北,而不去更為富庶的江浙呢?

反過來說,富庶的地方寸土寸金,根本無立足之地,沒有熟人關係怎麼生存,還拖家帶口,溫飽就解決不了。

闖關東時期,為什麼山東人選擇東北,而不去更為富庶的江浙呢?

最後,去了人煙稀少的地方,白手起家,一家人辛辛苦苦勞作起碼能吃飽飯,如果發展的好,那就去做其他的,逐步往大城市發展,電視劇里老朱不就是一步一步來到齊齊哈爾,開了飯館,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現在空白多的農村建立根據地,扎穩腳跟,蓄積能量,然後逐步走向城市,這樣的道路是最直接最容易的,先易後難有可能實現,先難後易盡是碰釘子,得到的只會是更多的失望。

闖關東時期,為什麼山東人選擇東北,而不去更為富庶的江浙呢?

所以,山東人去東北,而不是富庶的江浙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