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村養兒防老的觀念,你有什麼獨特的見解?

吃貨一枚老王


我覺得養兒防老不要和重男輕女對等看待,現在養兒防老觀念確實存在而重男親女觀念正逐漸消失,還存在重男輕女觀念的多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

先說養兒防老,現在在農村養老的責任的的確確主要是兒子在承擔,除非是沒兒子一般不會讓女兒負責。這不僅是風俗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是女兒嫁出去了一個人在男方,你老是去麻煩人家,親家那邊可能會有意見。

現在的人哪還搞什麼重男輕女,女兒被虐待了嗎?是不讓吃還是不讓穿了,還是不讓上學了?現在兒子、女兒基本都是平等對待,偏遠山區不清楚,至少我這裡農村也不存在重男輕女了,有很多家裡女兒比兒子看得還重。現在開放二胎,很多人有了女兒的確實想要個兒子,主要還是因為女兒再好不可能留身身邊一輩子,終究是要嫁人的。要想女兒在婆家過得好點就少去添麻煩,經常去麻煩女兒無疑是給本就不好處理的婆媳關係火上澆油。


農村隨拍君


所以,在農村人們就會拼命地去生小孩,有的家庭為了生個男丁都有5、6個女兒了還要生。那年代計劃生育特別嚴格,為了生一個男丁於是就東躲西藏,家裡窮得空徒四壁。生下如果又是女孩就送人或直接丟棄(丟棄就是把小孩放在某一處,讓遇見的人撿去養,一般父母會在暗處等,直到小孩被人撿走了)。

如果生到第三個小孩還是女兒,那麼這個女人在這個家庭就沒有地位了,全家人都會覺得生不出男丁是這個女人的錯,這個女人沒用。有為了生一個男丁離婚的,東躲西藏的,親骨肉丟棄送人的。為了一個男丁窮得叮噹響的,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怎一個男丁了得。

在農村為了生一個男丁,可以用瘋狂的來形容。這樣的結果:小孩很多個,這些年為了生男孩東躲西藏沒有好好去經營家庭,家庭窮得叮噹響。小孩(女兒)沒怎麼上學,有的小學都沒有上完,在以前還沒有九年義務教育的。所以小孩在長個長身體的時候沒吃好,沒接受到應有的教育。在農村(特別是女孩)接受的教育質量是非常的差,如果家裡有男丁,那麼所有女性都得視這男孩如寶貝,傾其所有滿足這個男丁:家庭本來就窮,所有女孩棄學,讓家裡這個男孩上學,女孩小小年紀就要負擔(分擔)起家裡的生計,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出嫁了,出嫁的時候還得為家裡的男丁換回彩禮或說媳婦的錢。

在因為一句俗話:養兒防老的作崇下,多少悲歡離合,骨肉分離,愚昧無知的事上演著。孩子質量下降,女兒基本上從出生那時候就定格了命運多舛。男孩被慣得無法無天,任由他喜歡。如果天上星星摘得下來的話,他要星星父母都會去摘,含在嘴裡怕化,握在手裡怕飛。

當然,這個情況也不是決對的。偶爾會有個另家庭生一到兩個小孩就不生了(因為計劃生育),這個家庭的孩子質量就比較好,女孩懂事,知書達禮。

因為太疼愛甚至是溺愛家裡的男孩,所以很多家庭裡男孩都沒學好,缺少應有的教育管教,無法無天,出社會了還以為天下所有人都是他媽。犯法的敢幹,傷人的常幹,除了遊手好閒什麼都不會幹。還要吃好,玩好……可以說:在以前的農村一個家庭都是因為一個男丁,一個愚昧的俗話、思想害了幾代人。




羊羊肥


對於農村養兒防老你有什麼獨特見解?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百善孝為先。在我國留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佔重要地位,滲透在中國的各個領域,至今都沒有中斷過。

1、依靠子女解決在老的那個階段,經濟和生活能夠有所依靠,是一種傳統的養老觀念。而由於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經濟的落後,這種觀念在農村是普遍的現象。

2、城市人和農村人的生活水平,素養、教育、文化,都有著很大的差距。比如說:一般城市人從小注重文化教育,他們成人後工作穩定,老的時候有著社會保障,兒女們可以說對老人的贍養,不存在壓力。而農村的孩子,從小在文化教育上的要求基本是憑著自己努力,跟著感覺走的。成人後,學業有成的,可能就走出了農村,大多數都還是留在農村,子承父業了。

3、在現在城市裡的老人到了享樂晚年的時候,子孫滿堂,喜氣洋洋。農村卻頻頻出現,生養了一群兒女,年邁的老人卻還是無家可歸。他們耗盡了畢生心血,只顧忙著把他們養大,竟忽視了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那一課了。

4、農村養兒防老,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等等的思想,在他們的腦海裡已經根深蒂固。

哎!難道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望採納!


華夏快報


養兒為防老,這是中國流傳千百年來的觀念,也確實如此,自己辛辛苦苦把兒子們養育大,一是為了傳種接代,傳承香火。二是為了自已老了,也有個依靠。有兒子們贍養,也是兒子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但筆者發現農村現在有許多老人已改變了這種傳統的養老習俗,趁著沒老之前自己賺錢,用於以後自己老了,不能再勞動了,來維持生活之用。對於這種觀念,筆者很贊同,但如果老人身體不允許,不能自己賺錢養老,做子女的應該肩負起贍養老人的責任與義務。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施行計較生育政策,很多八零後都是獨生子女,如今這些八零後也都三十好幾了,他們的父母都五,六十歲了,也很快進入老齡階段,還過不多久,就需要子女贍養與照顧。但現在這些八零後,都上有老下有小,很多獨生子女家庭都是以2+4+1模式。夫妻兩人,四個父母,一個子女。這些八零後夫妻壓力也很大的,要贍養夫妻雙方的父母,維護家庭經濟開支,養兒育女,都需要用錢來開支。如果讓這些八零後獨生子女夫妻面臨這種處境,他們的生存難度是很大的。

所以,養兒為防老,觀念是很正常也很在理,如果子女有能力,理所當然的要儘子女責任來照顧父母,如果父母現在還能自己賺錢,也算給子女減輕壓力,現在很多老人都買保險,到時可享受養老保險金,在經濟上減輕了子女壓力。很值得借鑑。當然,當父母老得需要服侍了,行動不便了,子女就應該守護老人身邊。儘子女應盡之責了。


桂林三農


顧名思義就是兒女幼小的時候你養育他(她)們,到你老去的時候兒女再倒回來贍養你,正所謂走有所依,老有所靠。因為人老了行動不便,視力.聽力都會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兒女的悉心照顧,所有人都要為人父,為人母,孝敬今天做父母就是孝敬明天的自己。






鬱悶強哥


農村養兒防老這個說法是傳統觀念,但親情永遠是血脈相連,隔不斷。不過現實有時很無奈,有時農村人為兒為女辛苦多半輩,到老卻無所依靠。這是因為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中西部生產力不發達,經濟落後,兒女也只能維持自己家庭生活,贍養父母實際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當然我指的是多數情況。因此自己年輕時節省點也多交點養老保險費,因為國家政策交的多,財政補貼也多,到退休時領的養老金也多,養老也多一份保障,最起碼老了給兒女們分擔一部分支出。


快樂280379766


農村人現在根本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請你們城市人不要亂說,農村老人也不會靠國家和兒女養老,都是能幹一天是一天,不能動了大部分自我解決了


非心雲


現代化社會,養兒養女都一樣。


夢嘉176


姣養無義兒,棒打出孝子。對於當今仍然是可以借鑑。


馮128129606


現在新社會,新思想,養兒養女都一樣。關鍵要注重教育,有品德有能力的後代人人盼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