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多少,才算中產階級?

收入多少,才算中產階級?

當代人的微信朋友圈,至少活躍著一名中產階級大戶,看他的朋友圈,讓你覺得自己的人生輸到褲衩都不剩。

比如這種寸土寸金的shopping mall

收入多少,才算中產階級?

比如這種不確定在地球的旅行地

收入多少,才算中產階級?


那多少收入才能成為每天為各種自媒體貢獻寫作素材的中產階級呢?

我,一個無產階級,為了搞懂中產階級,上起了知網搞研究…

收入多少,才算中產階級?

△ 知網關於中產階級的搜索結果

以收入、職業和教育作為三個基本維度,中產階級是這樣定義的:他們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這是一個貌似明晰,實則含混的定義。

2016 年 7 月,《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文章中把中國中產階級的家庭年收入劃定在 7.66 萬-28.6 萬人民幣之間,並且說,中國有大約 2.25 億人滿足這個標準。

不不不,在下不敢當!在一線城市工作生活年收入過10萬哪敢稱為中產階級。

收入多少,才算中產階級?

其實這類有關國內中產階級的定義常被diss,一個常見的批評就是,從 7 萬到 28 萬的收入可以差太多生活水準。一線城市和三四線五六城市的消費水平差距是很大的。

凡勃倫的《有閒階級論》把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這個特殊人群叫“有閒階級”,而米爾斯的《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指出,新中產階級從事的一般是腦力勞動,而且其中相當多的職業是專業技術性的。

所以,現如今在中產階級的定義上,可能從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看是更為準確的。

如果從消費習慣的層面看,“有錢”不是簡單粗暴的收入達到某條線或者有房有車,而在於追求生活品質時,沒有絕對的省錢概念。

這麼一看,擁有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門檻變低了,另一方面,在鋪天蓋地、各種形式的營銷中,人們用一些中產階級化的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越來越多。

據好奇心研究所的調查報告顯示,下面是中產階級化的消費習慣:

對一些主流的消費行為說不,追求小眾

從物以稀為貴的說法到對暴發戶消費習慣的鄙視,小眾總是和高級掛鉤。現如今它意味著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看法和獨特的品位。當代社會,消費的選擇,相比錢,還是更和選擇、和品位有關了。於是中產階級有時候會通過拒絕來彰顯自己,選擇一些小眾商品。當然,除了彰顯自己,小眾也意味著市場的細分——人們對具體商品特性的要求更精細。

不僅熱衷於消費,還熱衷於研究消費

比起花了多少錢,有著中產階級消費習慣的人更在意一項消費選擇背後的依據


收入多少,才算中產階級?


對生活質量不能妥協,有一些“作作的”習慣

英國作家 Heim 和 Craig 戲稱“過敏”是個挺中產階級的詞,意味著對自己身體的關注和敏感。對商品和生活狀態也是一樣。比如年輕人多多少少有些色彩控,對顏色的微妙差別有感知,同時,對配色的謎樣執著會影響購買行為。

收入多少,才算中產階級?

享受生活之外也深感各種壓力的困擾,會為了緩解壓力進行一些特定的消費

“焦慮”這個詞總在關於中產階級的內容中出現。除了醫療、養老、子女教育這種大話題,最貼近日常生活的焦慮和壓力來源是平日的工作。所以購買網上理財產品、去香港買保險是潮流;平日工作的壓力是生生不息的,中產階級會樂於報各種課程提升自己,不怎麼計較成本。

其實無論是“無產階級”還是“中產階級”,都是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大家普遍有的焦慮,就是平日的工作帶來的焦慮。有自我覺醒的人,會通過各種方式去提升自我,參加工作內容相關的課程就是其一。

橙蟹財務顧問實戰型訓練營是財務人進行自我提升的課程之一,橙蟹訓練營與一般的專業知識類訓練營不同,自由熟練運用及變現知識是我們的根本導向,專業知識的儲備和積累需要各位成員背後自己下功夫,這很適合有一定財務基礎的財務人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力。

無論你將來是否成為財務顧問,掌握財務顧問式的思維模式和職業技能,並應用到日常工作或者專項任務中,都定能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取得更大成績。我們將把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技巧全面整理出來,呈現給大家,因為都是財務同行,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甚至可以用拿來直接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