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戶口的人在城市單位上班,交五險退休後,與城市戶口退休金一樣嗎?

DRZ守戒


我國社保法明確規定,凡是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公司,必須為在崗職工購買社會保險(俗稱“五險一金”),這是強制性的規定,在崗職工沒有農村或城鎮戶口的區別,只要是在崗職工,其五險一金的繳費方式、繳費比例都是一視同仁的。

一,在崗職工不分戶口性質,都是企業職工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勵,用工方式主要是市場化聘用方式,許多來自農村的青年已經成為企業的主力軍,他們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所在企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某種程度上說,農村青年已成為很多地方一線員工的多數,他們的勞動成果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

二,退休待遇的高低和戶口性質沒有關係

退休待遇是高是低,和退休是什麼戶口沒有必然聯繫,只有和社保的繳費年限長短、繳費額的高低有關係。不管是農村戶口還是城鎮戶口,只要繳費年限達到15年以上,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如果繳費工齡、繳費金額一樣,今後退休時享受的的退休待遇都是一樣的。

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主動關心自己社保繳納情況。農村戶口的同志到城鎮就業,應主動關心業主單位是否按時足額為自己繳納“五險一金”,如果發現來自城市戶口的同時繳納了的而沒有給農村戶口的同事繳納,要及時維權。

第二,不要和所在單位簽訂不合法的合同

。比如有的單位和農村來的務工人員簽訂本應繳納的社保資金,折算成現金髮給員工,不再為員工繳納社保,這是嚴重違法的事情,這類合同一般都是無效合同,得不到法律的保護,今後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三,注意社保關係的結轉。很多農村戶口進城務工人員由於頻繁跳槽,離開單位時,不注意社保關係的結轉,不關心自己社保在哪裡,這是對自己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是,當離開單位時,如果找到了新的單位,要及時將社保關係轉到新單位,如果離開城鎮回農村,要及時將自己的社保關係轉到自己戶口所在地,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繼續繳納。

總之,退休待遇和戶口性質沒有關係,只要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一致,都可以辦理退休;要注意自己社保關係的結轉,這是保證今後能否享受退休待遇的前提條件。


幫兄愛唱歌


我正在交著呢!人才45歲,已累計15年多一點,農村戶口,職工保險最低檔,每月個人交2O5元,單位交422元,合計627元,在全國算最低吧?至於退休我想大概在15一2O年之後的事情,特別農村人有個心理,比如說我吧!真叫我交很高,當真不太願意;但企業不給我交,我也不願意,因怕真老了誰都不可靠,米和鹽的錢應該有點才好;至於同樣繳一樣的費,農村和城市戶口拿一樣多,真還不一回事。農村的特別是和我一樣經歷的以上的觀點和想法肯定和我有一致的。特別是我是這樣想的,管它多與少,能繳就多繳幾年,最終多與少,不是你欠社保局,而是社保局該欠我,哈哈哈哈,至少欠我個人帳戶的一筆小錢。當真我6〇多歲了,雖繳得少,社保局不會一耳光把我打到陰山背後。拿多拿少,真不好說。話又說回來,60歲之前都沒活出人模狗樣,6o歲後拿太多也不替多大用處。因為60歲前活出人模狗樣的人,根夲就不在乎社保。一句話,60歲後,對於我這個土農民來說,夠吃夠點小零花錢就夠了,是6O歲前能活好一點最好,最關鍵。再見。


閒庭信步3464


我只講一個真實的事情,我一個同事,去年退休,因為是農村戶口,家裡有地,社保只發一半的退休金,如果想領全額退休金,要把家裡的地交了。好像和什麼戶口沒關係,但和名下有沒有地有關係。他寧可領一半的退休金,也堅決不交地。


一笑而過7937338


據我瞭解,養老金交同樣的,肯定也是一樣。

但問題是,有正式工作單位的,養老金的繳費基數和等級是不一樣的,這也就造成了同是一個企業的員工由於級別的不同,養老金的繳費等級也會出現不同,最終退休金就會有所差異。

有農村戶口的,大多是在城裡打工。繳費基數相對都是比較低的,但也有一些技術人員或或工班頭相對較高。最終的養老金會有所差別。

養老金主要的是根據交費的等級來確定的,而不是以戶口來決定的。


瑞林感悟


哈,一樣!但嚴格的說不一樣,你農村還有土地,這種待遇,其他職工退休是享受不了的啊!現在,農民到城裡幹啥都沒有門坎,城市居民下鄉就不行了!


手機用戶67866280949


情況真實,那麼退休時就是職工退休,與農村城市戶口沒有關係,享受的是職工退休待遇。


楊建東89


一樣,只要繳滿十五年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男繳滿二十五年,女繳滿二十年,且達到退休年齡,即可享受城鎮職工退休醫療法定待遇。


幸福囤


不一樣,城市戶口沒有工作居民不交社保和農村戶口一個樣沒有什麼退休金,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在城市有單位同樣交社保基本沒差距,這個可以說一樣


美123456


一樣!這是肯定的!如果你多繳費還高於城市下崗工人,太正常了!你放一千個寬心!


痴叟漢江


有家庭耕地和宅基地的家庭成員,都只能參加居民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