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媽媽想要工作養娃兩不誤,究竟有多難?

革斤春風


我是一位職場媽媽,但是我不坐班,每週只工作四五個小時,剩下的大量時間都在陪孩子。

一年前,我還是一個朝九晚七的坐班族,每天奔波在家和單位之間,只能在孩子睡覺前的那一個多小時陪他一會兒。

想用親身經歷跟題主分享一下,我的轉變是這樣做到的:

1. 和老闆談判,用降薪換不坐班,用業務量提成補足降低的績效工資

這兩年自由職業的理念越來越受歡迎,“不坐班就職” 就是過度階段的一種好嘗試,而且現在網絡那麼發達,很多職位都不需要必須坐在辦公室裡才能完成。

我自己做的是商務合作工作,主要任務是搞定客戶。所以在想好要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之後,我就去跟老闆談條件,最終達成了用降低績效工資、提高業務量提成來和公司“合作”的模式。目前已經持續半年多了,從收入水平來看確實不如以前穩定了,有的月業務量低收入就很低,但是也有的時候拿到了大單,收入還可以。我還有一個兼職是職業生涯規劃師,每月根據時間適度接幾單諮詢也可以補足一些收入。

常見的職業類型裡,比如設計,商務,策劃,編輯,銷售,文案,諮詢,研究,翻譯,編程等不少崗位都有可能這樣做。如果自己在公司的業務鏈條上有較大的不可替代性的話,談成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其中的關鍵點是:一定要跟老闆擺明這樣做對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好處,最好有數據支撐,基本上老闆答應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2. 每週集中幾個時間段高效完成工作

自由了以後,時間就可以自己來安排了。比較好的一個安排方法就是集中時間處理要事。

其實很多崗位如果提高效率來做的話,真心不用每天都耗大量時間進去,反而是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段,全神貫注地做重點任務要高效得多。比如我做的商務拓展工作,每週抽兩小時集中打電話聯繫客戶,篩選最靠譜的每週見一個,再每週抽一兩個小時集中處理協議等事務,也能有相對靠譜的業績。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懂得取捨,抓投入產出比最大的重點工作來做,找到那些只佔20%時間但能有80%產出的重點工作來狠抓就對了。


3. 核心:明確自己的價值觀

採用這種方法時,有一個核心前提,那就是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一定不要糾結內耗。

作為媽媽,如果現階段對你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那麼你就一定不要期待業務量能做的比每天專心花8個小時在工作上的同事更好,你的價值取捨才是你行動和選擇的天條。

所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陪孩子的時候用心、開心、有規劃;工作的時候高效、專注、抓重點。

反正對我來說,我心裡特別清楚這種工作模式能帶給我的好處:在帶娃方面,乘孩子最關鍵的成長期陪他好好長大,盡情體會親子樂趣,一定是未來我更不會後悔的選擇。在工作方面,通過這種半自由的工作模式培養自己適應自由職業態的能力,培養以合作共贏的心態來和公司聯合做事的能力,也是對我未來收益最大的選擇。

大方向定了,人生就不會跑偏。

我是辣媽成長精進的好CP桔子,希望可以幫到你。


桔子辣媽


這是一個很好的有關“陪伴”的話題,我的新書《做個好媽媽,是你一生最大的成就》第三章開篇就講到了陪伴,或許能夠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是角色轉換

無論你在社會上什麼角色,多高的領導,還是多卑微的職員,你在社會上的角色和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不一樣的,回到家裡就是一個媽媽。特別是在職場中習慣命令他人、教育他人的女性,比如高管、教師,或者是某些領域的權威,比如醫生或者警察,無論哪一種職業都會帶有職業特點和職業習慣,回到家裡,媽媽要有意識放下這些角色帶給你的姿態,全身心做一個母親,一旦你融入某個角色,都會獲得來自這個角色的幸福感和價值感,母親更是如此,但是如果你用一個教師的角色去行使母親的角色,你的孩子將不再是你的孩子,而變成了你的學生,你會失去親子之間的親密。

第二是關於碎片時間

即便是職場女性,也不是24小時在打拼的,而且時間這個東西,其實是我們自己想要把重心放在哪裡而選擇花在哪裡的,如果我們重視對孩子的陪伴,那麼再忙你也會安排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的,那些藉口說“我太忙了沒時間陪孩子”的父母都不是真愛。因為孩子所需要的陪伴並不是要你24小時守在他身邊,陪伴是講究陪伴質量的,即便你守在孩子身邊,卻在看手機、打電話,這只是陪著而已,肉體在一起罷了。真正的高質量的陪伴與時間長短無關,而是看你和孩子的心是不是在一起,焦點是不是在一起,感受是不是在一起,愛是不是在一起。沒有情感流動的陪伴是相隔萬里的,但是即便相隔萬里卻依然可以心與心鏈接的,所以職場女性要學會如何利用和孩子的各種接觸機會,進行高質量的用心陪伴。這一點在我的書中用了好多個案例來讓父母體會,不同的陪伴感受是不同的,孩子究竟想要怎樣的陪伴。

所以,不是時間影響了你的陪伴,即便是職場媽媽,只要用心,也一定可以做到高質量陪伴的。


安淑芳


要上班?要加班?沒時間陪娃?職場雙職工?老公形似不存在?如果你也是和我一樣的職場媽媽,我們就一起來分享如何工作帶娃兩不誤吧!

  1. 晚上寶寶一定要自己帶。

數不清多少個夜晚,正在美美做夢吃大餐的寶媽我,無辜被娃的哭聲吵醒,還處於一臉懵逼,第二天早上頂著黑眼圈和雞窩頭去上班,一個不小心還算錯了數字,被領導一個白眼飛過來(T_T)

但我仍然樂此不疲,我喜歡晚上把寶寶奶睡後,看著她蜷縮在自己懷裡,露出半張帶著微笑,心滿意足的小臉,雖然我的娃單眼皮,小眼睛,腦袋圓圓,皮膚黑黑,但怎麼就是百看不厭呢。

2. 把工作帶回家吧。

又要加班!不能準時回家看寶寶了,內心無數只羊駝飛過!心裡想著寶寶一臉期盼在家門口等待媽媽回來的小臉,眼淚水都要下來了 o(╥﹏╥)o

沒關係,大膽把你的想法告訴領導吧:工作一定完成,只不過我需要調整一下,先回家陪娃,等娃睡了再悄悄溜出來,把工作做完(✪ω✪),相信通情達理的領導都會同意的。嚇?你問我不通情達理的怎麼辦?既然娃換不了,那……我覺得你可以考慮換個領導……

3. 在家放個攝像頭。

上班了不能時時看到寶寶了怎麼辦呢?啊啊啊,上班好想她那張圓咕隆咚,堆滿肉肉的小臉啊!我家阿姨會不會在睡我的床,穿我的衣,打我的娃呢?我家婆婆會不會又剝根香蕉自己吃一口,又給寶寶吃一口了呢?

怎麼辦?怎麼辦?這麼一想,班都上不下去了!摔!沒關係, 現在攝像頭那麼便宜,兩百塊一個還帶寶寶哭聲監測的,加點錢還能360度旋轉!想看什麼有什麼,跟在家辦公一個樣!

只不過有一點,要做好家裡老人或者保姆的解釋工作,告訴他們攝像頭不是用來監控的,而是用來想寶寶時看寶寶的(咦,是不是有點自欺欺人?)老人一般容易理解。你要問我阿姨理解不了怎麼辦?那就考慮加點錢或者……換一個吧。


潮媽一席話


面對這個問題,我偶爾也有焦慮感,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平和的。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一個9歲的女兒,一個4歲的兒子。我在單位是中層,今年將晉副高職稱。


先說說職場,雖然現在我每年可以休10天年假,但是基本休不上,我們管理的部門承擔任務比較重。以去年為例,我的部門完成195%的生產計劃。問我為什麼這麼拼?因為我非常喜歡我所在的行業,這是我打拼了十四年的地方,我沒理由放棄。在工作中,也會遇到沒有默契的同事,當工作無法順利推進時,我也會焦慮,但是必須要調整心態。這也跟工作方法有很大關係。


1、\t計劃性

在做任務計劃時,要進行時間倒推,什麼時候將完成到哪一階段,一定要做好安排。一旦沒有按計劃進行,要及時查清楚問題出現在哪裡,怎麼才能儘快解決。公司通常會讓我們形成每季度計劃表格,但是公司要的是結果,我會再根據實際操作再做一個表格,時刻了解進度,提醒自己和部門成員。記憶力再好的人,也難免忘記一些事,所以無論是生產進度還是交接材料,都要認真做記錄。


2、\t要效率

加班對於職場媽媽來說是非常難熬的事。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我們為什麼還會有加班?很多時候是因為在八小時內,沒能完成既定任務。或者說長時間完不成既定任務,就會出現拖期,工作積累到最後階段,就成了麻煩,不得不加班。好好利用八小時,安排好任務計劃,不要給自己額外增加負擔。


3、\t要認真記錄領導的安排

我想很多媽媽在職場上有“混”的心態,而且不佔少數。當然,領導和同事們都不是傻瓜。如果你的工作不是那麼穩定,如果你就在一個“混日子”的單位工作,你的情況要比其他職場媽媽好很多。還有更多媽媽面對的是很強的工作和人際交往壓力,這些看似來自領導和同事的壓力,往往是媽媽自己不夠放鬆。只要認真記錄並做好領導的安排,認真完成自己該完成的,遇到問題時及時請示和彙報,與相關同事及時溝通,基本很難出現職場人際交往上的阻礙。



再說說家庭,回到家裡,你就是妻子、媽媽、女兒或兒媳的身分。有些是自己父母幫帶孩子,也有些是公婆陪帶。我的家庭是這樣,早上我和先生分頭送孩子們上學,晚上公婆分別幫我接兩個孩子放學,並幫我們做好晚飯。在我和先生到家後,公婆吃完晚飯就回自己家。我們自己帶孩子們寫作業、玩,還要做家務。我和先生偶爾會出差。任何一個人出差,另一個人在晚上就是一拖二。可能有很多媽媽覺得工作了一天,晚上回來還要自己帶孩子,很累。但是我提倡“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只有父母的陪伴,才能培養出理想的孩子,不要把責任都推給老人。

1、\t規律的生活

家庭的時間安排一定要有規律,給孩子養成早上早起,三餐準時,晚上早睡的習慣。要想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一定要讓孩子進入睡眠,孩子們睡眠好,才會有好的體魄。很多家長抱怨孩子晚上瘋,不愛睡覺,其實通常是家長自己的生活習慣不好。人體運轉是遵循客觀規律的,打破這個規律,自己也會很疲憊。

如果每天我們早上七點鐘出門上班,晚上六點鐘到家,十點鐘睡覺。算一下,我們每天與孩子會相處幾個小時?所以時間對我們來說非常關鍵。特別是孩子上學以後,晚上有一部分時間是要寫作業的,如果孩子已經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晚上寫作業並不需要家長多操心。如果你的孩子還小,那麼請在他入學前就開始培養他的控制作業時間的良好習慣。不要讓“磨蹭”佔據親子相處的時間。


2、\t讓孩子感受到愛

無論多忙,一定要陪孩子聊天和遊戲。孩子每天在幼兒園和學校發生了什麼?這是我們必須要關心的事,但是不是問,而是聊。讓孩子學會跟你聊天,你可以隨時掌握孩子的情緒變化,瞭解孩子在外邊所面對的環境,並能夠及時幫助孩子處理他的困擾。如果能在關燈之前陪孩子們讀上一段故事、一篇散文,或者做一些簡單的運動,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關愛。同時,你也要讓孩子適當瞭解家長工作,並講一點能夠讓孩子引以為傲的小成績。

3、\t家庭成員齊上手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先生“排除”在外,無論是三口之家還是四口之家,父親和母親在家庭教育上同等重要。你越“需要”先生的幫助,他就會越樂意幫助。如果做媽媽的總是在說爸爸這點做得不到位,那點“笨手笨腳”……只能讓爸爸越來越遠離家務活和孩子。

最後,還要說一句。職場媽媽也要有自己的空間,一定要抽時間讓自己放鬆和鍛鍊。聚會、逛街、健身,一樣都不能少,前提是,你要安排好一切的時間,安撫好大部分的家庭成員。


peggywy


從女孩成長到女性,作為世界上二分之一的人群,我們身上都有一個溫暖的標籤——媽媽。

孕育生命本是件幸福美好的事情,對於所有女性這是個平等的天賦,也是一份延續生命的責任, 而當女性肩負如此幸福美好的責任走入工作崗位時,一道道異樣眼光,不禁讓人感慨:

做個媽媽好難!

一個學姐講過她畢業時的面試經歷。面試官看完這一份優秀的簡歷,就開始套路式的談談人生,聊聊理想,其實無非就是想問問,“你準備啥時候結婚生娃!

面對98天的產假成本,大家都很尷尬,於是有的企業採用了一些“手段”,給職場女性量身定製了一枚“禁孕令”。

“律師說”平臺上接到過這麼一個諮詢:

當事人是一名年輕的已婚職業女性,在跳槽至一家商貿公司任經理時,商貿公司說明要求“未滿30歲不能生育”

面對這樣的量身定製職場女性有的選擇“呵呵”扭頭走人,更多的為了更好的發展選擇了妥協,我們不知道這位諮詢者最後的選擇是什麼,但是我知道“未滿30歲女職員不能生育”這樣的規定,明顯涉嫌違法,侵害懷孕女職工的合法權益!

根據我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因此女職員是否生育,什麼時候生育,公司方無權做出條件限制。

同時,公司應遵守《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五條規定:不得因女職工懷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資、予以辭退、與其解除勞動或者聘用合同,不僅如此,公司方還應當為懷孕女職工 提供各種待遇,如產假、哺乳假等。

職場女性的處境就是這麼尷尬,對於“歧視”這個詞,我一直認為要慎用,但是現實就是:

部分職場女性正遭受著“歧視”!


九益科技


職場媽媽遇到最重要的難題,無非是時間不夠用。如何兼顧工作和孩子。

日本的一名婦產科醫生——吉田穗波,身在職場,生了5個娃,考上了哈佛,堪稱時間管理的典範。

看看她在備考哈佛時的一日時間表吧:

3:00起床,唸書
6:00孩子起床,吃早餐,準備出門
7:30出門,通勤時間,唸書
9:00開始工作
17:00下班,通勤時間,唸書
18:30回家,跟小孩一起吃晚餐、洗澡,準備隔天託兒所要用的東西,洗隔天吃的米,念故事給孩子聽

20:00——20:30與孩子一起就寢

通過更多的資料顯示,吉田穗波的秘密武器就是擠出大時間、善用小時間,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高度自律、蓄勢待發。

也許這些會給你一些小小的啟發。

對感知時間、記錄時間、善用時間。

三點建議:

1.做好計劃時間表

給自己的工作安排一個截止時間,做好計劃按時完成 有了孩子的寶貝爹媽徹底改變了我們沒孩子的時候工作習慣。

我們儘量遵守一個默契,就是單位的工作儘量在8小時工作時間內完成,不帶回家,也儘量不在單位加班。

要實現這個目的其實也不難,就是預先把自己和寶貝爹一週的工作事先計劃好,再照顧到寶貝倆的一週安排,做一個時間表。

每天都給自己的工作安排一個截止時間,在這個期間內迅速有效的完成該做的工作。

2. 把家務時間融合到親子時間中

除了陪孩子游戲聊天,寶貝媽咪還比較習慣於帶孩子做家務。對小朋友來說,家務活其實也可以做為遊戲來處理,只要做父母的要求不是太高。

比如很多美國孩子喜歡的烘培,就是很好的家務活動之一。做家務的過程當中,儘量和孩子多溝通,既加強親子關係,又做了家務,提升了孩子的能力。

3.遇工作繁忙,夫妻協商或請人代為照看

工作中難免加班,這時候夫妻之間要配合好,或同時加班,要提前安排好專人照看。這在平時空閒的時候就要安排好孩子父母親不在,也有可依賴的人。

儘量避免因為夫妻工作的繁忙等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職場與家庭,在職場媽媽看來,是很多女人生活的兩個方面,女人在其中飾演不同的角色,選擇做職場媽媽的同時,就需要面對這種既緊張又甜蜜的挑戰,在職場與家庭中把握平衡。而懂得生活的女人不會介意這種挑戰,讓自己在這種生活中逐漸變得強大,變得成熟,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滿。


許悠然


我是一個職場媽媽,感覺工作和養娃同時平衡還是很難的。我之前在世界500強外企就職,孩子四個半月的時候產假結束上班,每天都是跟打戰一樣,雖然孩子有姥姥或者奶奶過來幫忙的時候,但是每天早上出門時孩子的戀戀不捨,都讓我又一次要辭職在家帶娃的衝動。到了公司哺乳期的時候,馬上正開會的時候突然感覺奶水漲的不行,必須要去吸奶,客戶又來電話,急急忙忙應對,好不容易下班了,到了家,就跟打雞血一樣,帶孩子,做家務,讓待一天孩子的老人休息休息。精力和耐心真是一個考驗!我覺得首先體力上必須跟得上,然後就是心態吧,再趕上孩子生個病發個燒,再碰見來重要客戶,不能請假回家帶娃,真心痛苦要死!感覺工作和養娃平衡起來真是很難,雖然難,但是一直在堅持著,努力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吧!


糯米麻麻Coco


總要放棄一些東西才能找到平衡點。

我懷孕時已經是個小公司的高管。懷孕後和老闆說明原因辭職回家養胎。因為我是高齡產婦,所以我不敢馬虎。此時,我的目標是生養一個健康的寶寶,並且保養好我自己的身體。老闆是見我去意已決便設歡送宴表示他對我工作的認可。

當時,我非常清楚要想順利生一個健康孩子,必須在家養胎。錢可以以後再掙,辛苦打拼的工作沒了也沒關係,將來可以重新打拼,即使再苦再累都還有機會。但是,如果我這胎髮生意外,我的年齡已經沒有機會再懷孕了。

正因為我全天在家養胎,最後如願母子平安。

再次重返職場,我也仔細地思考了一番。我為什麼要回職場,因為不想和社會脫節。考慮到小孩3歲之前特別需要媽媽的陪伴,我找了一家離家近且不加班的公司。為了找到符合“離家近且不加班”條件的公司,我自降職位自降薪酬。這就是我的取捨。

由於離家近,我可以早上喂完奶把孩子哄睡了在出門;由於離家近,我中午可以回家餵奶、吃飯,免去了背奶的麻煩;由於離家近,6點下班,我6點20分就能進家門,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否充裕。

後來,孩子大一點了,我每天下班到小區裡找到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羨慕我家孩子的眼神,我更加確定我的取捨是對的。

我的時間被明顯分成了兩部分,上班時間是員工,下班時間是媽媽。我每天進行兩個角色的變換,上班時間認真工作,很快就得到了提升。下班時間多陪伴孩子,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反而減少了他對我的依賴。上班時間不想孩子,下班時間不想工作。這樣我才能全身心地做好我的角色。


品智女人


懷孕生孩子到孩子兩歲都沒上班,孩子兩歲半了送去幼兒園了,然後自己找工作,結果還要找能四點半接孩子的那種工作,工資又低,做了半個學期就沒做了,今年在公司做銷售,時間相對自由一點,早上八點半上班,下午六點上班,我早上七點就得起床,收拾好自己收拾孩子,然後送孩子去幼兒園,再去公司上班,中午自己回家隨便吃點,下午五點孩子坐校車到公司樓下得去接,到六點了下班帶著孩子去買菜,回家做好飯老公也就差不多回家了,然後吃飯洗碗,玩玩手機,給孩子洗澡,帶孩子睡覺,在打這些字的時候旁邊的小屁孩孩子翻來覆去的玩,可能大家就會問我老公呢?他也是七點起床還得擠地鐵去市區上班,中午不回家吃飯,晚上坐地鐵回來我也做好飯了,晚上他會把洗衣機的衣服洗了,把地拖了,我們是輪流給孩子洗澡的,嘿嘿,我覺得這樣挺好的,雖然我工資低,不過孩子最重要,我表達能力不好,寫的不對的請大家勿噴,謝謝😜


5小情緒


一邊是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一邊是需要被呵護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何平衡兩者的關係讓很多職場媽媽都很迷茫,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我家寶寶現在一週歲了,作為一名職場媽媽,像這樣兩頭都要兼顧的生活也摸索了大半年,雖然也會有很多遺憾,但是就總的而言,我個人覺得,一切都挺好!

既然選擇重返職場,孩子由誰帶這個頭等大事必須解決好,最佳的方案當然是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如果家裡老人還未退休兼顧不了,建議找個靠譜愛孩子的保姆帶孩子。準備好,就將孩子安心交給他人。

工作時心無旁騖提高效率,有了孩子難免會遲到早退請假等情況,要想領導同事沒意見,那你就得好好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只要不是特別高強度的工作,一般八小時都能完成。儘量不把工作帶回家,專時專用。

高質量陪伴孩子。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早上用愛喚醒孩子,和孩子們來點親密的接觸和交流,哪怕是給被窩裡的孩子撓撓腳丫,讓孩子知道你是多麼愛他。下班褪去工作時緊張疲憊的狀態,帶著歡快的小曲叫著寶寶的乳名踏入家門,給孩子一個溫暖踏實的擁抱。晚上和週末是最好的彌補,陪孩子做遊戲,聽孩子好好說話,幫他洗澡,給他們讀故事唱歌等等,應該都能孩子歡喜雀躍吧!

其實,沒有絕對的工作和生活平衡,當我們做最好的自己時,我們就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工作和生活的不平衡。願所有的職場媽媽都能成功擁抱生活和工作。

希望我的答覆對您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