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他在,這檔綜藝就一定與眾不同

沒錯,我說的就是張藝興。

只要有他在,這檔綜藝就一定與眾不同

首先是《極限挑戰》。

因為他,在雞條嬉笑怒罵紅塵滾滾煙火氣十足的主體氛圍裡,愣生生被張藝興演繹出“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乾淨脫俗。

這是一塊真正意義上的“鮮”肉。

五個世事洞明的“臘”+不改初心的“鮮”,這部以六個人物為核心的結構喜劇,就顯得張力無限。

只要有他在,這檔綜藝就一定與眾不同

再看《偶像練習生》。

第一季的價值觀很張藝興:

天才=99%努力+1%天份。

不撕逼,謙和,禮貌,溫暖。

分享經歷,分享專業知識,分享舞臺經驗,沒有居高臨下的碾壓和指導。

舞臺上才展現出強大的狼性與氣場,所有無處安放的雄性荷爾蒙都用在了怎麼增進專業上。

張藝興的慾望,野心,執念,從來沒有給過人情世故,權力身份,全部留給了音樂。

《偶像練習生》,因此具備了其他節目沒有的視野與格局。

只要有他在,這檔綜藝就一定與眾不同

《即刻電音》

也許讓某些人失望了,張藝興在這裡不是一個“權威”的專業人士。

他本人彷彿從來也沒有為“權威”兩個字努力過。

對於他來說,即使他挑選的組團關鍵詞是“原創”、“領軍”,

但從現場他和選手交流的過程來看,他渴望的,依然是跟志同道合的人不斷地去分享和創造音樂,然後把好的音樂帶給聽眾——

不分國界、不分時區、不分空間,不分膚色,他夢想的音樂,

是迴歸音樂本質的音樂:抓耳,抓眼,抓身體,抓心——

一言以蔽之,如果一段音樂,不能讓我這樣的樂盲幾十秒內被吸引住,也許他離好的音樂,就是差了那麼一點兒。

“四抓”的概念簡單易懂,通俗明瞭,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專業術語讓人聽得一頭霧水,但就是會被裡面深深的真摯和熱忱打動。

只要有他在,這檔綜藝就一定與眾不同

比起一定要在90%都是外行的觀眾面前,愣是要展示自己擁有強大的專業水準的導師,我一如既往喜歡張藝興對音樂對音樂人的姿態:

音樂沒有正解。

音樂人,只有認真和不認真。

音樂沒有好和壞,沒有刻板既定的標準,沒有專業不專業,音樂是那麼私人和個體的一件事,只有喜歡,or不喜歡。

還有,儘量不做出評價和傷害的小心翼翼,真的很溫暖。

太迷人了,這樣的主理人。

即使他沒剪進去的正片鏡頭裡,也有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的各種音樂術語像他代言的巴黎水一樣咕嘟咕嘟往外冒泡,

但你依然會發現很細微很根本的差別:他並不指導任何人,只是平和地、發自內心地,喜悅地交流。

只要有他在,這檔綜藝就一定與眾不同

為什麼說他特別?

因為張藝興這個人,雖然做著偶像這份工作,但從來不曾高高在上,俯視眾生。

他的音樂野心,他要建立的音樂帝國,是與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夢不落雨林。

他太珍視創作的艱辛和原創的心血了,他也太珍視每一個願意去聽音樂的聽眾了。

所以他一定會結合聽眾的感受,對原創提出最實際的建議和最易引發共鳴的標準。

深入專業,理念淺出,張藝興做到了。

所謂赤子之心。

只要有他在,這檔綜藝就一定與眾不同

《即刻電音》因此成為我這種不懂音樂的人,也會去狗的節目。

看節目很舒服的一點在於:因為有張藝興這樣的主理人,如我這種非90、00後的非要趕潮流的老人家,也能在張主理人營造出來的平等的、自由的、分享的、誠懇的氛圍中,真正愛上電子音樂。

最後誇一誇《即刻電音》很體貼觀眾的地方:

電子音樂普及的特別好,屏幕上有一首音樂的節奏提示,有樂器介紹,有風格介紹,有專業術語的解讀,像我這種樂盲,一看就懂。

有綜藝節目的本質,賣萌,幽默,偶爾裝可憐,在不影響專業度的情況下,增加了可看度。

雖然很細節,但身為觀眾的我,感到了體貼和尊重。

真好。

只要有他在,這檔綜藝就一定與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