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平凉」一方黄土见证农村蝶变

【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及时获取国际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及世界语(Esperanto)最新资讯】

[走进中国平凉]一方黄土见证农村蝶变

卢姗

「走进中国平凉」一方黄土见证农村蝶变

80年代群众平整土地掠影

党原镇赵家村的原支书赵良科珍藏着一本“传下来”的小红本。从第一任大队长开始,公社里干什么活,干多少活,算几个工分,几个队长传下来,到了他这个文书手里,一切农活都在本子里有着统一的标准。赵良科也嘀咕过,那青年小伙子和老汉干的活能一样吗?可在这个红本子的“指挥”下,干活只记数量,不反映效率,干好干坏一个样。

直到源自安徽小岗村的基层大胆探索,打破了这一局面。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确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生产的重要形式。这一举措,解绑了计划经济对农村生产力的束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984年起,全国开始农村土地承包的第一个15年,包产到户已成燎原之势。

分到自家的地,农民们捧在心窝窝里疼惜。

「走进中国平凉」一方黄土见证农村蝶变

田沛夫妇和他们的“愚公洞”

红河乡田赵村的农民田沛分到了自家窑洞前后共计16亩2分土地。地到户里,既是自家来之不易的财产,更成了一家人的口粮来源,可是山前山后两块地之间的耕种要走上四十多分钟的山路。

“娃不牵在手里,跟自家能亲吗”?

为了更好地照顾山后的“自家娃娃”,田沛做了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决定——他要挖穿屋后的这座山,把土地连起来。

这一挖,就是三年。在1987年的端午节,田沛在“隧道”尽头看到了光线,他成功了。据测算,隧道全长198米,他用小推车运送了1000多立方米的土,也就是1600吨。穿过隧道,四十分钟的路变成了四分钟。也因这一“移山”之举,田沛被誉为当代“愚公”。

在田沛眼里,现在地是自己的了,再苦再累都要种好。第一年,田沛家就打下了六千斤粮食,田沛供养了一家四口人。

在实行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泾川农村各类专业户、重点户和新的经济联合体不断涌现,冲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束缚和“瞎”指挥后,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群众生活逐年改善。

生活资料的富裕催生了初步的市场,80年代的农贸集市热闹非凡,农民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年吃上白面。1988年,国家启动“菜篮子”工程,农村商品的流通开始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

「走进中国平凉」一方黄土见证农村蝶变

柿农正在晾晒柿饼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水果类成为国家率先放开生产和流通的农副产品。1991年,泾川县将果树经济林确定为“八五”期间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1993年,又以大手笔在泾川塬面建起30万亩优质果品基地,擎起了农业产业化的旗帜。

丰台乡丰台村原党支部书记段存计将全家17亩地先后建成苹果园,带动了全村果品产业的发展。像段存计这样头脑活络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农民成了乡亲们羡慕的“万元户”,泾川县逐渐掀起了果品产业开发建设的高潮,农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6年、2009年泾川县先后被省委确定为全省一轮、二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泾川县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大胆探索。

「走进中国平凉」一方黄土见证农村蝶变

党原镇城刘村全貌

“胡同”这个京味儿词和飞云乡毛家村一连接,却是一番苦涩滋味。当时,毛家胡同是全乡卫生条件最差、生活环境最恶劣的区域。土崖边几乎废弃的窑洞和低矮的民房犬牙参差,农户家的柴草堆满了狭仄的通行土路,厕所修在大门外,一到雨天污水横流,无法通行。

张秀娟家三代六口人生活在四口窑洞里,下雨时门前路太高还会引起雨水倒灌,老人小孩没法下炕。直到新农村建设时,对毛家村进行了整村规划,县上整合了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改造了胡同6条,硬化道路4.2公里,衬砌排洪渠8.4公里,拆除危旧房屋226间,改建小康住宅114户,新建了村文化广场及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农家书屋、卫生室、信息中心及体育活动设施,建成了规划合理、特色鲜明、设施完备、环境整洁的农民新村。

张秀娟家花了十多万元修了八间新房,厕所改到了屋后,门楼白墙灰瓦挂上了“勤和家兴”的门匾。初住新房的新鲜劲过去之后,村民们却再也没有把柴草堆在门口了,大家宁可在收割的时候就地掩埋,也不愿意带回家脏了家里的白墙。村民还在家门口的一小方地种上了九月菊、刺玫、月季,毛家胡同彻底变了样。

“现在我们住的多舒坦,”张秀娟对居住条件的变化非常满意。

经过两轮新农村建设,泾川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塬区果品、山区草畜、川区果菜的产业布局充分释放了泾川的农业潜力,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农民生活极大改善……

泾川的新农村建设创出了路子,打出了品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全国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会在泾川召开,“泾川经验”走向了全国。

十八大以来,决胜全面小康战鼓擂擂,泾川同全国全省一道立下脱贫攻坚的军令状,精准扶贫战役向农村的最后贫困死角发起冲锋。

「走进中国平凉」一方黄土见证农村蝶变

泾明乡白家村农民趣味运动会

党的十九大更是为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农村工作绘出蓝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思想指导下,“三变”改革成了农村资源进入市场化运作的亮眼模式。

「走进中国平凉」一方黄土见证农村蝶变

城关镇凤凰村骑行比赛

在临近县城的凤凰村,昔日秃山穷水变成了百亩花海,水上乐园,村民以资金、土地、劳力入股投资公司,在家门口就业领工资,年底还有分红,全村卯足了劲,共同发展凤凰村旅游景区,今年游客已经到达60万人次,环境优美,客似云集的景象还登上了央视直播,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新时代农村的新风貌。

「走进中国平凉」一方黄土见证农村蝶变
「走进中国平凉」一方黄土见证农村蝶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