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长山列岛的重要战略意义


内长山列岛的重要战略意义


在中国的北方沿海,山东半岛顶端的蓬莱阁和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旅顺口老铁山水道以南,有一串群岛,被叫做内长山列岛,区别于辽宁半岛以东的外长山列岛。

内长山列岛,也叫庙岛群岛。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山东省烟台市的长岛县,在军事上叫做内长山要塞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他在地理上封闭了渤海口,既是渤海和北黄海的地理

分界,也是联系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天然跳板。未来要修建跨海隧道,这个群岛是重要的连续支点。

瀚海狼山认为,内长山列岛的最大地理的意义,在于让整个渤海的7.7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全部是变成了中国的内水领土。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和蓬莱阁的直线距离在103公里,也就是相当于55.61海里,远远大于24海里的两道领海线之和,若没有内长山列岛,那么渤海中间将有一大半被划入国际公海。正是由于庙岛群岛的存在,本身这个群岛中有人居住的大岛,

内长山列岛的重要战略意义


之间的最大距离都小于24海里,而群岛最北端的北隍城岛的最北角,和旅顺老铁山之间的直线距离是40890米,小于44448米,也就是24海里,这样就封闭了整个渤海,让渤海完全成为中国的内水领土!

内长山列岛共有三十多个岛,较大的岛上都有居民和驻军,岛陆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主要岛屿有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庙岛等,其中南长山岛最大,为县政府驻地。

内长山列岛南与蓬莱阁相望,北同老铁山对峙,各岛之间形成了老铁山、长山、庙岛等九条重要水道,是出入黄、渤海的必经之路。内长山列岛作为扼守海口的天然要塞,近代以来,外国舰队曾先后7次途径长山列岛,闯入渤海,进犯京津。包括:1858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大沽地区3次登陆作战、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京津之战、1904年日俄争夺辽东地区之战、1914年日军从旅大长发,攻占青岛之战、1937年日军大沽北塘登陆作战等。

内长山列岛的重要战略意义


为巩固海防,拱卫首都,1954年10月,组建长山要塞区,由陆军第26军78师和海军长山水警区合编而成,正军级单位。辖蓬莱、北长山、大钦三个守备区。1961年3月改称内长山要塞区。1993年,恢复内长山要塞区番号,正师级单位。

内长山除了岛上的陆地要塞,这里也是潜艇部队的重要训练和备战区域。辽东老铁山和北隍城岛之间的老铁山水道,是北方罕见的深水海域,最深点深度高达86米,是战略导弹潜艇试射的理想区域。也是国产航母进出黄渤海训练的必然通道,因此经常会有禁航令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