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说到老北京胡同居民日常生活的第一难题,非“停车难”莫属。近年来,交道口街道积极探索交通与停车治理新模式,组织居民成立“停车自管会”,实现了分别位于南锣鼓巷主街东西两侧的福祥、蓑衣、前圆恩寺3条胡同禁停。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抢车位”

老北京胡同曾经变了味儿

在南锣鼓巷主街东侧的前圆恩寺胡同里,郁郁葱葱的树下是三两个坐着板凳唠嗑的居民;道路两旁的花箱里鲜花绽放,向胡同深处延伸;在五六个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内,自行车、电动车整齐地排着队;胡同东口“公租车禁止入内”的牌子格外醒目……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40岁左右的周铁锐已在前圆恩寺胡同住了10年,他用四个字来形容胡同今日的景象——“脱胎换骨”。

2008年,周铁锐搬到前圆恩寺胡同时,胡同里的汽车很少,他就把车停在家门口,周围的公共空间还富裕很多。街坊邻居们经常“组团”在家门口支张小桌子,搬几个凳子,坐在一起下下棋,聊聊天,十分惬意。后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胡同的“味儿”变了。

“抢车位”成了胡同里许多居民每日必备的“比赛项目”。我放辆自行车,你放辆三轮车;我放个旧书柜,你放个旧椅子;我安一个地锁,你安两个地桩,邻居们花样百出,纷纷抢占“停车阵地”。这事儿,周铁锐也干过。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前圆恩寺胡同整治前

“那会儿,我在自家门口安了俩地锁,别人就停不了吧,可偏偏有人把车紧挨着我的地锁停,我的车就没处停了,我就到处找人挪车,为这事儿,邻居之间吵过不少架。”这还不算什么,最让周铁锐头疼的是堵车,虽然从家到上车只需要不到1分钟,可将车开出这百米胡同却需要近半个小时。

“有的时候,我要是去近点儿的地方,就干脆骑电动车了。”周铁锐统计过,他家两辆汽车一年行驶的公里数,还没有电动车行驶的公里数多。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停车“入地”

居民“自管会”共商共治

为缓解平房区居民“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交道口街道出招,尝试在前圆恩寺地区为居民打造了一处地下停车场,并于2016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记者来到该处停车场探访,从地面看,停车场只有100平方米左右,灰色的电动门与灰砖青瓦的古巷风貌相互映衬。一辆车行至门前,电子摄像头对车牌识别后打开了电动门,车辆驶入门内,停在空地上,居民便下车回家了。记者随即进入地下停车场一探究竟,只见一台自动升降机将刚才停放的车辆送入适合该车大小的车位上。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高大上”的地下停车场建好了,该如何收费呢?为引导居民共商共治,交道口街道组织胡同居民于2016年4月成立了“居民交通自治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会),让居民自己定价。

周铁锐作为一名“老司机”,首先被居民推举为有车居民代表,与另外7位胡同里的“热心肠”和1位南锣鼓巷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9人自管会,共同商讨胡同停车问题。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自管会召开多次会议后,最终将地下停车位的费用定为每月300元。不仅如此,自管会成员还共同研究制定了胡同地下车库车辆准入标准和胡同交通秩序自管公约。

车位有了,价格定好了,却仍有部分居民不愿放弃家门口的“免费停车位”,将车停入地下。为此,自管会有车成员首先做出表率,将自己的车停入地下车库。随后,成员们深入居民家中,讲政策,说好处,解疑虑,引导居民共同维护胡同交通秩序和生活环境。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周铁锐帮大家算了一笔账,把车停在家门口看似既方便又免费,实则胡同内车辆来来往往,抢占车位发生的剐蹭事件时有发生,汽车刷漆维修需要花钱;胡同里树多,鸟也多,停在树下的车往往是被鸟屎“青睐”的重地,每周洗车一到两次需要花钱;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夏天开车前需要开门通风,冬天需要打开暖风热车,天气特别冷时,车辆还很难发动。“把车停入地下车库,安全有了保障,洗车频率也少了,而且还冬暖夏凉,这样一比,300元一个月的停车费,真是超值。”周铁锐说。

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胡同内60辆车全部“入地”。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发临时车证

为老人子女“探亲”谋福利

胡同居民停车有着落了,胡同里的老人却有意见了。有多名老人找周铁锐诉苦,老人提出子女来家看望自己,却无处停车,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让老人们很是着急。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周铁锐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南锣鼓巷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立即召开会议,与自管会成员一起商量解决对策。会上,自管会成员提出,工作日期间车库车位空闲较多,可以拿出一部分共享。建议一出,立即得到大家支持。随后,自管会商议决定,为胡同内65岁以上的老人子女办理临时停车证,临时停车费为每小时6元,30元封顶。

“6元已经是最低价了,外面的公共停车位,一般都要8到10元每小时,有的还是第一个小时8元,第二个小时15元,我们这儿可比外面便宜多了。”周铁锐说。

如今胡同静了,环境好了,周铁锐打心眼儿里高兴,他说:“如今的前圆恩寺胡同,不仅又有了老北京胡同的味道,而且比我10年前刚来的时候环境更好了,就一个字——‘值’!”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共建共赢

120个停车位供居民共享

福祥胡同和蓑衣胡同位于南锣鼓巷主街西侧,距前圆恩寺胡同不到500米。

这两条胡同实现禁停,源于交道口街道2016年依托南锣鼓巷“4条胡同”修缮整治项目建起南锣鼓巷南口停车场。南锣鼓巷南口停车场,原是地铁站施工建设后遗留的闲置平地,街道为缓解居民停车难,与北京京投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南锣鼓巷南口建起一处地上停车场,共150个停车位,街道协调了120个车位用于4条胡同居民停车。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据交道口街道城市综合管理科科长杨升介绍,南锣鼓巷“4条胡同”修缮整治项目涉及福祥、蓑衣、雨儿、帽儿胡同,其中福祥和蓑衣这两条胡同搬迁腾退的人较多,车位需求量较少。街道采取居民自愿报名的方式,给有意愿的居民提供停车位。停车费用每月150元,是现今北京市停车费最低价。“我们建设这处停车场,绝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缓解南锣鼓巷地区居民的停车需求。”杨升说。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目前,4条胡同居民在南锣鼓巷南口停车场实际停放车辆数为60辆。

南锣鼓巷作为北京市保存最完整、历史资源最丰富的文化精品街区之一,南锣鼓巷南口成为游客的汇聚地,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为缓解地区旅游高峰期交通压力,南锣鼓巷南口停车场拿出30个车位供游客共享,费用为每小时12元。

杨升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推广居民自治式的胡同交通秩序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选取有条件的胡同实施禁停。

南锣鼓巷地区:胡同禁停,自管会带动居民停车“入地”

文字 | 王慧雯

摄影 | 乔万万 王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