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照顧一座山,南昌一鄉村醫生行醫47年分文不收,你怎麼看?

1178891903


這是發生在南昌市團山村的一個傳奇故事,主人公叫李家才,已經70歲了,他是一名鄉村醫生,給村裡人看病時,從來不收出診費,藥品的進價是多少,就以多少錢買出去,沒有賺取一分利潤。

而且這一干不是幾天、幾年,而是47年,直到現在。對於李家才令人感動又震撼的舉動,我們如何看待呢?

首先是稱讚,稱讚堅守大山47年為村民看病,稱讚其零利潤的奉獻精神。現在是個追求物質的時代,有多少個人能做到像李家才一樣零利潤地為村民看病,我想,應該是少之又少吧。又有多少人做一件事是堅持初心,堅持了幾十年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

李家才是為大山裡的村民默默奉獻著,不求任何回報,只求治病救人,但他的善舉是很難推廣,讓大家效仿的。因為現在是競爭激烈的時代,人們想要生存就要講求利益,人們會頻繁的跳槽,堅持做幾十年的工作,是很難的事。

李家才的善舉是在大山裡發生的,在外面的世界是不太現實的,畢竟農村和城市的各方面條件都不相同,李家才的善舉就好比一朵菊花,“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這件事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農村的醫療體系建設比較落後,不夠完善,人們依舊面臨著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因為去縣城或者城裡看病太難又貴,村裡的診所和衛生院少,甚至沒有,所以村民們都會選擇找村醫看病。

國家和政府可以在每個鄉村建設固定的診所或者衛生院,配備醫療器械和醫療物資,加強對村醫的再培訓,適當提高村醫的待遇,讓村民看病簡單,收費合理,我相信,會有原來越多的人投身到農村醫療建設的隊伍中去的,農村的醫療體系也會建設的越來越好的。

——END——

如果你對南昌一鄉村醫生行醫47年分文不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面留言和評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在這位“雲端醫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漸漸遺忘的品質, 職業不分貴賤,態度卻有高低。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為醫者應當擁有的品質。

他不是專家,沒有職稱,沒有耀人的光環和學歷,可能一輩子也感受不到大醫院醫生的風光,但在村民的眼中,他是他們健康的守護者,更是朋友和家人,能感受到的不僅有病人的信任,還有親人般的依賴。他很平凡,沒有什麼感天動地的事蹟,但平凡的崗位亦能閃光,47年如一日,讓我們看到了平凡人的不凡成績,更不用說這份堅守是這個家族堅持了幾代人的事,李家才是從父親手中結果的藥箱,又將這個藥箱傳給了女兒李道菊。“我爸爸從小就跟我說,看病責任是要擺在第一位。”這是家風、更是傳承的責任與善良。

南昌灣裡區太平鎮團山村海拔800多米,是南昌地區最高的村落。山路曲折,外出看病艱難,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有病只能苦忍。23歲的李家才從父親手上接過了行醫的藥箱,一干就是47年,而今七旬的老人還在繼續堅守著,不論是白天黑夜或是颳風下雨,哪裡有病人需要,就送醫送藥到哪裡。

李家才不會開車,每次出診都靠兩條腿走路,摔跤是常有的事。但村裡多是老人和小孩居多,外出看病根本就是大難題,更多的“撐過去”。所以,李家才看病從來不收診療費、掛號費。如果遇到困難村民,他甚至分文不取,還補貼藥錢。這樣的醫生,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醫生,大寫的人。

赤誠之心,最具感染力。李家才女兒李道菊從小耳濡目染,深知父親多年來的辛苦和不易。從衛校畢業後,她放棄了在城裡醫院就業的機會,自願來給父親當“徒弟”,接過大山深處救死扶傷的重擔。為這樣的醫生家庭感到敬佩,也願更多人的從中找回自己從業的初衷。


江南都市報



巧不巧,我老家村名也帶團山二字。江西南昌市最高山村團山村七旬老醫生李家才行醫47年分文不收,其精神可嘉。在為其醫者仁心點贊同時,談點個人看法:

一、李家才老人無償行醫的義舉值得稱讚但難以推廣。李有才老人一人照顧一座山,47年如一日奔波大山林間,為鄉親村民看病分文不收、藥品零利潤,被當地村民譽為照顧山民健康的“雲端醫生”。其事蹟經新浪新聞發佈後,引起一片稱讚與叫好。李老的醫德醫風和高尚情操作,值得我們每個人好好學習。我想起小時候我村的“赤腳醫生”,他是本家的一個叔字輩,無論那家有個頭痛腦熱的,只要站在山頭打個"噢呵"叫一聲,他揹著出診箱趕到,三五毛錢的藥丸下肚,病痛立馬見效。那時他也是不收出診費的,但村民為了感謝,會用書報紙包幾個雞蛋什麼的表示心意。後來,我的那個本家叔叔在家裡兼營一家小藥店,一邊繼續他的行醫生涯,一邊也可賺點利潤養家餬口。因為便利了山裡人求醫看病,感激他的還蠻多。鄉村醫生作為一種職業,出診、採藥和進購醫用材料都要時間,象李老一樣長期不收取任何費用,一是患者家心裡過不去,二是也要為個人生計考慮,只能作為特殊個例宣傳而無法推廣。



二、偏遠農村缺醫少藥看病難仍然是最大民生問題。隨著鄉鎮村組的改革合併,現在的一個行政村大多由原先的幾個村合併而成,管轄範圍的擴大與鄉村醫療點佈局滯後矛盾,導致有的偏遠村民到鄉鎮醫院都有幾十公里路程,村級醫療點也有上十公里。平常小病小疼的,要麼聽任忍拖不診,要麼土方土法對付,還有的求神靈問方治病。一旦遇上大病急症更是麻煩,上城市大醫生掛個號都難,何況有些疾病是救急不救慢的,過了黃金搶救期就沒了生還機會。如果說教育落後的問題還可以帶著孩子進城務工就讀解決,看病則難以將老弱病人時刻帶到城裡等待發病就診。

三、農村醫療狀況的改善仍有賴多級分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多級分診的重點是縣、鄉、村三級,按照現在的醫療機構設置,農村鄉鎮設有衛生院,村設衛生室。這對於交通和經濟發達的鄉村,基本可以滿足農村人口就診要求。而對於偏遠鄉村,要到中心鄉鎮才有衛生院,村級衛生室因為缺乏醫生也是有名無實。要解決農村看病難問題,還須加大這方面的社會投入。在抓好鄉鎮衛生院建設和村級衛生室建設同時,加大農村醫務人才培養,解決鄉村醫生生活待遇和養老問題,為鄉村醫生安心服務村民健康解除後顧之憂。我老家所在村是縣衛生局扶貧點,選擇本村村民子弟簽訂合定向推薦到衛校學習、學成後返回村衛生室工作,由鄉鎮衛生院負責薪酬發放。這樣就為村裡留下了帶薪行醫的“李家才”,我認為這種做法可以借鑑和參考。


安全視野


中國最美家庭,老百姓健康守護者李家才 一個人幹一件好事簡單,一個人幹一輩子好事,難。47年來,李家才在海拔800米的團山村幹好事一干就是四十七年啊!

47年來,不論距離遠近、不論颳風下雨、不論白天黑夜,只要村民一個電話、只要鄉親需要他,李家才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病人家中,盡職盡責地幫助村民診治疾病。

他是時代的榜樣,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這種無私奉獻,紮根最艱苦的農村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種精神時我們時代需要的,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培養的中國好人,為您點贊。

女承父志,行善不止,責任二字成為了李家一脈相承的家訓

如今,女兒李道菊衛校畢業後,在父親的感染下,放棄城裡就業的機會,將愛繼續傳承下去,你們是中國最美家庭。


龍拍天下



有無私奉獻的人,也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朋友,李醫生分文不取,他吃什麼,喝什麼?懷疑報道的真偽。其實這正是李醫生的人格魅力,他家一定還有其他的收入來源,只是行醫不取分文。用其他的收入貼補行醫。李醫生就有這種無私奉獻的義舉。這有什麼可懷疑的。


現在都提倡等價有償,對無私奉獻有人提出質疑,這是令人非常心寒的事。但大凡象李醫生這樣的人他沒有追求名利想法,他的初心就是助人為快樂之本。所以,才四十年如一日普濟鄉里患者,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為李醫生的義舉點贊?


五根調解室


目前我也在學中醫知識,也希望能夠通過中醫知識,能夠讓自己健康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別人。

古代中醫孫思邈在他的《大醫精城》中就說到“凡是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慾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人類的痛苦。”在古代學醫的人都是先學醫德,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


在這裡我想到了我的老父親,我父親今年已經80多歲,他年輕時是學中醫,在我的小小年紀裡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小時候的記憶裡,最熟悉的事情就是,爸爸騎著個28寸的自行車,從鎮上的藥鋪買抓藥回來,用那個古老的碾槽,碾中藥,然後用網篩把藥粉漏出來。再把藥粉帶去給病人。父親為人老實善良,自己出錢抓藥去給病人。然後由病人給多少就多少。那個年代的人大家都困難。有些人乾脆就不給錢。有些只是醫好後。給一點意思一下。


在我小小的年紀印象中,父親擅長醫治精神病,他醫好了好幾個精神病人。其中有兩個還來認他作父。一個大姐現在五十多歲了。16歲的時候讓我父親治好精神病。到現在沒有復發過。父親還擅長醫治婦科和兒科。可是,很遺憾我的父親那個時候沒有堅持行醫下來。很大的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因為沒有沒有經濟支撐。後來父親都免費給別人開藥方,有人來求藥方他就隨手開給別人了。

我讀初中的時候一個鄰居的大哥說,xx公(這位大哥對我父親的彌呼)都不懂得要錢。如果像某些人那樣開大口要錢的話都不知道賺了多少錢。也的確是,我就聽人家說某些人收錢收得狠。

作為一個醫者,除了要有醫德,我覺得也要適當考慮一下自己的生存。如果什麼都免費給別人做。到最後自己都無法生存下去。當然如果是有其他的收入。免費給人看病這樣也是一種高尚的品德。

我覺得給人治病的同時。適當的收錢。讓自己能夠生存下去。才能更好的為大眾服務。


二寶媽的育兒經


這種醫生現在確實難得,但是50年代,可以說,屢見不鮮,我的外爺,我的舅父,都是這樣的人,他們以種地為主,以給人幫忙,治療疾病為副,但分文不取,幾十年如一日!那時我還小,印象中,他們家道殷實,房前屋後,栽滿了果樹,栽滿了奇花異草,在房前,還專門留有一塊空地,作為種植,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外爺上山踩挖的常用中草藥,用不完,就把它們種養起來。他們家的葡萄,核桃,大棗,桃子,沒有一樣不好吃的;而且,逢年過節,他們家有吃不完的“饃饃”,點心,還有叫不上來的水果,等等,(我姥姥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給我)!這都是十里八鄉,得到我姥爺治過病的人,自發送來的!我姥爺在家鄉,人氣,人脈很旺,他在周圍群眾中的威望很高,知道他的人很多!很多!他的晚年,為了更好,更快的看病,買了一頭小毛驢,做為外出看病的交通工具。他沒有證,但他的名氣很大,鄉親們認可,能為他人解除痛苦,就是他的最大願望,這就是他的信仰!他這樣無怨無悔的為人民服務,活的很踏實,很快樂,很自豪!所以這位在山區醫生,也許他也是這樣的人!這種傳統的美德,應該稱頌,讚揚!


見亦難別亦難1


我很敬佩李醫生的精神,但說實話,並不贊同。

鄉村醫生有其特色所在,首先植根於當地鄉村,是村民而後才是醫生,因此關於謀生之道,或許種田是主業,也或者有其他收入,這都無可厚非。其次,那麼高的鄉村裡,村民肯定不多,工作量肯定很低,有大把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貼補家用,而農村裡花費本來就少,自然可以平淡度日。第三,鄉村裡缺醫少藥,有時候用一些紅汞就可以對付很多外傷,用一些草藥就可以治療內科疾病,發熱用點激素,確實花費不了多少。

然而這種醫療狀態,大家在一片叫好的同時,會選擇去找這樣的醫生看病嗎?很多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一邊嫌棄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一邊感冒發燒又忙不迭送醫院,如果真心支持李醫生,為何不買點藥品免費贈送?買點醫療器械免費贈送?可見大多數不過是嘴皮子利索。

我欣賞這種行為,但並不贊同。


七通亂碼


鄉村醫生也叫赤腳醫生,就是在田地裡做事,有人要看病,赤著腳揹著藥箱就去了,農村的人啊,雞呵,豬呵,牛呵什麼的,病了都歸他管,所以說功德可大了。

上面所說的醫生不但詒病,還分文不收,那功德就更大得沒邊了,現在這個社會不為名利的人太少了,希望政府重獎此人,也好做個標杆,移風易俗,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南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葡萄架下的蝸牛


勤勞善良的父女倆,高尚的品質讓人望而仰止。做一件好事容易,難得是做一輩子好事。脫離金錢和物質的誘惑本身就是一種境界。他們的所作所為最好的詮釋了白衣天使四字的含義。讓無數專家教授汗顏!!!但我們也不應該指責廣大的醫護工作者,都有父母妻兒,誰不想有個寬鬆安定的生活環境,只講奉獻不求索取是口號,做到了是榜樣,應該表揚。但不能要求是必須的品質,大多數能負責的完成本職工作就是一名合格的醫生。一味的追求高尚二字,只能是人才凋零,毀了這個行業。水至清則無魚,沒有利益,沒有回報誰還願意努力提高業務水平,這不符合趨利避害的人之本性,父女倆反倒是因為超越了這點才是可敬的偉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