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價值連城的珍貴玉器,內容豐富,源遠流長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價值連城的珍貴玉器,內容豐富,源遠流長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物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衰的玉文化傳統。我國玉器發展源遠流長,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萬年前。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價值連城的珍貴玉器,內容豐富,源遠流長

中國的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範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其成就和輝煌不亞於偉大的萬里長城和秦始皇兵馬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價值連城的珍貴玉器,內容豐富,源遠流長

陝西曆史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集中了陝西出土的37萬件珍貴文物,其中收藏的玉器佔有重要地位。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價值連城的珍貴玉器,內容豐富,源遠流長

玉人頭像龍山文化,陝西省神木縣石峁遺址出土。白色,具有蠟質光澤,以剪影手法琢出頭上有橢圓形髮髻的人首側視形象,圓臉,腮幫鼓起,鷹鉤鼻,口微張,腦後有突出的耳朵,面頰上鑽出一大圓洞,頭下雕出一短細頸。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價值連城的珍貴玉器,內容豐富,源遠流長

玉鸚鵡形佩1972年陝西省扶風縣劉家村西周風姬墓出土。青玉,有黃斑,兩件玉鸚鵡形佩飾輪廓簡練,線條剛勁有力,刀鋒較硬,有剪影式的藝術風格,“臣”字眼和雙勾陰線構成的捲雲紋都具有濃厚的商代玉器風格。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價值連城的珍貴玉器,內容豐富,源遠流長

蟬在我國古代有兩種用途,一是作為陪葬,二是作為佩飾。商周時期的玉蟬,絕大多數都是佩玉,這件玉蟬身體兩側各有兩孔,應是縫在帽子或衣物做裝飾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