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認識古都北京,應該首先了解北京城的中軸線。

從北京城區的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歷史上,這條長達7.86公里的城市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到鐘鼓樓,彙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見證了北京城的滄桑變遷。

建築大師梁思成這樣讚美這條中軸線:“一根長達八公里,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這條中軸線始於元朝對大都城的規劃設計,至明清兩朝形成了現有的規模。

明清時的北京城佈局體現了以皇室為主體的思想。讓我們藉助想象復原明代中軸線上宏偉的景觀。自南向北,分別是:永定門、正陽門、大明門(中華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神武門、北上門、景山門、萬春亭、壽皇殿、地安門、鼓樓、鐘樓。

一條中軸線將外城、皇城和內城串聯起來。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平衡對稱、高低有別、錯落有序,形成一幅獨有的壯美畫卷。中軸線既是北京城市框架的脊樑,又是展現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主線。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這條全世界最長的城市中軸線,有著它的獨特的魅力。如今,這條古今罕見的城市中軸線向北已至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化入山水之中”,北端的湖泊與奧林匹克運河組成一條巨大的水龍,從而與北京古城內中軸線西側的水龍——什剎海、中南海遙相呼應,形成對稱性佈局。

另外,一條2.3公里長的“千年步道”,在奧林公園呈現,步道上是中華文明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宋元明清的各歷史時期的標誌物。這一壯舉,讓古老的傳統山水文化步入現代,實現了北京中軸線的延伸。

- 01 -

北京城中軸線示意圖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02 -

今日永定門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03 -

作為北京中軸線最南端的永定門是明清時期北京外城七門中最大的,最重要的城門,它始建於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大規模改造,1957年被拆除。為保護和恢復北京城完整的中軸線,突出永定門作為南中軸線起點的意義,,2004年重建永定門城樓。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04 -

永定門老照片,前為箭樓,後為城樓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05 -

2004年重建永定門城樓,城門內最南端的中軸線起點標誌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06 -

現代的永定門北中軸線上的步行大道,可直達前門大街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07 -

老照片,前門大街。大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先農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08 -

老照片,前門大街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拍於2008年8月7日,前門大街重新開業情景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12 -

老照片,正陽門城樓。正陽門,俗稱前門,原名麗正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城內城正南方向的門,位於天安門廣場南緣,前門大街北端,處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上,現存城樓與箭樓。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13 -

老照片,正陽門城樓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14 -

老照片,正陽門箭樓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15 -

老照片,正陽門東的前門火車站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16 -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17 -

拍於2011年9月30日,正陽門城樓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18 -

毛主席紀念堂位於天安門廣場.佔地面積 5.72公頃。總建築面積33867平方米,始建於1976年11月,1977年9月9日舉行落成典禮並對外開放。此片拍於2011年9月30日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19 -

毛主席紀念堂、正陽門,拍於2008年8月7日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20 -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紀念碑於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修建,1958年4月22 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拍攝於2008年5月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21 -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22 -

老照片,中華門(大明門),天安門廣場前中軸線上的正南門,為大明門 ,明朝時它是京都皇城的正南門。大明門至清順治年間改名大清門 ,辛亥革命後民國改稱中華門。大明門是皇帝、宗室參加重要慶典出入之門。此門為現毛主席紀念堂的位置,1959年被拆除。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23 -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24 -

天安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區中心,面臨長安街。天安門原是明、清兩朝皇城的正門,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當時名叫承天門。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25 -

老照片,天安門維修時的情景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26 -

老照片,中軸線上的紫禁城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27 -

老昭片,開國大典時的天安門廣場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28 -

老照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改建天安門廣場的情景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29 -

老照片,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此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午門有五個門洞,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可以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30 -

老照片,內金水橋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31 -

老照片

古老的北京城中軸線,影像

- 32 -

金水橋分為內外金水橋,建於明永樂年間。內金水橋位於故宮內太和門前廣場內金水河上,系五座並列單孔拱券式漢白玉石橋;橫亙在天安門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漢白玉石橋為外金水橋,重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