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成立全資理財子公司,您對今後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期待?

博文微金融


今年以來,各大國有銀行和股份制上市銀行紛紛宣告注資成立理財子公司,我們對目前銀行理財市場會有什麼期待?

11月份以來,繼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宣佈擬成立全資理財子公司後,近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也發佈公告,宣佈準備全資成立一級理財子公司,待銀保監機構批覆後,即可成立。四家大型國有銀行均進軍理財專業化經營領域。


目前,已有五大國有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以及北京銀行等十六家A股上市銀行宣告成立理財子公司。


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經營領域主要包括:一是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財產進行投資與管理。二是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財產進行投資與管理。三是理財顧問與諮詢。四是經批准的其他業務。


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可以投資股票,沒有銷售起點門檻,允許發行分級理財產品,合規私募機構納入銀行理財合作範圍,非標投資政策放鬆,鼓勵引進外資合作,等等,這些規範和專業的監管政策,對我們廣大理財投資者而言,一樣是好消息。


銀行銷售渠道廣,各家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網絡與手機線上銷售的門檻與技術也越來越成熟與便利,加上銀行風險管理穩健的作風,我們有理由期待大家手中資金渴望戰勝通貨膨脹的時候指日可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希望銀行不要讓對銀行理財子公司抱有期待的廣大投資者失望。


金融銀行


目前包括中農建工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18家銀行公告宣佈擬成立理財子公司。

其實,以獨立公司的形式將資管業務與銀行信貸、儲蓄等業務分離,既迴歸了資管業務的本源,也有助於投資者樹立風險自擔的理念,切實推動剛性兌付的打破,在此背景下,《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管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則進一步明確指出商業銀行應當通過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

基於合規的要求,商業銀行開始密集設立理財子公司。

互聯網資管新規發佈之後,互聯網平臺的理財產品發行的渠道被切斷,只能做一些持牌代銷業務。所以,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競爭者是信託、券商子公司、基金子公司等機構,而非互聯網平臺。與信託等機構相比,銀行理財子公司攜渠道、品牌、客戶等優勢,會首先在同質化程度較高的定期理財產品領域帶來洗牌效應,反過來也會倒逼信託等機構加大產品創新,強化產品的差異化和錯位競爭,從行業的角度看,有利於加速推動更加多元化理財產品體系的搭建和形成。

此外,理財子公司的入局,在加劇市場競爭的同時,也會凸顯第三方渠道的流量和入口價值,屆時,各理財產品發行機構與具備代銷資質的互聯網流量巨頭的合作,有望進一步深化。


薛洪言


扁平化管理,單線交流,這樣客戶經理雖然有點累,但是效果肯定很明顯。 業務的變更有時候會有效果,但是模式的變化客戶必然感受的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