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梅兰芳》只想谈谈《汾河湾》

《梅兰芳》这部电影看了,拍的虽然没有《霸王别姬》那样让人震撼和回味,但能看得出,对于这部片子陈凯歌也算是花了心思了,谈观感的很多,对我来说,今天谈的不是这部电影,而是想说说电影里演的那出生旦对戏《汾河湾》。因为第一,我喜欢这出戏,第二,看了电影想到一些有关这个戏的话题,就闲扯几句吧。

《汾河湾》这出戏据说有很多名家都演过,最早以时小福演来最精彩出名。后来的名家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都常演且有录音传世。比较各家,我比较喜欢梅先生这出戏的录音。不是“梅派”,是梅兰芳的录音,就是1957年和马先生的那个录音,可称是经典中的经典。

《汾河湾》这出戏是骨子老戏,应该也是从京剧的先辈传承下来的。所以,据记载,梅兰芳从年轻开始就不断的在演这出戏,电影里他和十三燕的演出也是有历史根据的,那就是年轻的梅兰芳和当时已经高龄的京剧伶界大王谭鑫培的合作,戏里的那个邱如白给梅兰芳写信也是记述了当年齐如山怎么和梅兰芳相结识的一段历史。当时,齐如山刚从外国回来,对传统京剧的一些演出规矩他根本就不很了解,而是用西方戏曲的一些舞台演绎规矩来衡量中国戏曲。实际,西方戏剧讲究的什么舞台无闲人,什么深挖人物思想心里以帮助表演,恰恰不符合中国的舞台演出规矩。因为,中国戏在老生唱的时候台下会全神贯注的注意老生的唱腔身段表演,如果旦角眉飞色舞,拼命做戏,那用行话说就是“开搅”既影响老生唱作,也影响观众欣赏。这一点,当时的齐如山是不懂的,梅兰芳因为年轻也不是特别了解。所以,他就按照齐如山信上写的开始了所谓的做戏,其结果是把戏搅了,这其实在中国舞台上是犯忌的不允许的。当然,齐如山毕竟是学惯中西的大学问家,随着对国戏的不断深入了解,他慢慢的完全了解了中国戏曲的演出规矩和舞台要求,1932年,梅兰芳要去上海发展,齐如山不愿意,却也留不住,临别赠梅兰芳一段话,“您到上海以后,来往的人,当然多是有钱的或银行家,我敢断言,没有一个人,可以帮您研究艺术,则您的艺术不会再有进化。不过这话又说回来,没有人帮助您研究艺术尚好,倘来帮助,则是于您有损无益。我今日郑重其事的告诉您一句话,倘有人怂恿您改良国剧,那您可得慎重,因为大家不懂戏,所以这几年来,凡改良的戏,都是毁坏旧戏,因为他们都不懂国剧的原理,永远用话剧的眼光,来改旧戏,那不但不是改良,而且不是改,只是毁而已矣。有两句要紧的话,您要记住,万不可用话剧的眼光衡量国剧,凡话剧中好的地方,在国剧中都要不的。”。

1947年,齐如山离开大陆准备去台湾,在上海和梅兰芳见了最后一面,两人长谈,梅兰芳告诉齐如山拍电影的情形,齐如山嘱咐:“我敢说你们那位导演,绝对不懂国剧,不光他不懂,连您也不懂。”“若按技术来说,您比我强万倍。不但您比我强,是一个票友都比我强,因为他们能登台,能唱几出,我则不会。若按理论说,不必说您不及我,就是谭鑫培他们我都很领教过。”“在这十几年之中,您的情形,我虽然不能详知,但我理想不会有什么进步。因为我所看到这里的人写的书,在报纸上的文章及谈的话等等,证明他们对戏剧原理了解还不够深刻,所懂者乃肤浅的一部分,我这话说出去当然得罪人,但系事实。您在上海所认识的人,他们都不能帮助你,使你知识有进步,所以我敢断定你只有退化而无进境。”

齐如山对梅兰芳所说的两番话,如今过去多半个世纪,它的两个含义,一、“不要用话剧的眼光衡量京剧,话剧中好的地方,在京剧中都不可取”;二、“试图改造京剧的人,需要先真正懂得了京剧的原理。假如不懂京剧,一动则出问题”现今却玩命儿朝着齐如山先生所期望的反方向加足马力,背道而驰,所以,今天京剧成了这个样子一点也不奇怪。

那么说了齐如山和梅兰芳对这个国戏的前后态度,我们回头说说梅先生演出这个戏的处理方式。有人说,梅兰芳的演出风格特点决定了他的戏以贵气人物为主,那么平民戏对于梅是否是弱项呢?实际不是这样。那么我们听了梅先生的这个录音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了。

演什么象什么那才是好演员的标准,这样的演员实际上很少。

中国戏好像对剧情都不大重视,当然中国戏还有其他说法,比如有人说看戏主要是看“角儿”去了,也有道理,演员个人的玩意儿好像成了去看去听的第一了。但戏剧首先要有剧情,塑造人物也是表演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汾河湾》这个戏,柳迎春这个人物原来是大家小姐,全部《柳迎春》到了《汾河湾》的时候,柳迎春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劳动妇女了。因此端起来的贵气,是不应该在这个人物身上出现的。可以端庄但不能拿架子,那样演就砸了。古代的妇女不同于今天的女人,那时有严格的三从四德限制着,因此演成泼辣的母狮子也是不行的.

这出戏无论从哪方面衡量,梅先生都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恰到好处。所以,把握人物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吵架一场的火候,就看演员的功力了,上面几点要求不是什么样的演员都能做到的,而且要是演来出神入化,那非大师莫属了。因此梅兰芳这个大师头衔是人家的实力在那里呢,还真不是白戴的。说到这里我就又想起今天听的一个戏友录音,是《宇宙鎽》念白。先不说他念的准不准,象不象梅派的范儿,我只说他不知道对这个人物是怎样理解的,把一个心里烦闷人的一个内心独白,念成了拉皮条一样的长、扯,梅派就是端在那里扯长音?无语了。所以,多多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人物,和观众听众共鸣,才能产生“美”。否则就是不合适、不和谐,也就是不美。

闲扯多了,继续说《汾河湾》。程派这出戏也不错,也是他的常演剧目,但总体给我感觉是“闷、温”。比起梅还是差距不小,这就看出程是唱的高手,论演还是梅高出一头。特别这出戏水袖也没了,唱还没多少,主要是念,带着表演,就不是他的强项了。荀的这出戏也不拿人,当然说到这里再说说配角。梅的是马先生,两个人可说是旗鼓相当,演来精彩纷呈,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合适合度。其他的老生就很不起眼,实际上也是名角,但演来就是不能拿人,配角的演一般,也使主角少了不少光彩。程的于先生好点,完全是余的范,荀和尚的两个老生就太一般了。

看了电影《梅兰芳》只想谈谈《汾河湾》

梅兰芳马连良合演《汾河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