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老生傳統代表劇目《搜孤救孤》唱段安排尤顯別緻貴精而不貴多

《搜孤救孤》是京劇老生劇目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出,也叫《八義圖》《首陽山》,取材於《東周列國志》及元雜劇《趙氏孤兒》,講述了春秋時期,晉靈公無道,荼害百姓。趙盾勸諫不聽,奸臣屠岸賈殘害趙盾全家,趙媳莊姬公主避入宮中產下一子,由趙門客程嬰喬裝救出。屠岸賈進宮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內若不獻出嬰兒,即將國中與孤兒同庚者均殺死。程嬰與公孫杵臼計議,程嬰舍子,公孫捨身,救出孤兒。

京劇老生傳統代表劇目《搜孤救孤》唱段安排尤顯別緻貴精而不貴多

這出戏的唱段結構,主要體現在主角程嬰的三個主要唱段上,這三個唱段都不是很長,但是都很精到,雖然都是以二黃原板為主,卻是小同而大異。首先,“娘子不必太烈性”一段,前一半有十句之多,聽起來並無大腔,而小腔則層出不窮,且氣脈必須連貫,似乎是敘家常而實有感情起伏。中間插入程妻的四句原板,程嬰再接唱後一半的四句。唱詞比例上看頭重腳輕,但唱起來卻應在表面的平淡無奇中體現出感情和韻味,否則就會收束不住,託不住前一半的分量。但也絕不能反客為主,因為後一半隻是前一半的嫋嫋餘音,只能在平鋪直敘的後面蘊含著沉穩厚重。特別是末兩句以逐漸轉為散板作結,使程嬰的感情在爆發之前先做一緩衝姿態,然後迸發到矛盾的焦點。

京劇老生傳統代表劇目《搜孤救孤》唱段安排尤顯別緻貴精而不貴多

其次,“白虎大堂動了刑”一段,是程嬰奉屠岸賈之命鞭打公孫杵臼時所唱,以導板起然後接回龍轉原板,最終仍以散板收煞。描述程嬰一剎那間的心潮起伏,感情變化幅度大而時間卻極短暫,故尺寸必須加快,情緒的激動也應從唱腔上反映出來。回龍腔的垛句以長腔收尾,既要一氣呵成,又要表達出程嬰思想矛盾和內心的幾層轉折。演唱者必須唱得渾然成一整體,有別於“娘子”一段的前後分為兩片者。

京劇老生傳統代表劇目《搜孤救孤》唱段安排尤顯別緻貴精而不貴多

再者,“躬身下拜禮恭敬”一段,從碰板慢唱開始,愈唱尺寸愈緊,大腔收尾。隨後的四句原版主要是把程嬰的委屈情緒和受壓抑的苦悶以較急切的腔調唱出來,貌似平靜的背後,潛藏著極度的憤懣和悲傷,最難演唱,卻又不能全力以赴。從比重上看,還有最後的八句主要部分。程嬰在一番宣洩之後,情緒已漸趨平靜,此處要唱得舒展從容一些,帶有叮嚀語氣,好讓公孫杵臼寧靜地死去,當然還要夾雜有無可奈何的哀愁,適可而止。

京劇老生傳統代表劇目《搜孤救孤》唱段安排尤顯別緻貴精而不貴多

以上三個唱段板式雖極為近似,然而腔調尺寸各有不同,結構上看似欹側而實平衡,形成了矛盾的統一。佈局呈二、一、三的段落組合,充分體現出編劇與幾代京劇演員的藝術匠心。這出《搜孤救孤》在京劇早期是以公孫杵臼為主角,經過譚鑫培等藝術大師的整理後,成為了以程嬰為主的一出骨子老戲。在譚鑫培之後餘叔巖對此劇做了非常精細的加工,並在高亭公司灌製了唱片,成為許多演員及票友學習的範本。此後,譚富英、孟小冬、楊寶森等人都以此劇見長。特別是孟小冬拜師餘叔巖後,《搜孤救孤》是她重點學習的一齣劇目,多次演出,反響強烈。1947年杜月笙六十大壽堂會演出,孟小冬、裘盛戎、趙鑫培合演本,留有大唱盤鋼絲帶錄音,成為如今《搜孤救孤》存世的最佳版本。今天學習這出戏的人,無論演員還是票友,大多以此為準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