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劉琦為避禍去江夏領兵遙制襄陽,姜維為避禍去沓中屯田,策略對嗎?

捷訊讀寫看


歷史是無法證偽的,但從結果來看,個人認為,對於解除劉琦和姜維當時的危險狀況,的確是起到了避禍的作用。


首先說說劉琦。


劉琦的問題,在於後母勢力強大,而老爹劉表又的確寵愛自己的異母弟弟,雖然有嫡長子繼承這條古訓,但地位無疑十分不穩,一旦劉表去世,自己孤立無援,蔡氏磨刀霍霍,別說繼承荊州,活下來都是個問題,即便是繼承了荊州,當時曹操已經有心南下,以劉琦的能力,八成守不住這片領地。


這麼一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如果繼續呆在原地不走,劉琦起碼要跨過蔡氏、曹操兩個坎,才能據有荊州,這對於他來說,恐怕是力不從心的,更別說東邊還有個虎視眈眈,蠢蠢欲動的孫權。而劉琦又不是什麼志在天下的英雄,何苦這麼折騰自己緊繃的神經呢?


因此,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去江夏避禍,就是一個十分保險的方案了,起碼命暫時能保住,而且呆在外面,也不是說一定就失去了繼承荊州的機會,所以對劉琦來說,這個方案真是深得他心,一聽就從了。


咱們不要一上來就玩大的,咱們先保小,再求大。


這就是劉琦的心理。


再說說姜維。


姜維去沓中屯田避禍,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如果留在成都,無非兩種可能。


一種,被黃皓害死。

另一種,自己殺了黃皓。


第一種他自然要避免,可如果自己殺黃皓,那是犯了忌諱的,自己原本就是降將,掌握大權後,不顧勸阻堅持北伐,卻又偏偏敗多勝少,處境本就比較敏感了,黃皓又是劉禪寵信的宦官,如果一言不合殺了他,必有造反的言論嫌疑,可他又是忠心的,那麼劉禪如果要相信姜維並無二心,兵權肯定要沒收。那麼姜維折騰了一陣,雖然殺了黃皓,可兵權也失去了,豈不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畢竟,劉禪成年,姜維又不是外戚,蜀漢的政權構成又很複雜,他想當霍光,是當不起來的,那麼他只能避免自己像何進那樣的下場了。故而遠離朝廷,在外避避風頭,以期來日軍事上有所收穫,也未可知。


至於說後來發生的事情,當事人也不是神仙,也無法預料,只能說從當時的角度出發,去外避禍對姜維是唯一的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