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清理祖先留下的木盒,竟藏著李鴻章手寫“委任狀”,距今百年


現在人們入職、升職都會有聘書或紅頭文件,那麼100多年前升職的“委任狀”是什麼樣子?近日,甲午海戰陣亡將領吳懷仁的後人在整理舊物時,發現兩份吳懷仁被提拔為北洋水師艦艇三副、二副的批札,其中一份是李鴻章親筆書寫。

位於巢湖岸邊長臨河鎮的窪地吳村,就是吳懷仁年少時生活的村落。這幾天,吳家很熱鬧,就是因為發現了這個“委任狀”,很多村民都來探訪,想看看100多年前的“委任狀”的樣子。 44歲的吳智勇和羅守勇都是吳懷仁的曾孫,吳智勇說,“仁、義、禮、智,這是我們吳家近四代的排輩。”對於這位從未謀面的曾祖父,他們聽得最多的便是“太爺爺是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時犧牲了。”

據吳智勇介紹,大約一個月前,羅守勇的妻子在一堆舊物裡被意外發現這兩份批札,批札和一堆書信、田契、地契、納稅證明類的文書放在一起,擠在一隻小木匣中。裝批札的木匣是羅守勇母親的舊物,在十多年前,從老宅中被一塊搬到了現在的家,從未動過。


吳懷仁的老宅緊鄰羅守勇的新家,因廢棄多年,無人居住。吳智勇說,“這是吳懷仁的父輩建的房子,吳懷仁小時候就住這裡,一直到他1880年出門去上學。”自從發現這個批札之後,吳智勇翻閱了一些史料,再加之鄰居們的回憶介紹,他已經對太爺爺有了更多的瞭解。

如今,吳懷仁的老宅破敗不堪,透過黑色的木製大門,依然能夠感受到當年的輝煌。“這房子大得很,還有東西兩間廂房。”今年79歲的孫大爺,是窪地吳村的本土居民,吳懷仁老宅是他兒時常出入的玩處。 孫大爺說,那時候大廳裡掛著兩塊大匾額,是慈禧太后和李鴻章送的戰功匾,很氣派。因歷史變遷,匾額多年前就已不再,但是匾額所吊的掛鉤仍懸在房梁處。至於匾額上的內容,他已經記不清了。

羅守勇從房間裡拿出了這次發現的“委任狀”,共有兩份,其中一份保存完好,另一份略有破損。因為怕原件多次翻閱被破壞,他們還特地掃描了副本,供大家觀摩。委任狀的字跡經歷百年依然非常清晰,所要委任職務的對象是吳懷仁。


一份是光緒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任命他為平遠船舢板三副,另一份是光緒十七年十月二十二日任命他為駕駛二副,並給五品頂戴。

安徽肥東縣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在看到兩份批札時,有些激動。稱這兩份資料很珍貴,經過李建安現場初步鑑定,可以確定其中一份是李鴻章親筆所寫。 李建安說,這次發現給研究淮軍將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佐證,兩份批札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

據專家介紹,兩份“委任狀”的學名叫做“批札”,是一種上級對下級的批示。“從‘委任狀’上看,是李鴻章下給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的。” 據悉,吳懷仁是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第一屆駕駛班的學員,與現代女作家冰心之父謝葆璋是同學,畢業後,吳懷仁加入了北洋水師。


吳懷仁曾做過艦艇的三副、二副,一直到“左一”雷艇大副, 1894年,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突擊日軍艦隊時,壯烈犧牲。“這兩份批札正好也還原了吳懷仁的兩段升遷過程,很有研究價值。”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