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20年前她被遺棄,出嫁時將八旬失能奶奶當“嫁妝”一起出嫁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小女孩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2017年的11月。在山西呂梁,“如果將來要嫁人,那我奶奶就是我的嫁妝。”牛欣20歲,再過幾年就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了,她說會一直陪著奶奶的。因為,是奶奶當年撿到了她,把她帶大。走,咱們一起到山西孝義大虢城村牛欣的家中,聽她成長的故事。

牆角相框裡一張發了黴的照片,是牛欣幼年時期和奶奶唯一的合影。牛欣說,在她的記憶中,幾乎沒有父母的印象,只記得自己一直是和爺爺奶奶相依長大的。但因為沒有戶口,沒法入學,她的戶口上到了福利院。那時候,欣欣才得知自己是幾個月時被奶奶撿來的。剛開始,心裡肯定是有疙瘩的。後來,在福利院叔叔阿姨們的照顧下,我才走出陰影。”牛欣說。

曾經被爺爺領養的“爸爸”因病在她兩三歲的時候離世了,後來爺爺因病去世,從12歲開始,奶奶慢慢不能獨立生活,牛欣就開始做飯,打理奶奶的生活起居。奶奶經常生病住院治療,都是欣欣攙扶著擠公交去醫院。她自立、堅強、陽光,從來不和福利院提起她的困難,永遠給人一張充滿陽光的笑臉。


福利院的李鴻建科長說,進入福利院後,牛欣原本有機會可以離開奶奶,選擇進入一個愛心家庭,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但是,欣欣拒絕了,她說“奶奶養我這麼大不容易,爺爺不在了,我要照顧奶奶,我不能沒有良心。”最後,福利院以寄養的形式讓欣欣隨奶奶生活。

2011年,牛欣考入了山西戲劇職業學院,她也將奶奶接往了太原,在福利院的幫助下住在距離學校不遠的一處民居里。別的同學大多是住校,而她需要照顧老人,天天騎車子往回跑。早上給老人做好飯出門,中午下了課,她再騎車回來,半路上順便買點菜,再做午飯。晚飯也得早早回去做。

“剛開始做土豆、茄子、豆腐多一點,後來也做肉菜。”欣欣說,她是在奶奶還能獨立生活的時候,學會做菜的。現在專門做給奶奶吃。有一些不會做的菜,她就上網去看菜譜。過去,奶奶每月有1300到1500元的退休金,最近剛剛漲到了1800元。福利院給的760元的寄養費,她也拿來補貼家用。奶奶的醫藥費每月要1000多元錢,經濟上非常緊張,她從不敢給自己買新衣服。


牛欣畢業後在一家飯店做服務員,每月能有2000元的工資。為了補貼家用,她很少購買自己的用品,多數都給家裡買。福利院的李鴻建說,曾想過發動社工每週來牛欣家裡幫一次忙。但是,因為孩子不太接受而作罷。“現在她有工作,如果能夠有愛心企業幫她一把,提供一個更合適的崗位,對她來說也是件好事。”

春節前後,奶奶因為重病發作,被送進了醫院,被下過病危通知書。牛欣天天在醫院陪著,伺候吃喝拉撒。奶奶出院以後,吵著要回呂梁孝義。牛欣就陪著奶奶回了孝義老家。牛欣說,她會努力工作賺錢,在照顧好奶奶的同時,給家裡安裝一臺空調,再買一臺電腦。除了在飯店做服務員,她也會兼職做網店。如果可能的話,她想再學一門手藝,能夠照顧好奶奶,照顧好自己。

以後嫁人奶奶就是我的嫁妝,嫁到哪裡,就帶到哪裡。“是奶奶把我帶大,我嫁人了,誰來管她呢?我走了,她咋辦?”說到這裡,牛欣眼裡有不捨,有堅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