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彭雯静:十六载从教路 初心不改献春华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用粉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培养桃李栋梁无数;他们勇立教改潮头,打造精品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他们身怀教育理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汗水和时光书写自己的人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老师。

为教育发声,连接人和教育!腾讯城市·安徽教育频道特别策划《师说》栏目,聆听这些师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倾听他们的教育轶事,分享他们的教育经验。本期《师说》带你走近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彭雯静女士。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彭雯静:十六载从教路 初心不改献春华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彭雯静

16年的时间有多长?一个人从青年走到中年。

16年能做多少事情?这个人只做了一件事……

她,彭雯静,从2002年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到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工作,至今已经十六年。刚登上讲台时,她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小青年,对上课一知半解,如今,昔日的小青年已经成为了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在16年如一日的坚持中,她不仅仅迎来了自己的蜕变,更获得了每一个同事和学生家长的尊敬,也用青春和热情见证了学校的发展。

十六载从教路 初心不改献春华

“16年前刚到三十二中的时候,学校规模很小,只有几个班级,教室桌椅都很老旧,也没有什么实训的设备。”说到当年的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彭雯静校长记忆犹新。“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合肥市首家公办寄宿制高中,也是包河区直属唯一一所省示范高中。经过60年的发展,如今的三十二中,校园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校风正、教风好、学风浓,各项工作都跃上了新台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彭雯静:十六载从教路 初心不改献春华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校园实景

回忆起自己执教的16年,彭雯静感慨万千。“一个好老师除了要有责任心,有工作热情,有教学才干,一定还要有爱心!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岁岁年年,彭雯静在这里迎来送往,感受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朗朗书声,都融化在这校园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里,融化在每一根草每一朵花里,融化在老师们的心窝里。

“彭校长深得师生的尊敬,不仅仅是因为她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爱和精湛的教学水平,更因为她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同事胡习武说道,彭雯静校长为人随和,尊重和宽容每一个学生,善于跟学生们交朋友,关注他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他们的心灵,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成为孩子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和引路人。

彭雯静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长流水”的道理,从毕业之后就一直努力钻研教学。因为教学水平精湛,她被评为语文高级教师、合肥市骨干教师、包河区学科带头人、包河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包河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还参与多个市级课题研究,所主持的省级课题获得了合肥市优秀教科研评比二等奖。与此同时,她还在《中国教师》等刊物发表过多篇论文。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彭雯静:十六载从教路 初心不改献春华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校园实景

搭建多元通道 以责任教育引领学生成长

其实,彭雯静成长的过程也是合肥三十二中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可以说是见证了合肥三十二中从一所普通中学走向市级、省级示范中学的发展之路。”彭雯静校长表示,近年来,三十二中将“责任”定为学校文化建设主题,提出“乐于坚守 勇于担当”这一校训,以“责任教育”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不断探索办学特色。

在推行责任教育中,合肥三十二中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责任促进学生成长。“课程有改变,学校才能改变;课程有特色,学校才有特色。我们认为课程体系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彭雯静校长表示,一方面,学校将责任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明责任之理。合肥三十二中从学校建设、日常管理、制度变革、课程改革、队伍建设等工作整体考虑,将责任文化贯穿学校课程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贯穿于师生行为之中。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学生高质量的课堂学习生活;通过“学校课程课堂化”,开设高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通过“实践活动课程化”,营造学生高质量的学校生活。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彭雯静:十六载从教路 初心不改献春华

学校课本剧《荆轲刺秦王》演出

“为提高教师课程研发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学期我们学校特地开设了面对高二年级的选修课程,即校本课程。”彭雯静校长表示,校本课程立足于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极高的要求。该课程囊括了文学、历史、艺术、烹饪、小语种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等共计16门,其中小语种和英语口语课特聘外教授课。授课场所不拘于一室之内,结合课程需求,从教室到机房,从工作室到食堂,由室内而室外,自由多样。

另一方面,学校将责任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践责任之行。学校开展艺术、体育、科普、文化等各种融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活动。如开学典礼、田径运动会、新生广播操比赛、辩论赛、法律知识讲座、卫生知识讲座、安全演练、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了学生参与面,提升了多方面的素质。学校还组织完善各种形式的学生社团,如摄影社、象棋社、合唱团、文学社、环保社、诵读社、篮球社、足球社、曲艺社、模拟联合国大会等等。这些社团给学生提供更多合作、探究与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担当,培养负责任的能力。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彭雯静:十六载从教路 初心不改献春华

包河区第四届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32中召开

精细管理提质量 特色教研显成效

多年来,合肥三十二中一直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在“责任文化”的引领下,秉承“责任践行教育大爱”的核心价值观,创办适合师生发展,家长、社会认可的合肥市优质高中。

包河区外教中心基地、北师大优质生源学校及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教育研究中心首批实验基地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特色学校、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花园式学校、合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三十二中学也在飞快地成长。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录播室、画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十余个专用馆室,以及学生们多项科创大赛奖励,三十二中学人不断地优化设施、创造成绩,用行动擦亮特色品牌。

“为学生负责,是打造学校责任文化的关键。”彭雯静校长说,合肥三十二中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将责任渗透管理之中。营造“爱生敬业、协作高效”的教学文化,实施“名师带教工程”,以培养专家型、科研型、高素质管理型教师为目标,铺设名师成长阶梯,形成了以名师为龙头,骨干教师为中坚,教师素质全面提高为根基的梯形师资结构。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彭雯静:十六载从教路 初心不改献春华

同课异构 互助共进

“2014年10月,在合肥市教科院、区教体局、合肥一中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学校启动了质量提升工程。质量提升工程以整体提高学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校卓越教师队伍为重点,以学科组的推进为重要着力点。”彭雯静校长说,三年时间里,“质量提升工程”以听课、磨课、研讨、交流等形式开展,合肥市教科院及合肥一中专家们对学科组教科研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指导、监督和评价,学校九个学科组结合本组建设目标及教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活动。

年轻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专题研讨、专家讲座……在合肥三十二中,质量提升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已经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研究发现性学习”和“交流分享性学习”,让老师们获得了研究和分享的机会,并得以逐渐积淀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从而不断获得发展和提高。2016年,在现有质量提升工程的基础上,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又与合肥一中拓宽提升领域,在学校管理、科研指导、师资培训、学生发展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合肥一中的名师团队越来越多地坐在三十二中的听课席上,更多合肥一中的品牌教学活动出现在三十二中的课堂上。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彭雯静:十六载从教路 初心不改献春华

教师结对帮扶 助推成长

在质量提升的促进下,合肥三十二中2014、2015、2016连续三年获得合肥市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一等奖,2017年获得综合评价二等奖;2014年至今,学校有两项省级课题、五项市级课题结题;学校老师在各类报刊上共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有6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各类评比中获奖;有70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类教学评比中获奖。2017年,在优课评比中,学校有3节优课获得部级优课,5节获得省级优课,8节获得市级优课。三年的时间里,三十二中的教科研硕果累累,捷报频传。“质量提升工程”不仅让教师收获成长,让学生得到发展,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2017年底起,为期五年的新的合作计划继续开展,三十二中将瞄准自身的不足,迅速提升各方面综合实力,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文/卢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