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投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导读:距离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价值投资已历经将近百年的时光。价值投资倡导投资者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纷繁变化背后真正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在价值。

长期以来,价值投资理论本身也和它倡导的投资理念一样,赢于长远,赢在未来,反复印证着自身的有效性,并在一次次市场波动后历久弥新。高瓴始终是价值投资的鉴定信奉者与实践者。我们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价值投资也将持续进化,从发现价值到创造价值,从构筑静态护城河到打造动态护城河,从机会主义到长期主义。

近日,高毅资产董事长、高礼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邱国鹭先生接受了《中国基金报》采访,全面阐述了自己多年以来的价值投资实践:保持定力,目光长远,发现那些简单却深刻的规律,然而顺应规律进行投资。今天,我们摘取了专访的部分内容,愿与各位一同分享。


顺应投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跟对的人一起做一件对的事


顺应投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中国基金报记者:高毅为什么能够茁壮成长?

邱国鹭:合伙人之间相互投缘、和睦相处最重要,很幸运,遇到了我们另外几位合伙人,他们人品很好投资能力也很强。我们的特点是共同研究,有很多的争论和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很多事情搞明白。我们很少争论市场走向或个股涨跌,我们争论的都是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行业以后会怎么样改变,哪家公司更有竞争力,哪家公司的战略是对的,哪家公司管理层品质更好。

顺应投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中国基金报记者:为什么会参与创立高礼价值投资研究院?

邱国鹭:资产管理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怎么招募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人才、挽留人才,是公司的重中之重。招募人才方面,高毅还是有点号召力,我们的基金经理都很优秀,对人才也比较有吸引力,激励方面,我们成立之初就想得很清楚,也很成熟,挽留跟激励基本到位,接下来就是培训,怎么培训人才?

高礼价值投资研究院由高瓴资本创办,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任名誉理事长,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任理事长,我担任院长。一年招二十几个学员,去年有近1000人报名,学员都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一线投研人员,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研究员,还有股权投资人士,他们平均有5~8年投资经验,甚至个别有二三十年投资经验,完全可以来当老师。

具体的课程,主要由高瓴讲一级市场,高毅讲二级市场。合伙人讲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张磊讲零售行业,高瓴TMT合伙人讲TMT,邓晓峰讲通信行业,冯柳讲消费品行业。也会在外面请一些资深专家来讲课。每个月会布置做一个课题,分成四个小组,研究不同的样本,做2-4个案例分析,研究一些我们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比如新能源、电动车、新零售等。

高礼价值投资研究院的一些学生的履历、经验不亚于我,在许多方面可以当我老师。所以,大家是亦师亦友,互为师友,过去一年,我从这些学员身上学到非常多东西,平常很难有机会听老师们系统地讲课,几乎每次课我都会去听。高毅的研究员可以跟着一起旁听学习,对高毅形成系统性培养人才的氛围也有帮助。


顺应投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价值投资第一课终生难忘


顺应投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中国基金报记者:研究生毕业后,你是怎样进入基金公司的?

邱国鹭:我1999年毕业,正值纳斯达克泡沫的顶峰,美国的就业情况非常好,失业率是几十年的最低点。在美国,研究生毕业后一般都先去卖方,买方则很少直接从学校招毕业生,中型基金公司一般一年就招一两个人,只有年份特别好的时候,可以直接去买方,所以一定意义上,我是当年科技股泡沫的受益者。我去了很多公司面试,最后决定去韦奇资本,这是一家私募机构,公司管理资产数十亿美元,只有不到一百个机构客户,在投资上也不做对冲,而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美国有很多这样专为机构管钱的私募基金。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策略分析师兼定量分析师。做宏观做策略要求有大局观,从整体看问题,定量则很客观,什么都要用数据、程序去测试,以前所有技术分析的指标,包括移动均线和日本蜡烛图之类的,我基本都用程序测试过,结论是大多数都不准,没法交给程序去用。实际上,股市中有很多是伪经验,你正确的做法十次可能对六七次,错误的做法,你十次可能对三四次,但某个人可能只经历了错误中对的那三四次,他就可能会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当作正确的经验。定量的好处是,能够把十次一百次都去测试,到底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都可以用数据去检验,这养成了我一种相对客观的态度。

这段工作经历,对我的启发,对我形成投资理念、研究方法、研究体系,也至关重要。为什么要有一个历史的眼光?因为只有拉长时间,你才能够把很多事情看清楚,它的体量、重要性到底是什么级别的,才不会听风就是雨,总是生活在惶恐之中。反过来,大的危险逼近的时候,你才会敏感一些,懂得去识别它。


顺应投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一个策略管十年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回国不久就开始写微博,你强调行业格局,关注一些增速变缓但集中度提升、龙头公司利润大幅提升的行业,近十年的市场,验证了你当初的判断。

邱国鹭:很多人喜欢在早期的时候去赌马,的确有人赌对,但赌对的概率很小。一项新技术出来的时候,总是群雄混战,很难分辩出谁是赢家,我愿意等到分出胜负,像孙子兵法中所说:胜而后求战,而不是战而后求胜。等行业集中到一定程度,前三名占据半壁以上江山,这时候谁好谁坏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你不但可以投,还敢出重手。大家总担心胜负已分的时候投资会太晚,但回头看,十年前早就是龙头的公司,十年后还是行业龙头。

我一直在讲要数月亮,不要数星星,数星星太累了,而且长期回报不会好,因为太难了。会有个别人是千里眼,数星星数得特别好,那他可能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料,因为他能够三岁看老。就像判断一个人是否成才,你是愿意在三岁的时候去判断还是等到30岁呢?

中国基金报记者:这就是巴菲特说的能力圈?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超出几乎所有人的理解,这样就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邱国鹭: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和局限性,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我自认更容易总结过去的规律性的东西,而不容易准确预测未来的突破和演变;更容易在变化中寻找不变,而不容易在不变中预测变化。意识到这种局限性之后,我开始尽力寻找一些历史上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简单法则、简单工具,然后长期坚持。

牢记常识,顺规律而为


中国基金报记者:价值投资在中国有效吗?

邱国鹭:在价值投资这条路上,我没有动摇过。我从业20年,见过1992年排队买认购证时的疯狂,经历过1999年纳斯达克的科技股狂潮及后来的大崩盘,也参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对冲基金对华尔街投行的挤兑,深知金融市场的黑天鹅与肥尾现象,每十年就会出现一次百年一遇的危机。因为对风险有刻骨铭心的认识,而且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投资逻辑和体系,不会被短期的市场走势所绑架。

2013年,大家最爱炒的是三样东西:电影、手机游戏、P2P互联网金融,记得当时有二十几家公司转型手游公司,还有很多公司收购电影工作室,还有公司为了炒作股价改名叫“匹凸匹”。

投资要做时间的朋友,怎么才能做时间的朋友?一定得抓住事情的本质,要知道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行业格局是怎么样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当时分析得很清楚:手游百分之七八十的收入要分给平台,产品的生命周期短用户黏性弱;而电影的现金流很差、不确定性很高;网络银行也不会因为用户多而形成网格效应或提升用户体验,而且金融的本质是风控能力,这一点在P2P互联网金融中却是缺失的。

我的有些判断,短期看上去很傻,因为需要时间来验证。2013年9月份我写完这篇文章后,创业板继续走强,2014年下半年虽然市场一度转到蓝筹风格,2015年上半年创业板又暴涨,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看上去都像个傻瓜,但是五年过去了,现在回头看,就很清晰了。

为什么时间证明你是对的,就是你坚持的东西,符合行业客观规律。当然,有时候这个时间不是一两年,而是五年八年甚至十年。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入行20年,无论在国外、国内做投资都取得良好的业绩,你打造的高毅资产发展得也很好,你怎么评价自己?

邱国鹭:我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每天工作的时间很长,我大量的时间都在阅读和思考。我会读很多书,读很多报告,跟很多人交流,做很多的思考。

我试图寻找普适性的投资规律和行业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如果说我在投资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只是掌握了几个常识,掌握了几个一般的行业规律和基本的投资规律,然后在这些规律中不断反复应用。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业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但几年累积下来却能领先大多数人,这就是我的风格吧。高毅这几年发展得还不错,主要是其他合伙人和团队的贡献,我们也是顺着资产管理行业的规律去做,当然运气的成份也很大。

无论投资还是做公司,有些人喜欢顺势而为去找风口,我们则是顺规律而为,找出不变的规律,然后顺着规律去做,不计较短期的得失,时间稍微拉长一点,效果就出来了。

就像庖丁解牛,顺着事物的规律、原理去做比较容易,如果违反了内在规律,要进行下去会很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