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單位的人,個人繳納社保是否合算?

沒有單位的人,個人交納社保是否合算?

這個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一、如果從企業單位離開,完全可以個人身份參保。

這就是所謂的自由職業者繳費,自由職業者繳費和企業職工是完全不一樣了。因為自由職業者繳費是自願的,企業職工是強制的。

建議是自願繳費也要交,因為社保能不斷就不要斷。

為什麼不能斷呢?正常情況下,社保繳費是可以斷的,但斷繳會影響到醫療就診與報銷。

沒有單位的人,個人繳納社保是否合算?

圖1

以北京為例,社保斷繳會有如下影響:

1、買車買房。外地戶口參保人,在京買車買房需連續五年繳納社保。

2、工作居住證。北京已出積分落戶政策,連續繳費時間越長,積分越高。

3、子女上學。外地戶口參保人的子女在京入學時,需提供參保憑證。

4、醫療保險斷繳3個月以內,需連續繳費3個月後,方能持卡結算;醫療保險斷繳3個月以上,需連續繳費半年以上,方能持卡結算。但繳費期間的醫療費用,可在觀察期過後,手工報銷。

特別提醒,各地政策不同,請參考本地社保規定參考。

二、現在由單位職工繳費,變為自由職業者個人繳費。將來養老的待遇有沒有什麼變化?

從繳費來說企業職工的好處,單位會繳納很大一部分,比如養老保險單位繳納工資的20%進統籌基金。

將來從統籌基金裡領基礎養老金,然後作為企業的職工只需要繳納繳費工資的8%進入個人賬戶。

相當於統籌賬戶錢是單位給交,將來我們去領。

現在從單位企業出來變成自由職業者,沒有單位,所以兩個賬戶的繳費都需要自己來交。

因此在我國自由職業者個人繳費費率高達社平工資的20%,費率就比企業職工要高。

沒有單位的人,個人繳納社保是否合算?

圖2


從繳費來看自由職業者肯定不合適。領取待遇,因為在單位工作的職工,繳費工資一般都比較高。

所以繳費指數也高,但是自由職業者的繳費工資不是按照真實收入來交的。

而是按照當地的社平工資來規定,高、中、低三檔。最高繳費是社會平均工資,最低甚至只有社會平均工資的40~60%。

繳費基數抵將來領的即將來養老待遇就將相對低,兩者是有因果關係的。

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以自由職業者身份繳納社保,可能出現交得多領得少的狀況。

從企業轉出來轉為自由職業者在保險待遇上是要受些損失的,但是受損比沒有強。所以如果真的從企業出來自由職業,該交社保還是要繼續交。

沒有單位的人,個人繳納社保是否合算?

圖3


總之,個人繳費要高一點。

因為就如上面所說要交兩個賬號的費用。

簡單說,不想自己交就儘快找工作讓企業幫你交,當然你要為企業效力。不想受企業的束縛,選擇自由職業那社保自然由個人承擔了。

所以,其中抉擇還是由自己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