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

甜寶愛學習


以興趣為前提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

時至今日,中國家長中毒最深的一句話:“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話抓住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痛點和飢渴,屢試不爽大行其道。所以有了雙語幼兒園,所以有了小神童、小天才。而忘記了傷仲永、揠苗助長的傳世道理。

兩歲男童報5個班學到斑禿

其帶來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們被動學習。而被動學習的惡果就是,很容易讓孩子牴觸學習、厭惡學習。

我為什麼強調以興趣為前提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呢?!

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是很有道理的,這是符合人性的,在今天科學也會告訴我們,這也是非常符合大腦的學習特點的。

說到這,古人是很智慧的,早就意識到這一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現在人也是很睿智的,也在強調這一點:

趣味是活動的源泉,趣味幹竭,活動便跟著停止。----梁啟超

美國人更直接,直接到一針見血:

一旦興趣和雄心被喚起,就能超越自己心中認定的極限。----艾森豪威爾

而我要表達的是:

對孩子的教育不是百米賽,而是一場馬拉松,為何不以興趣為導航,快樂出發呢?

----馮斌


圖像思維


我的理解是:

1、用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傳遞教育信息。

講一個自己家孩子的事吧:我們家孩子一寫作業就犯愁,東摸摸、西摸摸的蹭時間,每次她媽媽發現後就是一頓訓斥,等我回家經常看到孩子一邊抹眼淚,一邊痛快難耐的拿筆在本子上劃拉。

我看著心疼啊,坐下來仔細跟她聊了一次,原來孩子上了一天課了,原本都是認為放學了可以放鬆了,可回到家後又是被拖去書房寫作業,孩子感覺從早到晚就是學習、作業,特枯燥,回到家跟在學校一樣的枯燥。


我一尋思,可不是嘛,我們大人不也一樣嘛,上了一天的班,本想回家可以放鬆一下,如果再接到老闆回公司加班的電話,不是也一樣的心煩嗎?於是我想了個主意跟孩子商量:明天放學我們不去書房寫作業,我們去公園寫好不好?換個環境,心情也放鬆了,寫完了作業還能馬上得到遊公園的機會,孩子興高采烈,高興的不得了!

2、以身試教,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經常見有的家長回到家就抱怨公司的瑣碎小事、抱怨老闆、抱怨活多、錢少!也不管孩子在不在。其實,孩子模仿能力極強的,這樣言行會無形的影響孩子的行為。試想我們做家長的整天抱怨自己的工作不開心,孩子上學不也是嗎?所以我們做家長的要先學會讓自己開心的工作、用自己積極向上的言行去感染孩子。相信你會慢慢的發張孩子越來越像你一樣開心的投入自己的“工作”。試試吧。



美食小帥菌


快樂教育,指的是在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體會到學習的意義和成就感。快樂教育不應該是教育機構賺錢的噱頭,而應該落實在家庭教育的每一個階段,在這裡面一個核心理念是,快樂教育結合現實生活的問題,讓孩子用所學到的知識去看待、解釋和解決這些問題,讓孩子體會到樂趣、成就感,從而培養出善於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人類本能傾向於做正確的事情,做了正確的事情然後得到好的結果,自然會感到快樂。對於快樂教育來說,正確的事情,就需要家長們結合孩子、日常生活去設計了。下面介紹幾個方法:

1、買賣商品遊戲

和孩子玩買賣商品是個很好的活動,通過這個遊戲教孩子學習加減乘除,可以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數學運算能力,是一種真正寓教於樂的學習方法。

孩子們都喜歡買東西,我的小孩總是在家裡用沙發凳子圍一個不大的空間,然後將自己的玩具擺的滿滿的,然後開始大聲的吆喝:誰要買東西啊,誰要買東西啊。

利用這個機會,我們就會光顧他的貨攤兒,然後按照他的定價進行買賣。有買賣當然會有計算,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把算術能力提高,這個方法可以用到小學二三年紀,而不僅限於學齡前這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慢慢提高難度,比如加上零頭甚至小數點。在這裡要注意幾個問題:

1)不要把用意告訴孩子。如果把目的告訴孩子,或者被覺察了,孩子就會失去遊戲的興趣。家長要有單純的心態。不要在過程中有任何說教,更不要因為孩子算錯而訓斥孩子。

2)避免造成孩子尷尬。不用用市場定價以及我們的生活經驗來指導、干擾孩子,無論孩子如何都不需要大驚小怪,畢竟我們的目的是讓他們學會計算而不是做生意。

3)不要讓計算為難孩子。永遠要記住,這是個遊戲,而不是數學課。要把樂趣放在首位,學習放在第二位。計算的難度可以慢慢提高,但不要讓太難的計算干擾樂趣。

4)不要為了孩子學習而總是玩同一個遊戲。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都比較分散,只要孩子表現出不想玩了,就立即停止,以免破壞了孩子對遊戲的胃口。

5)儘量用真錢,用真錢的真實感更強,也可以避免孩子隨意定價,比如定個一萬塊。另外,可以記錄孩子的每次盈利,然後把賺來的錢存起來,給他買東西的時候就用這筆錢,可能會更好的保持他們玩遊戲的興趣。

6)增加遊戲變數,儘量使每次遊戲略有不同。比如可以讓孩子做顧客,而家長做攤主,或者讓爺爺奶奶、家裡的玩具都參與進來。另外,場景可以是超市、也可以是醫院、菜市場等等孩子熟悉的地方。

2、做小老師

比如剛上學的時候,讓孩子給自己講解拼音、語文課本的知識,或者教授家長在學校學習到的舞蹈動作。同樣要注意:

1)在設計這類活動時要讓孩子當家做主。

既然是當老師了,就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權了,這也是為什麼遊戲能夠吸引孩子的原因。所以在這類活動中要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角和主動者,不要讓他在活動中感覺自己被動,受大人指使。

2)要選擇那些答案或內容比較確定的東西讓孩子來講。

數學一般都是封閉性的答案,不像語文那麼比較主觀,發散性較強,所以相對而言做數學小老師的效果比較好。另外,講課的事情也不要常常做,要看他們掌握的情況,針對理解較差的內容講課。不要每天都講,如果是例行公事的話,遊戲也進行不下去了。

3)家長提出要求的方式要自然,不能總用一個理由。

比如今天說拼音沒學好,明天就可以質疑是不是老師判錯了,然後讓小孩子進行分析答疑,最後“孩子糾正了家長的錯誤”,同時自己的知識點也得到了鞏固。

4)不要在過程中挑剔孩子講課的毛病,更不要嘲笑他們的錯誤。家長既然要做學生,就一定要拿出誠意,認真聽孩子講課。不要讓孩子覺察你的用意,否則就會失去成就感和興趣。如果孩子的思維或陳述有錯誤,要委婉地講出來,或用啟發的方式引導他向正確的方式思考。

3、共同學習

隨著孩子學習內容的增多,一些課程也會超出家長的知識範圍,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共同學習。共同學習是小老師的升級版。兩個人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家長不斷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也讓孩子進一步思考,是非常有意義的。這種方式甚至在高中階段一直使用,很多家長在孩子參加完高考後自己對於數理化也研究的很通透。

總之,家長與其在孩子的考試分數上操心,花錢花力氣,單方面逼著孩子學習,不如用些心思,設計和製造一些包含有相關知識的事情讓孩子去做,讓孩子有機會運用他所學的只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實踐是最好的課外補習班。

和生活結合的學習效果最好,源於生活的教育無處不在,這才是快樂教育。


心理有話


從事教育行業五年,公辦學校在職教師來答。

快樂教育,那一定要讓孩子感到快樂,才能稱得上快樂教育。

在我們現在的課堂上,教師想盡辦法,出了各種奇招妙招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都是為了讓孩子愛上學科,努力消除在學習中的負面體驗。

我聽過一節英語課,印象非常深刻。教師把整節課變成了手繪版本,教師帶上了卡通頭套,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動物狂歡城的遊戲…

但是,主科(語文數學英語)畢竟還有很多要強制學會的內容,而副科(音樂體育美術)就是很徹底的快樂學習了。

拿我所任教的音樂學科舉例。

一節好課,公開課,很多老師會選擇在遊戲中融入節奏、音樂,也就是現在很流行的奧爾夫教學法,讓孩子在遊戲中自然而然的學會節奏,感知音樂;

在學習過程中,也會編創完整性的故事,用一條故事線把整個課堂穿起來,有頭有尾,有始有終;

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一樣都是參與者,而不是老師讓你唱這句,你就學唱這句,這種硬性的死板的教學早已經被摒棄了。

這樣的課堂,這樣的教育,你敢說孩子不快樂嗎?非!常!快!樂!!

但是,縱觀我國現在的教育模式,你想讓孩子徹底的快樂,那是不可能的,主科還是要拿分數來衡量,每個省的分數線不一樣,國家大局如此,誰還顧得上那份小小的快樂?

見了太多孩子,因為主科放棄了自己擅長的舞蹈、樂器,誰規定學習不好的孩子就是壞孩子?(題外話)

希望更多的家長能明白,什麼才是“快樂學習”,什麼才是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


Cony兔醬


作為經歷過中國系統教育的人,坦白來說我的受教育過程,並不快樂。剛開始是父母的嚴厲,老師的督促讓我老老實實,不敢妄動,後來是我自己真正明白了不同的選擇後的不同道路,讓我開始進行自我要求的進行學習。如果有機會,我當然會選擇,進行快樂教育。

什麼是快樂教育呢?其實無論是什麼教育,除了那些真正一點就通的天才,剩下的人無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實現自我的成功或者說是價值實現。那麼這大量的時間就是我們最痛苦的時間,長時間的重複做一件事,學習,學習還是學習。我們是怎麼耐得住性子呢?原來是自我剋制,當然如果有選擇,感覺到不無趣,那麼自然會有不同的效果。這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的是一點都沒有錯,如果是自己喜歡那麼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問題。歷史上的大科學家,或者是現在進行日復一日的科研項目的人員,他們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各種的數據運算和實驗,這真的是相當枯燥,他們為什麼能夠堅持下去?就是因為各自的興趣,內心深處的喜歡。

如今到處都是要求給學生減負的人,但是減得了學校給孩子的負擔,卻減不了家長給的。家長要求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在孃胎裡就天天給孩子唸書講故事,稍微會說話就開始有各種補習培訓,孩子被這樣的重擔真是壓的有些難以喘息。但是這樣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出力不討好,看不到成效。其實這樣的父母更應該做的是因勢利導,而不是強勢壓迫,培養自己孩子的興趣,讓他們真的想去做一件事,而不是你逼著做一件事,這樣的差別真的是很大很大。


青梅冀憶


筆者認為真正的快樂教育應該是:教會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現在大多數人對快樂教育,有著錯誤的理解,都以為只要孩子負擔輕,作業少孩子開心,就是快樂教育!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意志力的磨練,系統的付出,失敗的錘鍊,這些看似很苦的東西,才最終帶來成長中真正的快樂。我們的孩子最終要離開溫暖的巢穴,搏擊長空,如果因為你的不作為,她失去變強的最佳時機,她真的會快樂嗎?

早在心兒還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去參加某英語培訓機構的家長會,在談到家長對孩子期望時,有一個家長說:“我對孩子也沒有太高的期望,只是希望她能過得快樂就好!”主持會議的校長說:“你覺得要孩子快樂這個期望不高嗎?其實要做到真正的快樂談何容易……”後來的話記不清了,這話說在八九年前,說明該校長根本不認同所謂的快樂教育這一觀點,她認為只有努力付出後獲得的東西才會帶來長久的快樂吧,只有拼搏成功後才會真的快樂吧!

最近網絡上也在流傳對快樂教育的批判。我想那些提出快樂教育的人,他們的初衷是應該是好的,想讓小孩子不被過多的課業負擔所累,讓孩子們能夠高高興興的對待學習這件事,可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全力的付出,用心引導,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在不經意間(看似不經意實則有意為之)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可是有的家長(包括我)卻曲解了這個初衷,為自己的不作為找到了很好的藉口。其實,真正的快樂教育卻不是散養、不作為那麼簡單,甚至可以說這是錯誤的。

曾經的放任和不加約束,會讓孩子得到一時的快樂,而這種快樂只是淺層次的,這種一時的、表面的快樂帶來的卻是後來無盡的痛苦。以前我對孩子學習的管理方式就是寫完作業就可以了,其餘時間出門見見世面,讀幾本書,從沒有重視過習慣的培養,更別說利用小學階段的閒時超前學點有用的東西了。現在覺得是當時沒有這種意識,假設有此意識我會堅持去做嗎?孩子一定不會一開始就配合,一旦遇到孩子哭鬧我還會堅持嗎?快樂教育會不會成為我不堅持和不作為的擋箭牌?現在意識到了習慣和陪伴的重要性了,但真的有點晚了,因為孩子現在已經開始承受前面所謂快樂帶來的痛苦後果。

所以,筆者認為,真正的快樂教育是教會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這才是快樂教育的真正含義!


每日看教育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

陽明心學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

在《傳習錄》中,王陽明說到兒童教育:

具體的教育方法,則適宜用唱歌詠詩來誘導他們,以培養他們的意志。……大體上兒童的性情,喜歡嬉笑玩耍而害怕被約束拘禁。就像草木剛剛開始萌芽時,如果讓它們舒展通暢,就會枝葉繁茂;如果對它們阻撓摧殘,就會衰敗萎靡。……所以用唱歌詠詩來引導他們,不只是為了培養他們的意志而已,也是為了把他們想要呼喊蹦跳的情緒,發洩在唱歌詠詩中,將鬱結壓抑的感情,抒發在抑揚頓挫的音節中。

還說到如何讀書:

規勸他們讀書,不只是啟發他們的覺知,也是為了讓他們在反覆的閱讀中涵養心靈,在起伏有致的朗誦中宏揚心中的志向。

這就是心學的教育。

這也是真正儒家的教育。

用現代的話來說,王陽明的意思是,一,要讓兒童不斷地歌唱跳舞。教育的內容,放在歌曲和舞曲當中。二,要讓兒童不斷地搖擺朗讀,讓學習的內容,在朗讀當中悠揚起伏。

多麼快樂的教育和學習呀。

那麼為什麼只有這樣的教學才是正確的呢?

因為,孩子的心中,自有天理在,自有良知在,只要讓他們的天理良知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孩子就能成長得最好,成為一個完人。

有的孩子之所以成長得不好,就是因為良知被遮蔽,被矇蔽。而讓良知自然呈現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快樂學習,順著天性去學習,不能有壓抑,不能有不快,不能有沮喪。就像草木生長,要讓它們自然地生長,活潑地生長,不能拿石頭壓著,不能拿剪刀亂剪。

就如王陽明說的:教導兒童,一定要讓他們的心情受到鼓舞,心中感到喜悅。這樣,他們的進步就不會停止。就像是及時的雨水與和煦的春風,灌溉養育花木,則花木就無不萌發、生長,自然而然地日日成長、月月變化。不能像冰霜一樣去催殘它們,使得它們生機蕭落,日益枯槁。

在儒家和心學看來,人人都是聖人,只要不束縛他們,不阻礙他們,不扼殺他們,讓他們像大自然當中的花草樹木一樣,在陽光雨露下自然生長,長大後,他們就是聖人。

而要讓他們自然地成長,就在要課堂上,讓他們放聲歌唱、心情嬉戲。教育的內容,應該通過唱歌和遊戲來進行。

所以,儒家的教育,心學的教育,才是快樂的教育,才是最正確的教育。


大宋2019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快樂教育說白了,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同時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

 4年前,本人懷著對教師的那份崇敬,選擇了“師範”專業。4年後,依然是因為那份執著,本人從事著教書育人的職業。現在,每當走上講臺時,我的心都會經受一次新的洗禮,僅僅不到幾年的時間,我已經深深的感受到了學生與我之間不可言語的情感。

快樂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讓學生從傳統教學中“你教我學”的沉悶氛圍裡解放出來,真正還原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真正找到學習本身固有的快樂,體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美好感受。

長期以來,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其課程統一內容,統一考試,統一教材教案,統一標準。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影響了創造性的發揮,課堂教學的模式化,導致課堂教學少有生氣,過於枯燥乏味,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

同時,由於思想品德課的課時較少,又是開卷考試,普遍老師和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只要在書上作筆記就行了。結果學生對思想品德課不重視,考試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為此,學生期待風趣且有學問的老師走進思想品德課堂,也期望思想品德課不再只是一首讓人昏昏欲睡的催眠曲。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就可以調動起來。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傳授的知識,能使學生產生興趣。那麼,他們就會主動地、深入地、興趣盎然地鑽研領會。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今天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完全有可能做到讓學生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成為“樂之者”,從而進入最佳學習境界。

快樂教育,只是個概念,我的理解就是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心快樂的學習文化知識。


圖世界


對於教育而言,無論對我們自身,還是孩子來說,都是永遠在路上的學生。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過下面的話,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我希望我們不要拿天賦來嚇唬孩子。每個人都有天賦!

1、人的健全,不但靠飲食,尤靠運動。

2、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

3、體育可以幫助人們經受對體力和腦的鍛鍊。

4、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5、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

6、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

7、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

8、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已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

不要拿天賦來嚇唬孩子

——靈遁者

不要拿天賦來嚇唬孩子,顯然是一句針對教育的話語。這不是危言聳聽,中國有多少孩子是被“天賦”嚇死的你們不知道,知道了更害怕。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只需要鼓勵和引導就足夠了。

教育的理論,和教育大家我不去例舉,因為我更喜歡從被教育者內部去挖掘成長的動力。

大家都知道,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

中國人給後面加了一句:但是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喜歡後面的這句話的人,自動轉身,面壁思過吧。說多了真的都是淚。一個個孩子,一個個你們自己,就是這樣被”天賦“嚇死的。而且是在不知不覺中。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一個個環境中,都沒有能夠逃脫這樣的枷鎖。

“我不是天才“是一個安慰自己的理由。”我兒子不是天才“是一個逃避責任的不錯選擇。

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小學三年級前在農村度過。學習超差,班裡倒數一二名。每次老師扇我耳光的時候,就會罵:你腦子裡有豬啊。你腦子裡是不是豬娃排隊呢。你就是個憨憨!

好像是二年級的時候,我又一次因為數學乘法不會。被狠狠揍了一頓。然後直接就被從二年級塞到一年級。不經過任何手續,也不會問我父母,就這樣,我降級了。

我忘了自己當時多少歲。但我清楚的知道那種感覺。我一個人坐在最後一排,看著這個班級的陌生的學生,我格格不入。

即使被拉到一年級,我依然是倒數的。於是我是豬,我是豬腦子。這樣的詞彙從老師那裡,走到了父母那裡。當別人問我成績的時候,母親總會說:他是豬腦子,他天生不是學習的料。

我自己也是這麼跟別人說的。我不是學習的料,我根本聽不進去。這是一種對一件事情結果的解釋。好像這樣解釋,反而可以證明我不是傻子。我只是不擅長學習。

四年級的時候,家裡發生一件事情。就是父母決定將學習很好的姐姐和弟弟轉到縣城讀書。就是這樣戲劇,同樣的父母,姐姐弟弟經常是名列前茅,而我卻倒數。

家裡本來就窮。所以母親對我說:”你在農村都跟不上。城裡更是不行了。再者家裡也窮,你就在農村讀。好歹也讀完小學。“

我知道那話的意思。我雖然學習不好。但是我還是很懂事了。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就說:我不去。讓我去我也不去! 還不如放羊自在呢。

一個假期很快結束。姐姐弟弟收拾好行囊,父母也忙著準備。我的心不免忐忑起來。感覺家裡,最閒的就是我自己了。我於是早上出去放羊了。可是出去了,心一直在家裡。想著親愛的姐姐弟弟,就要離開我了。頓時就很難受。

中午回去。我就沒有吭聲。一個人坐在炕上。看著他們收拾東西。不知道為什麼。我哭了,莫名的哭了。

然後姐姐弟弟也跟著難受起來。父親問我:怎麼了? 母親也過來問了。姐姐弟弟也問了。我沒有回答,哭了更厲害了。

姐姐弟弟就替我說情。母親最後跟我說:”別哭了。帶你一起去城裡讀書。都是孃親生的,兩個是貸款,三個也是貸款。別以後你姐姐弟弟讀書了,你長大了埋怨說沒有供你讀書。但是你自己的情況你知道。你一定要好好學。而且必須再留級。“

我點頭了。頓時覺得天空晴朗,身子輕盈了許多。第二天,我也踏上了去城裡讀書的路。好多村裡的夥伴羨慕我,也嘲諷我。我都不在意。

是的,本來應該讀五年級的我。繼續讀四年級。四年級,我學習依然不好。而且由於家裡窮,穿的不好,也沒有錢去一次學校的小賣部買吃的。所以自卑。不怎麼和同學交流,下課了,就自己坐在座位上,或者出去找個安靜的位置坐著。 有時候,我會想,還不如在農村快樂。

但是我開始比較認真的聽課了。尤其是語文課。原因無他,找別人抄作業都很難。同學不願意給我抄。

於是語文慢慢提升了成績,讀了一些課文。開始從簡單的文字中感覺到快樂。接著慢慢是數學也能聽懂點。

值得一提的是,城裡的學校有微機課,也就是電腦課。半學期好像是36元。全班都交了,我沒有交。但是上電腦課,教室裡還不讓呆。所以我在不大的校園裡,遊蕩。又怕碰見教導主任和校長,所以一間課45分,我就去4、5次廁所。現在想想,真實能讓我自己哭笑不得。

就是這樣,有一次我剛從廁所出來,正好碰到班主任張老師上廁所。她問我怎麼在這。又想起了我沒有交錢的事。我自然是面紅耳赤。她說:你想上就去吧。這個錢老師給你出。

我死活說不。但是老師的話,刻在了我的心裡。我更加喜歡上了語文課。小升初,語文我考了94分。年級並列第一。但是其他科目一般。

但是父母很高興了。

我母親說:”真是沒有想到。辛虧當時把孩子帶了下來。“雖然她依然會說:”你是笨腦子。腦鳥先飛,你得比別人更努力。“ 但是語氣不一樣了。

初中,我讀了更多的書。語文,物理,化學等科目也上了。認識了好多歷史人物。通過他們的故事,我對自己的認識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於是自信起來,還爭取當上了班長。

那時候,覺得自己的是天才。因為當堂學的內容,都能很好的掌握。英語單詞,跟著走一遍,就能記住。所以英語學的也很好。當上了英語課代表。

當然,我所在的班,還是普通班。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班級分有火箭班,重點班,普通班。

我依然經常聽到說火箭班的學生多牛,多厲害。是的,全年級考試,他們總是排在前面。

後來考上高中。高中的時候,我開始叛逆。其實是從初三就開始了。整體一直是叛逆的。原因無他,只是感覺自己是被教育的,來自父母的壓力太大。感覺好分數,好大學,不應該是”硬性“的東西。所以會盡量幹自己喜歡乾的事情。

直到大學。雖然不再自卑,但是長期的叛逆,養成了獨自相處的習慣。獨自思考,不太喜歡熱鬧,不太喜歡入會之類的。所以大學都很悠閒。還談了一場戀愛。這就是我認為大學裡最成功的一件事情。

後來,我發現和我一樣在農村讀書的我的夥伴們。曾經被認為是豬腦子的他們。多還沒有讀完初中就奔向了社會。我問他們怎麼沒有再讀:”他們說讀不進去。不是那塊料。“

很多提前輟學的同齡人,大部分都是這麼說的。其中還和我經歷相仿。她說:”每次上黑板,就感覺肯定要捱打。果然就捱打。“

老師罵她:”我腦子是被釘在黑板上了嗎??快寫!“她也自卑,經常一個人獨處。後來就退學了。

看了我的案例,我的夥伴們的案例。我想此刻你應該可以理解為何我說:”不要拿天才嚇唬孩子。“

在教育的路上,鼓勵和引導是最重要的。鼓勵是一種天才暗示,你不是豬,你不是豬腦子。你可以的,你非常棒。他可以做到,不是因為他是天才。天才都是有準備的人,不會有憑空產生的天才。

你在火箭班,你在重點班,你在普通班,你都是天才。至於你以後是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畫家,詩人,化學家,政治家等等,就需要引導。 你本身就具備這些”職業家”的條件,你只需要引導,引導就夠了。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沒有獨立的思考,沒有獨立的自我認知,一定是個“被學習”的人。

說某某的是天才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某某的背後的故事。所以大家記住,永遠不要再告訴自己,別人是天才,自己是普通人。永遠不要人云亦云,要想想大家這樣想對嗎?

一根鉛筆的獎勵,對於老師和學校來說意義不大。可是對於一個普通學生來說,是天才的暗示,是天才的開始。

”只要你寫會十個字,你就會得到這支鉛筆的獎勵,這顆糖果的獎勵。只要你寫會一百個字,你會得到兩支鉛筆的獎勵。這顆梨子的獎勵。“這就是天才誕生記。簡單的就跟玩遊戲一樣,所以不要跟一個不理解什麼是天才的孩子,說天才是咋樣的,而你不是天才,你就應該怎麼樣。

家長永遠不要這樣說,因為你說的時候,你兒子在聽。大家去看看歷史上的天才,他們是如何成為天才的。你會發現,天才等級教育是個笑話。

而這樣等級的環境和心理暗示力量,讓很多學生受益。卻讓更多的孩子被”天才“嚇傻。

知名學者,畫家陳丹青寫過一篇文章說:文憑是平庸的保證。在文章中,他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他還說:”藝術家是天生的,學者也是天生的。“天生”的意思不是所謂的”天才。“而是指他實在非要做這件事,什麼也攔不住他,一路走下來,他成為了他想成為的那種人。”

現在很多的畢業生,總會說單位不好,別人排擠,別人有關係,經濟不景氣等等各種原因來為自己的現狀做解釋。我們中國人實在是太會“作為。”,太重視“面子”。為了進什麼火箭班,重點班,進好單位,考公務員那是拼了老命也要進。

孩子看著這一步步的“前進”,會有什麼想法。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一場很徹底的教育。告訴他的是他本身好像不重要,重要的是周圍的東西。所以別拿天才嚇唬孩子。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此句話,是真真切切的對。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作品。


靈遁者國學智慧


某天,在學校門口,和一位家長聊起。她的孩子和我家差不多,平時成績一般。不同的是,我家是自身接收能力弱,我傾盡全力地在幫助孩子。她告訴我,我不在乎孩子的成績,我就想讓他快快樂樂的。我笑著點點頭,不再多言。

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成績差的時候,往往會說這樣一句話,成績無所謂,我只要他快樂。表面上看,這句話沒有毛病。細細回味,又覺得不對。刻苦努力地讓成績提高,難道就抹殺了孩子的快樂?

猶太人在一個孩子開啟讀書生涯的時候,在書的第一頁會抹上蜂蜜。孩子翻開書,低下頭,伸出舌頭慢慢地舔食那些甜甜的蜜。古老的猶太民族用這種“甜蜜”的方式,告訴他的子孫後代,書中自有美妙與芬芳。類似中國老祖宗的“書中自有黃金屋”等。學習和快樂一點也不衝突。

根據我的觀察,凡是成績差的孩子,除了個別因為自身客觀原因外,歸根結底的原因是沒有找到學習“甜如蜜”的誘惑原動力,更談不上刻苦鑽研了。偶爾孩子沒有下課,我會站在孩子的班級外,悄悄觀察那些成績好的孩子。他們全神貫注地或看著老師,或看著黑板,或奮筆疾書。對知識渴求的快樂和自信洋溢在小小的臉上,讓我突然想起我曾經的求學生涯。那時上課,特別害怕下課鈴聲響起,因為鈴聲響起,老師就走了。多麼讓人留連忘返的課堂啊。

一般成績差的孩子,在課堂上找不到學習的樂趣。看起來是睜著眼睛,貌似在聽課。但是,從眼神看,不知道思想已經跑到哪個山頭做客了,雲裡霧裡。如果老師剛好再提問,孩子答不出來,小夥伴們竊竊私語或者鬨堂大笑,老師再進行嚴厲批評和處罰。如果家長不及時給孩子輔助,跟進知識點,讓孩子能夠理解跟上大部隊,孩子很有可能牴觸學習甚至厭學。在漫長的學習生涯裡,一個孩子在學習上找不到快樂,你所要他的其他快樂,又能填補多少?

當你的孩子成績差,千萬不要讓“我不在乎成績,我要他快樂”這種所謂的雞湯洗腦。對於一個學生來講,成績代表了他的很大一部分快樂。他是否在課堂上快樂,他是否在學校的生活中快樂?他是否在小夥伴們的榜樣中快樂?他是否在老師的肯定中快樂?想想那漫長的八小時,你就知道,你所謂的快樂,和他所身處的不快樂相比,是多麼微不足道。

對一個學生來講,真正的快樂是什麼?是一種求知若渴、全心付出的回報,是一種被小夥伴們仰視尊重的認同感,是一種被老師肯定的自信和榮譽。反之,你仔細去看看那些成績差的孩子,在漫長的課堂上,他們臉上深深的惶恐,害怕被老師叫起回答問題的不安,被小夥伴們說是差生的無奈自卑.......你覺得他快樂麼?醒醒吧,所謂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