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無煤化”供暖帶來產業大發展

自去年以來,濟南市商河縣堅定“生態立縣”的發展思路,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整合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緊緊圍繞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清潔取暖無煤化示範縣”目標,探索實施立足當地、多能互補、多源協同的“無煤化”新型供暖模式,加快構建以地熱為主的集中供暖和“空氣源熱泵+光伏”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集成為輔的現代化供暖體系,多種供暖模式不僅改善了商河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也在商河的產業發展中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 本報記者 張鵬程 申紅

充分利用新型供暖方式

“冬天再也不用砸煤、添煤了,用電取暖既乾淨又環保,真省事兒,還有政策補貼。”商河縣許商街道孫家村的村民孫法金提起清潔取暖“煤改電”連聲叫好。目前,該縣享受到健康低碳新生活的已達21502戶,均已完成“電代煤、氣代煤”工作,安上了新型空氣源熱泵熱風機,告別了傳統的燃煤取暖方式,村民們暖在心上,樂在心頭。按照“一老一小、優先保障”的原則,全縣83所學校、12個鎮(街道)敬老院,均實現清潔能源取暖全覆蓋。沒有了煤煙味兒的商河空氣質量考核位居濟南全市第一。

記者瞭解到,商河縣還引進了德國弗朗霍夫研究所制定全國第一個冬季清潔取暖無煤化示範縣規劃,並與清華大學、中國建築科學院簽訂了冬季清潔取暖及農村住房節能改造的研究基地的協議,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無煤化改造作保障。同時,還綜合利用多種天然資源探索供暖新模式,並大膽嘗試與實踐。分別在玉皇廟鎮2個村試點空氣源熱泵熱風機和熱水機取暖,為中小學、敬老院等單位提供借鑑;在沙河鎮試點沼氣替代燃煤項目,日產沼氣5000立方米,為700戶村民供氣、供熱,為推廣“氣代煤”提供支持;在縣氣象局試點“空氣源熱泵+光伏發電”項目,在古城小學等4個學校試點“空氣源熱泵+中高溫太陽能”項目等,為多能互補取暖積累了多樣化經驗。

其中,科學利用近256億立方米的地熱儲備,運用“深層地熱井+水源熱泵系統+回灌”技術,通過地熱井將地下熱水引上來,經過供暖循環後再經回灌井回灌地下,實現“只取熱不取水”。建立回灌遠程自動化監測系統,實現對全縣地熱水抽水量和回灌量等數據實時監測,有效避免因引熱造成地下水沉降。該項目惠及全縣城區地熱取暖小區19個,供暖面積196.81萬平方米。已建成供熱面積300萬平方米的32個地熱項目,探索出中心鎮地熱集中供暖模式。目前,懷仁鎮政府機關、便民服務大廳、衛生院、敬老院、沿街業戶、住宅小區、中心社區和3所學校共計6萬平方米的鎮核心區域全部實現地熱取暖,懷仁鎮成功創建濟南市地熱取暖示範鎮。

助推供暖產業大發展

地熱、空氣源熱泵等供暖技術不僅改善商河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也在商河的產業發展中得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目前,佔地38萬平方米的溫泉花卉產業基地已全面建成地熱智能連棟溫室等配套設施,通過同層回灌循環利用地熱能源,年可替代標準煤4000噸。藉助地熱資源優勢,商河將打造東亞最大的多肉種植基地和我國長江以北最大的安祖花(紅掌)、蝴蝶蘭生產基地。

在生物質、沼氣、風力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上,濟南玉泉生物發電項目年可消耗秸稈25萬噸,節約標準煤約8萬噸;全市最大的平原風電場——國瑞風電商河風電場將於年內併網發電,年可節約標準煤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萬噸;正在策劃實施的總投資過百億元、規劃面積33.2平方公里的天鴻田園綜合體項目,將通過推廣秸稈再利用、沼氣發電,發展循環經濟、觀光旅遊、休閒康養產業等,以打造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

未來5年,商河縣將全面實施農村清潔取暖改造計劃。利用亞行貸款支持,對縣主城區、11個街鎮核心區、8萬戶村居開展節能改造,總供暖面積198.75萬平方米,預計到2021年,商河縣農村清潔取暖計劃將實現8萬戶的改造目標。同時,濟南市商河縣將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通過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將生態與產業緊密融合,並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以理念先行,以實幹為基礎,以制度為保障,以市場資源為借力,描繪出一幅更美的“溫泉花鄉、生態商河”綠色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