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曾被吳王羞辱,之後一心要攻打吳國,最後為何放棄了?

胡航科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解釋清楚兩國之間的整個過程!我就簡單的說說主要情況吧

最開始吳王闔閭(就是夫差的父親)收到消息,越國君主允常(勾踐的父親)死了,然後帶兵攻打越國,結果被繼位的勾踐設計大敗而歸,回來受傷嚴重不久以後也死了

這下夫差就很氣憤呀,要報仇啊!每天操練將士,準備一雪前恥!勾踐知道了這個消息忍不住呀,集合隊伍就要打,不聽范蠡的再三勸阻,結果一敗塗地,沒辦法只能請和了,吳王這時候又沒有聽伍子胥的話,直接滅了越國,反倒放過勾踐一命!

帶回吳國以後,勾踐裝瘋賣傻,讓吳王放棄了警惕性,覺得他這輩子就這樣了,就讓他回了越國領土!也為今後越國滅吳國埋下了伏筆。

現在說說勾踐回國以後,報仇的心更大了,擬定了各種計劃,全國人民也很支持,規矩吳王,還有各種大臣,讓他不務正業,美人計呀之類的都來了,還挑撥離間殺了伍子胥。

趁著吳王帶領精英將士,北上黃池會盟,勾踐出兵攻打吳國,還殺了吳國太子,夫差隨即帶兵回來支援,勾踐感覺此時的實力還不足夠直接滅掉吳國,迫使吳國求和然後就退兵了!

懵懵懂懂過了四年,越王再次征討吳國,也是大勝而歸,此戰以後吳國徹底崩潰,已經沒有能力反擊了

又懵懵懂懂過了兩年,勾踐一舉殲滅吳國,夫差沒臉自殺身亡

所以不是勾踐不想報仇當時實力不允許啊


並非將軍之過也


勾踐滅吳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可見勾踐並不是放棄了,二是選擇了隱忍,在等待時機,最終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生活中的我們有時候也應該學習學習這種隱忍,能承受多少委屈,才配獲得多少讚美。


真亦假也


越王勾踐當時並不具備直接反抗的能力,所以他選擇的是暫時的忍辱負重,這不代表他不想反抗只是當時的時機不允許。所以後來也有一句勵志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Ezio57925928


只是暫時的迴避並沒有真正的放棄,他只是在當時假裝服軟,為的就是前去敵方的陣地裡面,去奪得敵人的信任,使得他放鬆警惕,這也就有了後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經典


超兒說歷史


勾踐從未放棄過伐吳

勾踐是一個真正有謀略的君主


做人應有糞量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多年,領五千殘兵退守會稽,外示弱求和於吳,內取十年生聚、富國強兵之策,終於滅掉了吳國,他好像沒有放棄吧?只是等待時機


快樂的山東大漢


沒有放棄,最後打敗了吳國,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歷史醬油評


師傅弟子不知,哪個吳越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