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朱元璋誤中華600年?

笑似花解語ID


本文摘錄《落後:中國文明及其命運》 蘇三 著。

越過短暫的元朝,從明朝開始,中國進入了“落後的深水區。類似的歷史結構已經不止一次地發生過:一個地域龐大的具有開拓性的王朝短命之後,接下來是一個穩定的王朝,秦漢如此,隋唐如此,元明也如此。但不同的是,時移事易,明朝沒有成就漢唐之盛。似乎某種效應終於失效,千年之後的明朝反而成為一個“落後”的樞紐期。從宏觀上看,明朝的外部參照和地緣已經發生了鉅變。不進則退,明朝的腐朽性在這個時期與西方對比則顯示出令人難以忍受的一面。實際上,明朝與宋朝的腐朽性在當初都是不可能被認識到的,這是在今天人們具有全球化視野後將其與西方對比才發現的。 假如說,元朝拓寬了中國人的眼界,使中國走向全球化,那麼代表漢文明的明王朝則走向了反面。

14世紀中期起兵於東部安徽的農民朱元璋獲得政權,最終他建都於長江口岸的應天府(今南京),是為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移都於今天的北京,究其原因,一者可能是他想擺脫“靖難“篡權的陰影,再者作為燕王,他的大本營本來就在北京。另外,據說他母親屬於北方少數民族(朝鮮人或蒙古人),這也可能是永樂移都的原因之一。當然, 北京已被眾多少數民族開拓為京都的事實,為明朝移都北京奠定了基礎,尤其是‘元大都更為後來的統治者提供了直接的便利。 首都北移也是一種文化象徵。大明朝的版圖擴展到幾乎與唐朝同等大小,連荒無人煙的東北也被明朝注意到,這或許是剛剛被趕跑的契丹人給中原王朝的一個啟發。隨著眾多少數民族,尤其是蒙元的擴展與夯實,中國的地理中心已經與以前大為不同,東北的政治分量讓偏於東北的北京城在此時格外重要起來,北京取代西安的地位就是這個原因。科學技術或生產力的發展很可能也為此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比如北方的禦寒方式在此期間得到了長足發展,東北逐漸成為適合居住乃至大規模發展的地區。
中國看似敗於清朝,實際上東西方之間的強弱關係在明朝就經完全奠定(可參見後續對於歐洲論述的對比部分),中國人從明到清的穩定僅是由於地緣關係而獲得了繼續苟延殘喘的機會。這種直接的中西方碰撞直到300多年後才深入發展,確實驗證了文明傳播的距離效應,也說明了中國所處遠東地緣的特殊性。 先是距離西亞遠,後是距離西方遠,放眼全球文明史,中國作為地球的一員,不是隻經歷了近代這一-次文明落後,而是兩次落後一第一 次史前的落後被歷史的迷霧掩蓋了,有些人還將那次落後誤解為“中國文明獨立起源的先進性體現。 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夭折 對於近代的中國落後,人們常常以資本主義萌芽為現代化的前兆來分析中國各個方面的得失,明朝正是第一個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王朝,只可惜這個萌芽卻夭折了。
在中國歷史上地域寬廣而重要的漢人王朝中,兩個皇族都來自中國東部同一個地區,相距不到200公里。劉邦、朱元璋皆出於黃淮平原,今天他們的故鄉分屬江西與安徽,但之間的直線距離很近。這很可能說明漢文化在東部受到了特殊滋養。中國很少有來自西南方向的統治者,這也說明地域和人之間確實是有關聯的。 農業文明初起時,從北方的山東一直到杭州灣都是中國文明的發達地區,中原文明歷次南遷,對中國黃準地區的發展大有裨益。到近代,所謂“帝氣更多集中於東部與南部,也應是文明長期積累的結果。 不過,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大字不識幾個,文人雅士所擅的文體他也不懂,所以頒佈文書皆以農民大哥的口氣而成。“農民皇帝是人們對於朱元璋的總結。
鄭和下西洋:曇花-現的崛起 元朝遺民馬三寶(1371- -1433年)作為回民,在元朝屬於高等級公民。被明人擄掠後被強行閹割成為太監,後因戰功卓著而被朱棣賜名為鄭和。評說中國的資本主義和明朝得失,都不能繞過“鄭和下西洋”,猶如說西方現代化不能不提哥倫布(約1451- -1506年) 發現新大陸。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幾乎同期,甚至早於哥倫布半個多世紀。鄭和下西洋的規模也更大一些,但很明顯,鄭和之行並未產生與哥倫布同樣的效應。再考慮到鄭和所率船隊多達28000人並且物資充沛,哥倫布的配備不過區區幾隻小船,這種對比凸顯了國力的懸殊,他們在日後引發的不同結果,讓中國人為沒能抓住這個大好機會而唏噓不已。俗話說,機會只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很明顯當時的明朝並未為此做好準備。那是一種全面開放的思想文化的準備,也是一種新文明的準備。在當時,明朝與西方在精神層面上根本不在同一個世界,所以它們的行為具有不同的內涵,即便它們擦肩而過也不會相互理解。

鄭和時期的明朝確實是中國在世界上相對強盛的時期,此時除了拜占庭與奧斯曼帝國,西方無人可比。鄭和無功而返與明朝直接掐滅了資本主義萌芽屬同一性質:沒有新文明精神的大力支持。在同期,西方乃至日本與俄羅斯都已處於變革的準備期;明朝在當時的世界上不過以其龐大而處在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地位,強大卻又無飛躍,這隻能說明

中國的文明沒有“技術含量”。從唐宋到明清,的確皆如此。而後來明朝又被遊牧人推翻,清朝繼續統治的幾百年裡,中國內部不存在全新的文明因子。相比於西方的進步,中國的無功便是落後,所以明朝成為一個使中華帝國加速下沉的王朝,鄭和也不過是在華麗外表裝飾下的腐朽文明的一個代 表而已。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不過他認為500至1500年間的1000年(隋朝到明朝)“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偉大的黃金時代”,並且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富饒、人口最多、在許多方面文化最先進的國家”,但中國最終落後於西方也是個事實。斯氏將中國落後的原因歸結於穩定”,沒有變革,缺乏創造力。換句話說,宋明時期的表面繁榮對於改變中國的落後命運沒有任何裨益,再考慮到遊牧人對中原文明的不斷打擊,以及一直通行的暴力革命傳統所導致的文明退化,還有中國人一貫的保守與拒斥外來文化的自大心態,中國的未來根本看不到任何出路。但同期的西方卻恰恰相反,在社會文化、科學教育乃至軍事政治方面都出現了異乎尋常的大變革、大躍進,所以,萬事俱備的西方在哥倫布寥寥數只小船的大發現之後,竟然引燃了近500年的文明導火線,這一切皆非偶然。 假如以規模之大陣容之豪華我們甚至可以說鄭和的“下西洋”幾乎標誌著中國的- -次“崛起”,但這種崛起的曇花一現是缺乏精神內涵、缺乏更多文明配套的一個失敗,所以,鄭和的無功也給今天中國之崛起敲響了警鐘。這也是在類似的“崛起面前為什麼西方人可以淡定地說“中國在能夠輸出自己的價值觀之前沒什麼可以擔心的真正原因。因大而撐起的崛起,沒有真正的意義,簡單的崛起也走不遠。

王武川的記憶


這純粹是胡說,作為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平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絕對是雄才大略的君王。自古得國最正的唯有漢明。明朝後世子孫無能總不至於算在朱元璋的身上吧。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兒,朱元璋是指望一個政治制度被設計出來就完美無缺千秋萬代,有點太妄想了。朱元璋最大錯誤就是給後代立規矩太多。

清朝對朱元璋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朱元璋25歲開始白手起家創業,歷時15年成就天下。40歲登基,在位31年。朱元璋窮苦人家,而他的眼界,胸懷,能力並沒有因為出生環境,受教育程度受到限制,這本身就說明了朱元璋的偉大。都說朱元璋殘暴。但他的殘暴對權臣殘暴,(特別是貪官)。對百姓來說,朱元璋卻是宵衣旰食,十分寬厚。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朱元璋是個不錯的皇帝。為何說他殘暴。不過是朱元璋得罪了讀書人,因為當時話語權掌握在儒家和讀書人的手裡,得罪了他們,又加上滿清的汙衊,再說,再殘暴也比他後世敗家子孫和滿清後面幾個無能皇帝強多了。

何謂誤中華六百年,不過是說朱元璋思想保守,固化,沒有開海禁,八股取仕。他們希望大明軍事如西漢,文化如大唐,經濟如兩宋。這實在太為難朱元璋了。必須要說明的是,明初朱元璋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是符合當時社會需要和實際的,朱元璋認為這是鞏固政權的必要手段,唯一錯誤就是就是朱元璋不應該頑固不化,不許後代子孫改制。

如果這是朱元璋所處的環境和出身決定了朱元璋的國策。那他的後世子孫生長的環境不同,卻也沒有改變改變朱元璋的政策。朱元璋後世沒有雄主(朱棣除外)實在是遺憾的事情,但這和朱元璋無關。

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歷史地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明朝也有許多詬病的地方,始於朱元璋,發揚於後世,一直持續到滿清末年,明朝海禁的時間和力度都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使得華夏喪失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機會,八股取仕愚民教育在明朝達到了頂峰, 文字獄在明朝是最值得厭惡的地方。 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都算在朱元璋的身上。從各個方面來說。朱元璋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毛主席對朱元璋評價很高:“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這個評價很中肯的。把華夏落後六百年都推在朱元璋身上絕對是個錯誤。如果這樣評價朱元璋,那麼乾隆,慈禧又如何算?

結束外族統治,重新迴歸漢王朝正統。保證了蒙元和滿清之間的漢民族文化傳承。這是朱元璋最大功績,雖然保守,但確保了文化的繼續。而大明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對比兩宋和晚清,朱元璋無疑有德的很。自明代華夏落後六百年是始於朱元璋。但不能都賴在他的身上。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說朱元璋誤中華600年的都是滿清韃子!


友情相約57863760


這個問題的提出人,你他媽的是想刷存在感想瘋了?還是想錢想瘋了?你說的這“有人”,這人是誰?你滾出來說明了來!


悠然見南山1


對於朱元璋,歷史上有兩種極端的評價:讚揚的認為他是明君,不比漢武唐宗宋祖差;貶低的人認為他殘暴不仁。

孫文祭祀朱元璋照片,後有官方朱元璋畫像


讚揚的評價

1、張廷玉等編著的《明史》:


帝天授智勇,統一方夏,緯武經文,為漢、唐、宋諸君所未及。

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要喊朱元璋一聲大哥。

2、開朝太祖評價:


知識分子是比較最沒有知識的,歷史上當皇帝的,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善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劉邦,也不認識幾個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識字,是個放牛的。
”讀書無用論——呵呵

3、現代歷史學家商傳:


朱元璋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從社會最底層的放牛娃、四處討飯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奮鬥成了一個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這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另外,朱元璋當上皇帝后,也沒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明帝國

表面上看是朱元璋的能力,但朱元璋和劉邦能夠以底層人物奪取帝位,不得不對元朝和秦朝進行感恩——換到明朝或者清朝——能成功嗎?

李自成和洪秀成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

民間流傳的朱元璋相貌——大耳歪嘴瘦臉?

貶斥朱元璋的評價:

1、王春瑜所寫的《明清史事沉思錄》:


傳謂男子宮刑,婦人幽閉,皆不知幽閉之義。今得之,乃是於牝(陰戶)去其筋,如制馬、豕之類,使慾火消減。國初常用此,而女往往多死,故不可行也。



將人等同畜生處置,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2、清朝歷史學家趙翼:


藉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取天下之人而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


蓋明祖之性,實帝王,豪傑,盜賊兼而且也。

朱元璋有哪裡嚴重的錯誤

1、廢除丞相,將相權歸入皇權。丞相這個職位的意義,就在於皇權和相權有一個相互平衡、制約的權力體系。無論是明君時的皇權強於相權,還是權臣時的相權強於皇權,都不會導致一方獨大而獨斷專行。曹操再權力再高,也要對漢獻帝進行表面式的尊重。

另外,丞相職位的存在,不會有內閣、軍機處時無人承擔責任的情況,做到權責相符。

丞相被廢除後,大量日常治理職能必將轉移到皇帝身上。除了朱元璋和清朝皇帝採用勤奮刻苦努力處理朝政之外,明朝很多皇帝都吃不消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於是他們將這種繁瑣之事給了內閣和司禮監,一個寫處理意見,一個蓋章,自己落得一身輕鬆。

這就是為什麼明朝歷史上皇帝為什麼這麼寵信太監——讓他們承擔大量的繁瑣事務,自己才能輕鬆——沒有必要像朱元璋和清朝皇帝那樣的累死累活,稍微做得不好,還要被罵!


2、實行收效甚微但貽害巨大的海禁政策。朱元璋時期的倭寇主要是由日本南朝遺臣、日本浪人、張士誠和方國珍舊部等組成。1370年,朱元璋“罷太倉黃渡市舶司”;1374年,朱元璋廢除唐朝時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今寧波)、廣東廣州三處市舶司。即便是1567年的隆慶開關,在“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的指導下,也不過是小打小鬧:僅僅開放福建漳州的月港依靠口岸,而且只允許泉州和漳州的商人進行外貿,並且嚴禁對日貿易。

海禁政策對於打擊為了利益而糾合在一起的倭寇基本上無效,倭寇從元朝一直活動到明朝末年,其目標也從前期的抗擊蒙元,到後期的海外貿易商業利益。倭寇禁止不絕的原因就在於海禁政策。在知名的倭寇中,日本人只有2個:阿只拔都、松浦隆信,其餘都是中國人:許棟、汪直、李旦、顏思齊、鄭芝龍等。

3、以程朱理學為標準實行八股取士,遏制唐宋以來的思想開放局面。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基本上學習過中學歷史的都有印象。

4、恢復並制度化人殉制度。朱元璋就用46個妃子陪葬,其中殺死殉葬的十幾個侍寢宮女。朱元璋、朱棣、明仁宗、明宣宗、明代宗都執行人殉的制度。

美其名曰:“節烈”

明英宗在死前下詔廢除人殉,明朝的人殉才結束。根據朝鮮史書《李朝實錄》記載,這些人殉的宮女,被稱呼為朝天女,她們的家屬被稱呼為朝廷女戶,享受一定待遇。

朱元璋的手跡

綜述

能說朱元璋誤我中華600年嗎?從八股取士和實行海禁兩個政策而言,確實如此。但責任也不能完全怪朱元璋——後世可以改的嘛!八股取士不好,那就改了!海禁不好,那就開放了!朱元璋也奈何不了!

因此,誤中華600年的,不只是朱元璋,還是日漸內斂的漢人群體!在經歷遼金蒙三朝之後,漢人再無沒有勇氣和底氣去恢復漢唐開放蓬勃的風氣!

明清之所以如此封閉,就在於經歷了契丹、女真、蒙古三族之後,漢人徹底的焉了——當然口號還是喊得很響亮的!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治隆唐宋,這是康熙皇帝對明太祖的評價。按照中國傳統史學學說,朱元璋無疑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他出身貧農,最終驅逐外族,恢復漢家法統。

但進入現代,交通工具飛速發展,曾經大的無邊的地球早已變成一個地球村,這世界不再只有中國。歷史研究也從單一的縱向中國史研究,發展出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橫向比較史學。

那麼橫向比較明史與世界史,中國在當時有什麼差距呢:

首先,他們認為14世紀開始,西方開始文藝復興,帶來一段科學、法學法治和文藝等人文主義精神的復興發展。

得益文藝復興,繼而推動歐洲資本主義萌芽,使得歐洲經濟快速發展,逐漸趕上中國,並在科技上漸漸甩開中國。

而明朝八股取士,將朱子思想列為儒家正宗,推行存天理,滅人慾這一套思想,鉗制中國人思想。

第二,他們認為明太祖明列十四不徵之國,禁止後世實行擴張主義政策,開始閉關鎖國政策,讓中國錯過大航海時代。

第三,他們認為朱元璋廢丞相,實行特務統治,加強皇權專政,而西方已經開始城市自治的,推行民主政治。

第四、他們認為朱元璋復興諸多唐宋制度,唯獨屏斥唐宋以來的重商主義經濟政策,重農業稅輕商稅,弱化了中央財政收入。導致政府抗風險能力。

西方各國已經開始重商主義政策,並在世界各地貿易,商稅基本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其實,比較史學的確開拓了我們看歷史的新視角,只不過耽誤中華600年發展這口大鍋拋給朱元璋一個人,確實有點太冤枉人了。

朱元璋這個人確實有其歷史侷限性,小農主義思想濃厚,逆歷史潮流,推行郡國制度,分封自己的兒子,結果他一死,立馬引發子孫們的一場內亂。

但總體上來說,明清兩朝政治穩定,國家領土特別是在清朝還有擴大,人民也安居樂業,經濟大多數時間處於領先地位。

我們真正落後,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工業革命之後。但工業革命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你說跟民主有關吧,英國是民主國家,但德國是個專政國家,工業革命也不錯;你說跟科學有關,歐洲科學發達,但日本作為一個落後國家,照樣完成了工業革命。你說跟國家開放有關,工業革命之前,美洲日本差不多一半的白銀通過商業交易流入中國。

事實上朱元璋很多制度,在他過世之後,就逐漸被廢除了,如郡國分封制度、丞相制度,或是被廢除,或是通過變體重新冒出來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朱元璋完成了民族獨立,善莫大焉。國家的落後,不能砸在他的腦袋上。


茶亭浪子


康熙雍正乾隆誤了中國,愚民愚昧陰險狡詐殘暴,把自己也搞愚昧了。


孝感工校電梯專業胡


朱元璋是所有中國老百姓的偶像🤩……因為從乞丐變成了皇帝,所以就這一點,其他的他們都不會去關注,不要講道理,擺事實,這些聽不進去的嘛,這等於是在抹殺每一個老百姓心中的夢想……


綠森林73915650


耍嘴皮子都找不到方向!乞丐咋哪?和尚咋哪?你來試一試,打江山噴死你都不會……幾千年能出幾個朱元璋……?小編你只能知道,你一出生就會死亡……你能解釋:秦漢400年;三國兩晉南北朝400年;隋唐300年;五代十國遼金宋400年;元明清500年……的循環嗎?


油田476


因為說這些話的人都是滿清子弟,想把近代中國的屈辱的責任推卸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