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想拜师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道教也不例外,没有师父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通俗地讲“不正规”。

道教界向来讲究拜师仪式,师徒的师承关系、名份极严而著称于世。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一须经过师父几年的反复全面考察,考察的目的(在道场做事情积累功德,消除业障,熏习经典,奠定福德基础,方有入道资本,以便后日修道无魔,道业精进)培养福德好入道;二是入门后前后都有针对性的“功、课”以便因人施教。身强志坚、方能品行端正。符合条件须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在拜师仪式上要当众宣读《拜师帖》,要表明拜师者愿意拜某人为师;要表明自己入门后学习弘扬本门的决心。同门师叔或师兄要当众宣读《门规师训》,并对其提出入门后在遵纪守法、尊师重道、文德武风、刻苦练功、等方面的要求。

拜师仪式:择黄道吉日

一、备香表、贡品(水果、鲜花、酒水)、爆竹、烟花祭拜鼻祖、历代祖师

二、集体拜祭祖师爷,师父拈香。

三、拜师弟子向师爷、师父行三拜九扣大礼,敬茶、呈拜师贴《拜师贴》,内有压贴礼(也可拜师前向师父交拜师礼金)。

注:在拜师仪式上,师父及两名以上见证人(引荐师、见证师)方能进入师门,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入门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大师兄,亦称开山弟子;最后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小师弟,亦称关门弟子;同时入门的年长者为师兄,年青者为师弟。未经过上述程序,向师父学过拳技且功夫较好,得到师父承认的,也是师门弟子,但只能称作记名弟子,不能称为入门弟子。不是入门弟子,也不是记名弟子,只是同师父学过道艺,称为学员、学生或学徒。

四、师父加持灌顶,开示师承、门规、戒律:

三皈依戒

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日道宝”

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日经宝”

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日师法”

三皈五戒是道教戒律中最基本的戒律,初入道者(出家或在家)必先遵依。初真戒说云: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无论是在道宫或俗家,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严守戒规律文,供奉道祖遵像,还要请师盟证,书写表文焚化都天纠察王灵官天君,信受三皈依戒。道经赞颂三皈依戒是,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基,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持之者,天地神明庆快,心智耳目开张,万物敬畏,六腑和乐,众真卫护,群生父母,长世不遗,人身交泰。三皈依竟,乃受太上老君所命

“积功归根”五戒

开示皈依三宝的意义

皈依三宝是‘皈’投’依’靠三宝,请求救护,而得解脱众苦的意思。世间上,小孩子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老人需要依靠拐杖,走路才能安稳:航海的人需要依靠指南针,船只才能平安返航:黑夜中需要依靠明灯,行人才能看清方向。

皈依道经师三宝后,可脱离阎罗王生死簿,生死祸福由三官大帝掌管,使自己或亲戚朋友官运亨通,财源旺盛,家人清洁平安。

同样的,世间上邪魔外道、坏人坏事很多,有了道经师三宝加持,德增福长,命运就会吉祥。

道经师三宝又像我们的司南,引导我们在茫茫的人海中航向平安的彼岸。皈依三宝、常念三宝的功德,可以让仰仗道经师三宝功德的加被,藉此宝筏,出生死流,勇渡苦海,回归本性自我!

积功归根五戒

一者,不得杀生。一切众生,含气以上,螈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蜓蚰咸知避死也。

二者,不得荤酒。戒洒者,非身病,非礼法,皆不得饮。身病,谓己身病,应以酒也。法礼者,尊卑之礼,真灵之飨,刚不至于失之者也。(正一派除特定节日外可食荤)

三者,不得口是心非。戒妄语者,若不闻见,非心所了而向人说,皆为妄语,所说事与心相违也。复有绮语、谄曲、反复、两舌。

四者,不得偷盗。一钱以上,有主无主,非己之物,皆不妄取。在地地官,在水水官,在人人主,如是则无无主之物。

五者,不得邪淫。戒淫者,非夫妇,若男若女,皆不得犯。夫妻虽非犯戒,过之亦为淫犯。

此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宗旨广济群生,则广施阴、阳德,功德三千圆满,乃入道之资本本。对贞操方面通过练功,引得太和之精气注润身田,和体内元气。修复先天缺陷及后天不足,容颜悦色(福德之相)、夙疾病消除、顿息尘缘、精修道行、证得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

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足神明,修道积德基矣。

五、徒弟叩谢礼毕,见过众师兄弟及嘉宾!

六、做皈依科仪道场。

道教文化——想拜师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