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彼此錯過的大佬,如今都怎麼樣了


那些年彼此錯過的大佬,如今都怎麼樣了


互聯網創業圈,造就了一批大佬,他們憑藉自己過人的能力和眼光,打造了一個巨大的互聯網商業生態圈,都說商業資本是逐利的,那麼商業大佬們看到商機,出手投資是必然的。但是百密一疏,總有潛在的商機就被大佬們這麼白白溜走。

21世紀初,互聯網世界方興未艾,先行者張朝陽早已登上舞臺,彼時正如日中天,睥睨四方難有敵手。馬化騰正在遙遠的深圳為了OICQ焦頭爛額,四處找人拉投資,自然也就找上了張朝陽。

聽罷馬化騰的商業計劃,張朝陽十分不屑,得出了「你這個東西就值50萬」的結論,如今騰訊市值三萬億港元,反觀張朝陽的搜狐則沒落已久。

那些年彼此錯過的大佬,如今都怎麼樣了


然而同樣的事情在馬化騰身上發生了,在2003年,幸運的躲過互聯網泡沫的騰訊掙扎出泥沼,在騰飛的道路上狂飆,而剛剛成立沒多久的淘寶網急需資金支持,為此馬雲找了許多家投資商,其中就有未來的競爭對手馬化騰。

馬化騰倒是沒有像張朝陽那般傲慢,不懂電商領域的他,對馬雲的創業思路表示疑惑,但依然表示可以投資,但需要佔50%的股份,而馬雲只肯出15%的股份,結果自然談崩。

十年後,阿里、騰訊雙方斗的是死去活來,互有勝負,只是馬化騰曾對這個錯失說過「現在我悔都悔死了」。如果真有了那15%的股份,估計二馬爭霸的場景就看不到了吧。

那些年彼此錯過的大佬,如今都怎麼樣了


這樣的事情絕不是孤例,在互聯網創業圈裡比比可見,成了一種魔力。大佬也是人,也有自身的侷限,不單單是錯失商機,更多的還有莫名其妙的絕對自信。

比如紅衣教主周鴻禕就曾經引發過一個和張朝陽類似的多米諾骨牌式的看走眼。

05年,剛成立奇虎公司的周鴻禕很幸運的獲得了投資,投資方是著名的紅杉投資機構。作為風投機構,投資不同公司是必然的,這一次紅杉找到了初創校內網的王興。

作為創業老手的周鴻禕在紅杉中國公司的辦公室見到了王興,印象頗為不佳,周鴻禕裸眼鑑定王興是個「不接地氣」以及「傲慢」的人,並建議紅杉團隊不要投資人人網。

後來,校內網大獲成功,這時校內網改名為「人人網」,當然這個「人人網」和王興無關了,因為王興賣掉了人人網,創辦了美團。

那些年彼此錯過的大佬,如今都怎麼樣了


關於周鴻禕對王興的「不接地氣」、「傲慢」的評價,不說全部,如果體現在王興對程維所創辦的滴滴的那種沒放在眼裡的態度,倒也算到位。

起初程偉找到交情不錯的王興,想要聽取王興的建議,王興給出了「垃圾」兩個字的評價,直接把程維打擊了。

不過,王興還是以前輩的姿態給出了一份切實的建議,給了程維很大的啟發,讓他不斷努力精進自家的產品,才有了壟斷打車市場的局面,而打車市場則也成了一塊也讓王興想要動蛋糕的地方。

如今聽取建議的後生程維如今和前輩王興平起平坐,成為了彼此最大的競爭對手。

那些年彼此錯過的大佬,如今都怎麼樣了


其實,寫了這麼多。黑馬有個畫風歪了的關注點,那就是大佬們的演技們的演技都好好啊,每次見面都能談笑風聲,臉上笑嘻嘻,內心MMP大概說的就是他們這些大佬吧。

所以說,大佬就是大佬,我們平民也就是圍觀一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