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調整年”,阿里、騰訊、小米、京東、萬達說變就變!

【小柿子說】沒有什麼比組織架構更能代表一個公司的戰略意圖了。今年很多大公司都進行較大的組織架構調整,通過對這些公司架構調整的分析,不僅能看出他們的戰略意圖,更能體現出這個時代的背景。

小柿子給大家梳理了五家公司架構調整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從中看出點兒為自家公司求變的門道。


“架構調整年”,阿里、騰訊、小米、京東、萬達說變就變!


阿里:

加強技術、智能互聯網投入,佈局大天貓

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出全員公開信,宣佈阿里最新一次組織升級:

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集團首席技術官(CTO)張建鋒(花名:行癲)將兼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加強技術、智能互聯網的投入和建設;成立新零售技術事業群,吳澤明(範禹)出任事業群總裁;

天貓升級為“大天貓”,形成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三大板塊,原天貓事業群總裁靖捷將繼續擔任天貓事業群總裁;原CEO助理李永和(花名:老鼎)將擔任天貓超市事業群總裁;原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劉鵬(花名:奧文)將繼續擔任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

菜鳥網絡將相應調整陣型,成立超市物流團隊和天貓進出口物流團隊;

陳麗娟(花名:淺雪)帶領的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進入集團創新業務事業群。

以下是張勇公開信全文:


“架構調整年”,阿里、騰訊、小米、京東、萬達說變就變!


騰訊:

過往一切,皆為序章;唯有,全新出發

今年,騰訊20週年活動的主題為:過往一切,皆為序章;唯有,全新出發。而其“第三次架構調整”,正是“全新出發”的最好踐行。

早在9月29日晚,《證券時報》“e公司”版塊發佈了一則快訊,詳細披露了騰訊內部架構調整的具體信息:

騰訊今日宣佈調整內部構架,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而原有的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繼續保留。此外,騰訊將整合社交與效果廣告部(SPA)與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廣告線,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這是騰訊時隔6年首次大規模做內部構架調整。

時隔六年,騰訊終於迎來一次內部的架構大調整。這輪調整,騰訊賴以起家的OMG事業群被整合了,MIG事業部最慘,連名字都沒出現。

同時,該報道還包括騰訊CEO馬化騰及總裁劉熾平對於此次調整的點評與總結。

馬化騰表示,這是一次面對未來的進化,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主動革新與升級迭代。作為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騰訊此次戰略升級旨在主動擁抱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產業融合和升級,通過社交、內容、技術的戰略性梳理與融合,為用戶提供更好連接和內容服務,同時更深層次地推動數字產業生態的共同繁榮。

而劉熾平則總結為,互聯網即將進入下半場,各行各業迎來更大規模的產業升級。在接下來的10年,整個社會將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在互聯網上半場,騰訊的使命是做好連接;而在下半場,騰訊的使命是成為各行各業最貼身的數字化助手。騰訊成立至今先後經歷3次重大戰略升級和架構調整,“騰訊需要時刻保持前傾,有足夠的危機感和戰略前瞻性才能引領進入下一個時代”。

這條報道盡管發佈不到10分鐘被刪除,但仍不影響其成為國慶檔最熱門新聞。

“架構調整年”,阿里、騰訊、小米、京東、萬達說變就變!

“架構調整年”,阿里、騰訊、小米、京東、萬達說變就變!

騰訊組織架構調整前後對比圖。

小米:

給年輕人更多提升機會

上市後,雷軍發出第一封公開信,聚焦在組織能力的提升上,雷軍在公開信中說:

“小米已經成為了營收過千億,員工近兩萬人的公眾公司。為保障公司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必須把組織管理、戰略規劃放到頭等位置。”

在公開信中,雷軍提出:

本次調整我們全面強化集團總部職能,加強公司價值觀傳承和組織建設,提升組織效率和活力,強化公司人才梯隊建設,發掘更多年輕人才並給予更多提升的機會。同時,對相關業務進行梳理,讓組織結構更合理、團隊更有戰鬥力。

組織架構調整具體如下:

一、新設集團組織部和集團參謀部,進一步增強總部管理職能,並同時調整王川、劉德、洪峰和尚進等高管的工作分工。

1.組建集團組織部,負責中高層管理幹部的聘用、升遷、培訓和考核激勵等,以及各個部門的組織結構設計和編制審批。任命高級副總裁劉德擔任組織部部長,向CEO彙報。任命金玲為組織部副部長,向劉德彙報。

2.組建集團參謀部,協助CEO制定集團的發展戰略,並督導各個業務部門的戰略執行。任命高級副總裁王川為集團參謀長,向CEO彙報。任命向徵為集團副參謀長,向王川彙報。

3.任命高級副總裁洪鋒為小米金融董事長兼CEO,專注小米金融業務的發展推進。

4.由原公司市場部公關團隊組成集團公關部,任命徐潔云為總經理,向品牌戰略官黎萬強彙報。

5.原公司市場部(除公關團隊外)、銷售與服務部的電商市場組和新媒體組三個團隊合併,成立銷售與服務部市場部。任命梁峰為總經理,向集團副總裁汪凌鳴彙報。

6.任命集團副總裁尚進協助高級副總裁祁燕負責小米產業園區及各個區域總部的規劃和建設。

二、電視部、生態鏈部、MIUI部和互娛部等四個業務部重組成十個新的業務部(四個互聯網業務部、四個硬件產品部、一個技術平臺部和一個消費升級的電商部),各業務部的總經理直接彙報給CEO。

1.組建電視部,由原電視部的部分部門組成,負責電視業務,同時孵化空調等新業務。任命李肖爽擔任總經理。

2.組建生態鏈部,由原生態鏈部的部分部門組成。任命屈恆為總經理,趙彩霞為副總經理。

3.組建筆記本電腦部,由原生態鏈部筆記本電腦部組成。任命馬強為總經理,劉新宇為副總經理。

4.組建智能硬件部,由原生態鏈部智能產品部組成。任命唐沐為總經理。

5.組建IoT平臺部,由原生態鏈部IoT部組成。任命範典為總經理。

6.組建有品電商部,由原生態鏈部有品部組成。任命高自光為總經理,陳波、趙欣然為副總經理。

7. 組建互聯網一部,由MIUI部分部門和小米互娛部的部分部門組成,負責MIUI核心體驗、技術中臺、商業產品研發及廣告銷售、遊戲發行、商務合作和MIUI國際業務等。任命李偉星為總經理。

8.組建互聯網二部,由MIUI部分部門和小米互娛部的部分部門組成,負責應用商店、遊戲中心、小米音樂、小米閱讀、小米生活等。任命仇睿恆為總經理。

9.組建互聯網三部,由MIUI部分部門組成,負責資訊類、搜索類、開發者生態系統等業務。任命於鍇為總經理。

10.組建互聯網四部,由原電視部的部分部門、MIUI部分部門和小米互娛部的部分部門組成,負責電視版MIUI、小米視頻、畫報、直播、米聊、米車生活、快視頻以及互聯網創新業務等。任命白鵬為總經理。

11.汪文俊帶領的MIUI系統底層團隊和王文林帶領的MIUI品質交付管理團隊併入手機部,向林斌彙報。


“架構調整年”,阿里、騰訊、小米、京東、萬達說變就變!


京東:

閉環和升級,都是為了提高效率

5月,媒體報道京東金融開啟了組織架構大調整,且京東金融已證實此消息。而接近兩個月前,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京東金融去資產化”的戰略方向。

此次調整的核心是將2C業務和2B業務明確劃分,從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兩大方向組建事業群,分別是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組,新的結構如下:

新成立個人服務群組(C-SBU),由消費者金融部、財富管理部、證券業務部、眾籌業務部、農村金融部農村渠道部、保險業務部與支付業務部等C端業務部門組成,以期打通C端產品,整合用戶,將C端業務風控和C端前臺研發職能統一。此事業群組組長由許凌擔任。

新成立企業服務群組(B-SBU),由供應鏈金融部、金融科技業務部、農村金融部農村信貸部、保險業務部與支付業務部等B端業務部門組成,以期打通B端,將B端的業務風控、前臺研發職能統一。此事業群組組長由姚誠彰擔任。

兩位事業群組的組長則直接向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彙報,原各部門負責人均向事業群組組長彙報。此次架構調整意味著直接向陳生強彙報的人數減少了,這是一種放權,也是一種減負,他本人則有更多精力去思考京東金融的戰略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金融的此次調整也順應了京東商城的調整方向——將授權前移、減少溝通成本和決策週期。

四個月前,京東商城新組建了大快消、電子文娛和時尚生活三大事業群。把以前的10個事業部,整合為3個事業群。其中,生鮮事業部、消費品事業部以及新通路事業部規劃到大快消事業群;家電事業部、3C文旅事業部、全球售業務部組成電子文娛事業群;居家生活事業部、時尚事業部、TOPLIFE、拍拍二手業務部組建成時尚生活事業群。

同時,分別任命原生鮮事業部總裁王笑松、原家電事業部總裁閆小兵、原3C文旅事業部總裁胡勝利為三大事業群總裁,並升任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直接向劉強東彙報。自2016年8月京東商城CEO沈皓瑜離任後,CEO一職一直空缺。

京東集團CMO徐雷曾總結過京東架構調整的邏輯——閉環和升級,都是為了提高效率。


“架構調整年”,阿里、騰訊、小米、京東、萬達說變就變!


萬達:

不求做大,只看利潤

今年,萬達集團現有的公司管理架構已從先前的商業集團、文化集團、金融集團和網絡科技集團四大業務集團調整為商管集團、文化集團、地產集團和金融集團。

萬達商管集團作為由原來的商業地產集團更名而來,以輕資產為主、重資產持有為輔,定位商業物業持有及管理運營,將是萬達集團核心企業。

今年3月1日,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為貫徹公司發展戰略,公司更名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7年底,萬達商管集團已在全國開業北京CBD、上海五角場、成都金牛、昆明西山等235座萬達廣場,持有物業面積3151萬平方米,年客流31.9億人次。2018年計劃開業52個萬達廣場。

今年1月29日,騰訊控股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商業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計劃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引入新戰略投資者後,萬達商業除更名萬達商管集團、1至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外,各方將推動萬達商管集團儘快上市。

成立地產集團也是萬達公司管理架構調整的一部分。按照王健林的規劃,萬達地產集團第一要負責消化商管集團的地產業務,原來商業地產還有一些房地產開發業務,地產集團要儘快幫助消化,但利潤歸商管集團;第二要開發萬達廣場重資產,也不排除純粹搞一些住宅開發;第三輸出品牌管理。

據王健林稱,“地產集團不求做大,主要看利潤。集團給了新成立的地產集團一個債務上限,這個上限是很低的,地產集團就是在負債上限下考慮業務發展,不要求做多大規模。”


“架構調整年”,阿里、騰訊、小米、京東、萬達說變就變!


在今年5月陸奇離開百度,有百度內部人士發表評論:“想清楚變革的方向不困難,困難的地方在於你推動變革的過程太難了。你可能會說,我把組織架構調了、把業務結構也調了,剩下的就是執行了,不是很簡單嗎?但你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兒,很多隱形的東西是無法調的。陸奇做的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能感受得到,所有員工都能感受得到,但阻力非常大。”不少人將陸奇這次戛然而止的變革調整,形容為一次“觸礁”,而其中的關鍵是百度的文化。

所以,組織架構調整是否成功,不是看眼前,而得看將來。

對於以上五家公司,咱們拭目以待吧!


“架構調整年”,阿里、騰訊、小米、京東、萬達說變就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