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友记-《论影响萨克斯管音色的因素》鞠峰

这是我早年毕业论文,今天整理文件,发现了这篇文章。我决定发上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毕竟那时年轻,有写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多包涵。

萨友记-《论影响萨克斯管音色的因素》鞠峰

论影响克斯管音色的几大板块

2005级管弦系萨克斯管专业

鞠 峰

内容摘要:萨克斯,由阿道夫在1842年发明, 是以演奏现代音乐为主的乐器。萨克斯是一件非常具有表现力的乐器,它以其独特的音色打动着人们,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经写到:“萨克斯的主要特点是音色美妙变化,深沉而平静, 富有感情,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没有任何别的乐器能发出这种奇妙的声响。”萨克斯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基础较浅薄,现今学习、演奏萨克斯的朋友越来越多,人们演奏萨克斯的技巧也越来越完善,对萨克斯的演奏技巧的讨论也日趋增多,特别是对音色的争议更是五花八门。每个演奏者对音色的理解都不一样。

我在四川音乐学院攻读萨克斯专业期间,在对萨克斯多年实践与演奏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了对萨克斯的音色有影响的因素的知识后对选择自己喜欢的音色是十分有利的。本文中我对影响萨克斯音色的因素进行分类、总结,逐步探讨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如何提高学习者对萨克斯音色控制给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音色 嘴型 气息 硬件

一.气息训练

学习萨克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萨克斯演奏的基础,也是演奏完美音色的基础和保证。

现在我们接触的呼吸方法一般分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三种。人们平时生活时候的呼吸是胸式呼吸,它的特点是胸廓扩张,腹部相应凹陷,缺点是呼吸不深。腹式呼吸的特点是胸廓基本不扩大,而下腹部轻度隆起,呼吸很深,但由于胸腔的扩张不是全部,所以吸气容量仍然有限。在实际的呼吸练习中,我们认为胸腹式呼吸是比较科学的,胸腹式呼吸法吸收了上述两种呼吸的优点,克服了上述两种呼吸缺点。它的特点是所有呼吸肌群均能协调一致地参加工作,胸腔能扩张到最大限度,因而能获得肺活量的最大值,其优点是能够使整个呼吸肌群协调动作,形成运动的馨体,因而气息吸入最多,呼气时,也容易掌握控制。

然而,要改变一个人的呼吸习惯,却并非易事,它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行。在开始练习时,应该先脱离乐器,练习到能够较好地控制呼吸动作后,再考虑吹奏乐器。练习正确的胸腹式呼吸的方法是练习者以松弛的方式,背朝下平躺、吸气;然后屏住气息几秒钟,而后再呼气,这时环绕腹部周围的区域应有明显的动作,而胸部的动作则不明显;一旦较熟练地掌握了呼吸的方法后,再进行站立练习,这种练习在一段时间里应天天坚持,一直做到“习惯成自然”为止。

在sax演奏中呼吸真的非常的重要。

气息: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人正常的呼吸运动,利用排出气体的力量产生出的气流。这股气流才是sax震动发声的原动力,所以对于这股气流的控制相对与嘴型更是重中之重。它的急缓直接影响到声音的质量。

很多朋友在初学演奏的时候声音巨大,但是吹起来很吃力。它主要的毛病就在于没有掌握好对气流的控制。

对气息有两种评估,第一种就是控制的气流的气压的大小,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集中度。另一种就是气的急缓,主要控制音量。气流的急缓很好理解,一鼓劲,使劲一吹气流自然非常急促,声音也非常大。省气吹声音自然小。但是很多初学的朋友并没有注意到它第二个条件就是口腔内气压的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出学的朋友声音很大,但是仍然很散的原因。初学的朋友只知道一味的将气吹出去,而忽略了对它的使用,所以很多出学的朋友即使用很薄的哨片仍然觉得很难吹。我一个吹小号的学长曾经跟我说吹号得哄着吹。后来我明白这说的就是你在演奏的时候要控制好你嘴里的气压。很多初学的朋友刚开始吹并不清楚腹式呼吸,用肺挤出来的气不但力度不够,而且特别浮躁。虽然一时的量非常大,但是就象一滴水的形状一样,大头大身子小尾巴。用胸腹式呼吸法之后用腹肌稳定的收缩和扩张来控制气息的气压和密度之后声音不仅会变的结实,而且它会象细水一样长流,同等量的气如果做到收放自如的话长度会增加很多倍。而且声音的质量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以后,对于如何合理使用和控制气息,还需要常年不间断地练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长音练习。在练习时,首先采用中强的吹奏,而且要做到发音干净利落,始终保持音量均衡,音准无变化。其次,采用渐强到渐弱的练习。在实际练习中,当音量由强变弱时,气息也由多变少,由急变缓,气息变化时,嘴巴对笛头的控制,也应由松至紧,这两个方面要协调同步。第三,在有了前两个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由很弱到很强,再到很弱的练习。这个练习是先吸足气,将气息控制住,然后缓缓将其吹出: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吹出多少气?嘴巴对笛头控制到什么程度?如果在起吹时能够得到一个很弱的音,那么,后面很强很弱的进行就容易做了。 很多人说呼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不然。呼吸其实是可以从生理角度来解释的。

在以往说气息的帖子里经常会出现把气吸到肚子里这样的话,其实并不是说气进到肚子里,吸到肚子里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肚子里其实没有放气的地方,事实上吸进肚子里就是向下压迫横隔膜,使胸腔上半部分空隙增大,从而使肺更有效的扩张,从而吸进更多的气,充分利用每一口气。这样一来气息自然就足了。当然也不是很快就能达到极限,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使长音更长,声音更有力。学会了吸气,很多人每次都吸的撑的慌为止。如果是在练长音那值得表扬,但是如果您是在演奏乐曲或者练习曲那就不一定完全对了。每次吸足了气,在气没用完的时候就换气你就会发现上次吸进去没用完的气就在那里存着,演奏的时候根本用不上。如果整个曲子都这样就象旧电池那样充一次电少一块充一次少一块。很快就会觉得憋的慌。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算好到下一段需要多少气再吸,再一个就是在吸气的时候把上次多余的气吐出去。这非常重要。

气充分吸进肚子后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气,有些人吸进去之后马上放松,气马上又回到胸腔。吹出来的音和以前一样难听,但是就是不明白。这就是典型的学会了吸气不会控制。其实吸气和控制结合好了才能有作用。气吸进肺中之后我们要保持它的稳定才能保持音的稳定。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腹肌保持紧张的状态以控制气息的大小。只有这样音才能有力,声音很实。相反如果用肺去控制气流的大小音则会很无力,而且声音很扁。腹肌控制着的气息有控制的呼了出来,路过喉结。这时我们要把喉结打开,让气顺畅的走过,这样才会起到作用。之后气走过气管进入口腔。口腔的环境同样也决定着音效。如同笛头不平整声音就会很暴躁一个道理,如果口腔内的形状是圆的,出来的音也会是比较圆润的,如果口腔内总是在动音色同样会有不同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低音很圆,但是高音很扁。因为他们为了更好的下低音而故意把口腔内张开,而为了更好的上高音故意把口腔内的面积缩小。这是个误区,其实无论演奏高音还是低音,口腔内的环境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低音的时候气息弱一些,高音的时候腹肌多用力一些,多顶一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古典所要求的声音的统一,也是下低音上高音正确的方法。其实口腔内的形状起的是笛头的作用。一个好的口腔内环境也会有很好的音色。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吹同样的配置有不同的音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时气就这样通过笛头出来了。如果您是吹古典的要注意的就是呼吸的时候用冬天为了暖手而向手哈气的感觉来吹管最好。

二嘴型

最开始当然要从震动发省开始,哨片和笛头震动产生的声音带动整只管来发声,然后由各个音孔的开合来控制震动的频率和声波的走向,达到发出乐音的目的。也就是说sax这种乐器(不单单是sax)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震动发声器,我们所谓的演奏就是控制它的震动来达到发出乐音的目的。这么讲来就很容易理解了,发出象驴叫一样的声音,唢呐一样的声音,所谓的气息,嘴型都是一种变换震动的方式。下面我就讲一讲嘴型,气息对sax音色的影响。

很多朋友把嘴性单纯的理解成把嘴摆成某一种形态来演奏,这的确是正确的,但是我希望大家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演奏sax的时候摆出的嘴型说白了其实是一种改变内部嘴型的一种表象。要呈现这种嘴型的根本目的还是改变口腔的内环境。下巴拉平:下巴拉平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下唇变薄。古典sax演奏中,扁而薄的嘴唇更适合演奏古典sax。因为下唇更敏感,对于控制音源之一——更有好处。哨片是两个直接音源之一,嘴唇对音源的直接接触会更直接的影响音色,扁而薄的嘴唇在演奏sax的时候更快速的反应和控制音色的变化,所以在演奏古典的时候比较讲求下巴拉平

口轮肌收紧:口轮肌收紧之后口腔内会呈现出一个相对比较圆的空间,气流从这个空间走过之后气很平均,所以声音很暖,很柔和

微笑一样的收紧两个嘴角:这样做之后口腔内会呈现一个向外收的形态,这样的嘴性能让您的声音更紧实,声音更有弹性

舌头:在控制声音方面,嘴内腔起的作用非常大,主要的一个形式就是控制口内腔的形态。在这其中,舌头的位置当然也非常重要。在中音区的演奏的时候,舌头的位置应该是平躺在下鄂里的。在中底音音区的演奏的时候,需要更宽阔平稳的气流,所以这时舌头应该尽量压底,使口内腔面积增大,使气流尽量平稳。在高音的演奏中,舌头的摆放位置应该是向后隆起的,这样紧缩口内腔的面积,使气流更急促,更有“密度”,这样高音会更容易上。

所谓口型其实就是一个良好控制笛头的方法。

关于口型有很多争议。有人说这个对有人说那个对。但是在我看来,嘴型是一种追求完美声音的一种途径,每个人有每个人对完美的理解,所以每个人说的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对,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尝试,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争来争去谁一定对谁一定错。 sax是由于被卡子固定在一起笛头和哨片由于气流的运动产生震动而发声的。但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管只往里吹气我们就会发现没有控制的声音干巴巴的象驴叫一样漫天飞。这不是我们想要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哨片只震动一部分以产生我们想要的优美音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要震动的那一部分含在嘴里,然后上牙固定住笛头,嘴唇包住下牙,sax管顶住牙加以固定控制它的震动。

最后要说的就是下唇了,古典sax演奏中下唇应该是薄薄的,这样就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下牙对哨片的压力,最重要的就是震动需要一个坚实的支撑来增加它的灵敏度。这样一来下牙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哨片和牙之间有非常厚的嘴唇垫着,那就如同三级跳最后一脚踩进沙坑。再怎么努力你都跳不远。如果嘴唇很厚,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嘴角象两侧拉,使下牙上的嘴唇变薄。如果单纯的往两边拉你会觉得很累,而且不自然,现在要做的就是嘴角象微笑一样微微翘起来,这样既有助于成型又省力。薄薄的下嘴唇控制起来就灵活了吗?其实也不完全是。很多朋友演奏的时候如果照镜子会发现自己的下巴象核桃一样堆在一起。如果那样演奏势必会被下唇更大的压力,而且支撑哨片的中心从下牙又转移到下巴上,这样一台大功率起重机又掉进沙坑里了。所以平坦的下巴也很关键。口型的作用其实和卡子一样,是控制哨片的震动的。所谓控制哨片震动当然要有一个良好的支撑,下牙用来使震动容易控制,那如果没有一个牢固的力稳定住笛头那下牙的控制如何实现?所吹sax的时候上牙一定要顶住笛头。有一次在王恒老师那里上课,有个考生因为笛头上没咬出坑挨骂。没咬出坑就说明上牙没有固定住,没有支撑好。多说一嘴。笛头还是省着点用,推荐大家使用牙垫。

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上下牙平齐,微笑的嘴型,平坦的下巴,上牙一定要固定住。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建议大家照镜子吹。注意仪表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嘴型不走样。

总体归结下面两点:

1.演奏的时候,口型类似微笑时的状态,下唇微微包住牙齿,两腮紧贴在牙床上,注意上牙不要咬笛头。下巴下垂微微前移,嘴唇裹住笛头,力量不要过大,只要笛头周边不漏气就可以了。

2.含笛头的位置:由于每个人嘴唇的大小薄厚各有不同,牙齿的长短与整齐程度,以及苗头型号也不同,含笛头的多少当然也各异。含笛头的多少以找到最佳震动点、发出理想的声音为原则和目的。先从笛头前端少含试吹,逐渐往后一点点多含试吹;然后,再从笛头后端多含试吹,逐渐往前一点点少含试吹,就是找到了最佳振动点,即可固定合笛头的位置。

三硬件

最后影响银色的因素就是乐器以及配件了。采用好的乐器非常的重要,经常地维护乐器也是非常必要的。从学习开始就获得一件好的乐器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底于采用品质低劣的乐器在学习中和听觉上所带来的危害。我们经常听到的“还可以凑合着来继续学习”的说法应该被宣告为是不合理的。从学习的最开始,学生就应该拥有一件“质量优良可以保证继续学习”的乐器。有的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面对的是连他本人甚至都吹不出一个音节的劣质乐器。不难想象,在此情形下,学生可能苦干几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进而影响到他的口型,演奏的热情,以及周围人们对他的印象。

1,乐器的结构

A,金属。乐器的厚度和强度是否能足以保证乐器不易弯折。(某些“不标准”的乐器采用很软的金属制造,以至于使用拇指既能在上面压出陷窝。)机械系统的品质看起来是否牢固,机械性能是否优良。在正常压力下,键子不应弯曲。

B,键子软垫。软垫看起来是否整洁景致,安装是否良好。软垫周围的印痕是否能准确地接触音孔中心。如果软垫有共鸣器,它们是否紧贴和贴平。

C,噪声。是否能听到金属碰金属的咯哒声。只要市听起来不正常的噪声都应予以校正。D,机械动作。每个键子的张力是否相同。弹簧张力在一般情况下是否看起来太强或太弱。每个“键架”中的键子离音孔的距离是否相同。所有键子是否贴音孔太紧或离的太远。不同产品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微笑的差别,但优秀的修理手可以在这方面告诉你一些中肯的意见。软垫在音孔上面的高度对于音准和音质有着直接的关系。憋闷,呆滞的音质表明机械装置的动作贴得太紧,而带野味,开放性的声音则提醒你的机械装置的动作抬的太高。

E,弹簧张力。某些键子的动作是否出现拖沓的倾向。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可能是弹簧较软或者是弹簧受枢纽束缚。放开键子后是否还有音的“反复余震”,将手指放到键子的侧面进行这方面的试验。键子到达形成的高点时不应弹回。任何弹回的动作都可能是弹簧较软或不适当的缓冲装置造成的。如果弹簧较软,必须果断地将其黄掉,且不要采取增加弯度以加大张力的办法,因为单纯增加弯度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

F,滚轴。滚轴来回转动时是否流畅,不卡壳不抖动。

G,键子枢纽。键柱和连杆之间不应有间隙。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检查。这一部位十分重要,因为任何间隙都会妨碍电子均匀平整的就位于音孔之上。假如存在纵向的间隙,就会暴露出乐器结构方面工艺粗糙的质量问题。单凭此点,就可以拒绝购置这件乐器。

2演奏测试。

A,渗漏测试。萨克管至低音区Bb音间的每个音发音是否容易。按住#G(键并演奏低音区的F--E--D--C音。这些音的发声不应有差异。测试这些音时试用很轻的力度演奏。试用1--4指法(高音键,左手食指键,右手食指键)演奏中音区的 Bb音,并和采用另一种混合指法(bis)演奏的Bb音进行比较。也许在音质方面有些微小的差异,但发声的反映应该是相同的。

B,音准。如果萨克管存在任何形式的渗漏,那么检查它的音准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当你确信所有的软垫盖合良好时,可实行下列测试。对照A--440的高音认真调音。使用诸如频闪观测器之类的电子装置对调音十分有益。注意乐器暴露的问题可能不完全,如有可能再试验时,求得其他萨克管手的帮助。

C,发音。这是一个需要征求专家意见的问题。乐器的所有音域发出的声音是否均匀一致。在乐谱第三间的C#音和第四间的D音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音质变化,但是,某些乐器比起另外一些乐器来,此种现象更易为人们所察觉,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应该认真看待了。试从乐谱第四间的E音向上至高音区的C#音演奏半音阶。演奏时,不要改变口型或气流,仔细审听每个音。看它们的音质是否均匀一致。再请另一演奏者采用他自己的笛头做同样的试验。稍微移动以下位置判断此点,在这种情况下,乐器本身的真实声音会被较好地判断确定。在音准和发音问题上,应征求多方面的意见。

D,音量的平衡。音量的输出是否均匀一致,或者,是否出现了一个音强,而另一个音弱的现象。测试时不要迁就或压迫气流。试采用所有的力量演奏,特别是一个P和P的力度。也要采取离开一定距离审听的方法。

E,房间。如果有可能,在同一房间里实验多支乐器,因为这样可以做大量的声音测试。在某一房间中发音大致的萨克管有可能在另一个“有活力的”房间中发出很有共鸣的声音。F,对音。无论音准检查的结果怎样,所有乐器都要采用同一音高对音。当选择一件新的萨克管时,注意你可能还受到前面那件乐器的影响,而且已经记住了某些偏爱的音。这些音一直“吹奏”了很长时间,以至于演奏者可能意识不到他将原来使用的乐器上的调整方法转用到了新的乐器上,结果,造成了音高因素使用的混乱。除了采用你的笛头之外,还要用乐器自身配置的笛头或许在音准和声音的均匀一致性方面效果更好些。

G,用过或重整过的乐器。一只好的已经用过的乐器常常优于第二流或者第三流的新制成乐器,但是,必须要谨慎地挑选它们。在此再次提醒大家,此时绝对有必要听取随行的内行人的忠告。千万不要购买那些磨损严重,只经过表面“修理”的,仅仅因为它是名牌的萨克管。它可能看起来是新的,但仔细检查之后,就会发现它那磨损严重,不能再做调整的机械部分的致命弱点。

H,完美的萨克管。目前还未问世,鉴于声学方面的问题,也许它永远不会出世。因此,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仍需要通过认真的挑选和良好的音乐判断为自己谋得可能是最佳的乐器。时常上有几种优良的产品。同一厂家制造的和型号相同的乐器只有微小的质量差别,但是,在做出最终的决定以前,要尽可能地多做一些工作和常识。一只优良的乐器应该能够通过上述“所有”步骤的测试。

感谢:

中国管乐论坛

《萨克管演奏艺术》拉里 蒂尔

音乐小百科 萨克斯管 (荷兰) 雨果·平克斯特波尔 [著] 上海音乐出版

陆廷荃--《乐器》

特别感谢我的恩师: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硕士生导师-----李雨生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