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院或是小診所每次開的藥都特別多,都沒有吃完過,但是每次開的藥有特別貴?

譚語菲


以藥養醫,這個現象仍然很大程度存在著,併成為行業的“規矩"。

在醫改以後,很多大醫院的醫生開處方,期間的收益已經在逐漸減少,也就是不再像以往賺那麼多的藥品提成;而在小診所,醫生往往掛號費極低甚至免掛號費(醫生自己當老闆那種),所以藥品如果沒有和藥店的價差,再不開一些量出來,診所不賠錢才怪。

這裡面,其實患者是可以討價還價的。比如問詢清楚醫生開藥可用的時長,比如醫生開一週的藥量,是可以商量少開幾天的量的。

但現實情況是,很多藥品都是成盒包裝,在很久很久以前,醫生開藥還有那種開多少粒的情況,現在幾乎都是成盒售出。

結果怎樣,吃幾天好了,剩下的藥物在家裡藥箱子堆了一種又一種,煞是麻煩。以後即便再產生類似症狀,也不該隨便服用。

醫生可不可以按片開藥,可以!但誰願意呢?


遼瀋名醫


第一個是因為一種疾病的發生原因都不是單一的,比如發燒是疾病的本身症狀溫度高,引起的原因可能是扁桃體發炎,所以除了退燒藥以外,還要有消炎等其他藥物,所以藥每次開的多,至於價格貴,那就是中國醫療的制度問題。中國是以藥來養醫生。專家掛號費便宜,不足以夠醫院的各項費用,所以藥品價格就貴。


OTC醫藥1


看了個別評論,心中沉重,個人認為問題出在治療階構不合理。無論醫者,患者均陷入以藥養醫這一怪圈之中。醫療中醫生操作無真正價值體現,只能以藥求生存求利益。病人就醫過程中無論處在何種方式,在現代社會中是以個人為中心取得治療方式。這種架構是社會進步,也是一種悲哀。醫患之間雙方無本性信認,僅是經濟紐帶。尊重,成為虛擬的詞語。中央解決了根本了嗎?NO!


用戶6870476185


其實你知道醫院大夫開藥一般都是處方藥,跟他們業績有掛鉤的,藥品的黑色鏈也是驚人,一般普通幾毛錢,幾塊錢藥能翻倍至少3倍,你想想這方面的利潤大致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