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願意贍養父母?

老農民說事


我的老家在農村,我的許多親人們都生活在農村。在平時與他們的互動中,我經常聽到一些關於農村養老的話題,我將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寫出與大家分享!



農村人不願贍養父母這個問題,現在在農村有這種情況,但不普遍。

記得二十幾年前,我的一家親戚幾兄弟還在為贍養父母吵架。原因是其中一個不願意一年出贍養父母三百斤大米,十斤食用油給另一個兄弟。

當年農村條件差,沒有自來水,吃水還靠人去很遠的水塘挑水飲用。他們的父母自然不能分門立戶單過,只能依靠其中的一個兒子生活。

農村老人無社保,父母考慮到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分家時自然要偏向那個自己將來要依靠的兒子,其他的兒子自然心有不甘。

要知道當年的農村沒有別的收入來源,僅僅依靠幾畝薄田來養家餬口。農村分家時的主要財產是:幾間瓦房、一頭耕牛和幾畝薄田。


房子只可能給一家,地也是按人口分,耕牛公用。老人養老依靠哪個兒子,自己的那一份田地自然要歸在那個兒子的名下。

可以說當初一家幾個兒子的家庭,被分出來單門立戶的兒子一家生活非常困難。他們除了分得一家人的口糧和幾畝薄日和幾百元的安家費外,別的什麼也沒有。

一個新家的重新組建,真的是債務累累,還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舉步為艱可想而知。

年底涉及到養老的口糧及食用油等錢物時,新怨舊恨讓剛剛成立新家庭的兒子媳婦自然不願去付出,每到年底就經常會上演家庭式武打劇。所以當年每到年底時,也是村幹部和各門戶的前輩門最繁忙的時候,他們要走鄉串戶去做養老調解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人的收入漸漸有了新的來源,農閒時外出務工,自己販賣農副產品,走出家門去做經營……讓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農村人的養老觀念也在發生改變。

現在的農村老人在家幫助自己外出務的孩子管理田地,養育孩子。他們的子女們年輕時放心在外打拼,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



近幾年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惠農政策,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養老社保的推廣,國家對城鄉老人的生活補貼……讓農村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負擔也越來越輕,經濟收入越來越高。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讓農村人對贍養老人的觀念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尊老愛幼為榮,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得到了子女的善待和贍養!

我們欣慰的看到,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農村人不願贍養老人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越來越多的老人得到自己的子女贍養!

我是凌晨新語,希望能幫到你!


凌晨新語


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願意贍養父母?我本不想答此題,但覺得這道題很有抵毀新時代農村人形象的含意,我本農村一平民,據我所見所聞,農村人基本沒有不贍養父母的。只有條件好和條件差的分別,中國自教育改革後,對學生的思想品質教育早己提高到一定的水平。這些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目前己成為農民的主流。就拿進



城打工來講,有幾人逢年過節不回家看望雙親的?不管錢多錢少,又有幾人是空手看望父母的?而作為農民的父母親一般都會很體貼自己的兒女。他們即便接受一塊水果糖的孝敬也會感覺滿足。這叫父慈子孝。當然,作為農民,在金錢和物質方面是趕不上城裡的大氣。因為他們上有老要孝,下有小要養。再說出外打工不能象城裡人天天孝於膝前,那是生活所迫,是無奈。不但如此,就連過去的婆媳如水火的關係,近些年來也得到了質的改變。我舉一例:過去父母有病住院絕大多數是女兒服



侍。而近年來成了絕大多數是兒媳服侍。更別說贍養了。現如今,農村生活基本走上了富足水平。加上老人勤奮,要求低,易滿足。所以,基本上沒有拒絕贍養父母的不孝兒女了。當然我只是說基本主流風氣。並未絕對說沒有,這和城裡是一樣的。因為我親見過城裡兄弟三個,而無人願意贍養老人的事實。希望日後大家不要再把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強加給農民!因為仙,聖。不全出自城市。


朋友220436800孫國明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高,農村也都開始蓋上了二層樓房,並且也買上了私家車,生活的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們依舊要看到的是現在的農村依舊有很多的不孝子,這些人就是捨不得在老人身上投入太多。這些人明明有錢,為什麼還不肯贍養父母呢?

1.老人的積蓄不多

大家都知道,如果老人有家產的話,那子女都會爭著搶著去孝敬老人,這樣的話就能夠在老人百年之後分得一筆家產。但實際上農村的老人一般沒有太多的錢,這樣一來子女也就不肯贍養,認為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2.老人對兒女偏心

大家都知道農村的老人一般都會有好幾個子女,但這些子女卻並不會想著贍養老人。因為子女都會認為,老人對誰比較偏心,在子女分家的時候也就出現了分配不均的情況,這樣一來家庭關係上也就變得異常尷尬。分得少的自然不情願贍養老人,分得多的認為大家要一起贍養,這樣一來大家都不去贍養。

3.子女的壓力大

還有一部分子女,他們的生活壓力比較大,這些人的孩子正當結婚的時候,所以對金錢上比較看重。因此子女就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沒錢,對於老人自然不能 盡到贍養之情,這些都是自私自利的做法。

4.道德的缺失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社會一心向錢看,所以很多人都會常年在外面打工,他們吃飽喝足了就不想著自己家中老父母。主要的原因還是現在社會上普遍的道德缺失,大家太過於物質化了,因此孝道也就成為朋友圈裡的雞湯。

正因為以上的原因,農村的老人養老問題也是一大考驗,但老人的法律意識比較單薄,不懂得拿起自己的法律武器去爭取自己的養老權益,大家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我是農村的,絕大部分家庭在贍養老人這一塊做的還都不錯,我發現身邊,大部分不願意贍養父母的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孩子一多,矛盾也多,比如分家產不均等啦,比如老人給他帶孩子沒給我帶啦等等,甚至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也拿來當做不贍養老人的理由,兄弟幾個有的竟當街動手打架,看得讓人憤怒。我家後邊有一家弟兄3個,家境在村裡面都屬於中上等吧,但卻一個賽一個打罵老人,並不讓老人住家裡,他們老孃被氣的臥床不起,只能他爹伺候,後經村大隊調節,3兄弟同意輪流撫養,不過讓人心寒的是,其中一個竟讓老人住到大門過道里,幸好老頭兒身體好,用平板車改裝了一個床鋪,每天推出來曬太陽,給老伴翻身接尿,做的讓人感動,最感動地是這一伺候就是10年,在去年離世。我想要不是老頭這樣無微不至的伺候,估計大娘早就走了。最最讓人可敬的是,在大娘走後不到半年,大爺也離世了,這真是讓人明白了什麼是老伴。後來他們兒子大張旗鼓的辦喪事,吹啦彈唱,花了不少錢,背後不少人罵他兒子,人都死了花再多錢有啥用。我只想說,人在做天在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無論有怎樣的原因,都不能作為不贍養老人的藉口。


小傻走世界


在農村中有一些人不願意贍養父母,首先要說明的是很少一部分人不願意贍養父母,因為農村裡面才是中華美德傳統保留的地方。如果說農村人不願意贍養父母的話,估計城市裡面早已經炸翻天了。

總的來說不願意贍養父母的話應該是有原因的,否則作為一個農村人基本不可能會不贍養父母,哪怕是再窮也不能說部隊父母進行贍養的義務。

不贍養父母的那些人應該是有很大的願意你的;

第一種;自身都沒辦法處理好的

也就是說自己都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的,這種人是根本你沒有辦法對父母進行贍養義務的。這些人常見的有天生殘疾的,或者後天不幸事故等等,但是我們說知道的這一類人比較多。

第二種;犯了刑事沒出獄的,或者逃犯

說道不贍養父母的應該有有這一類人,進去的我們不說,我們所說逃犯,這一類人是放下了大事,然後一走了之的人,他們要逃避面對法律的裁決,所以只能夠逃到一個美人找到的地方,這樣子的話也要丟下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顧了。

第三類;患有精神病或者其他的

這一類人,平時看起來還是正常的,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會突發病情,比較危險等等這些敵人也是不會贍養老人的。

第四;就是這些兒女已經喪失人性了

農村裡面,有很多都是生了很多個子女的,但是由於不團結,得到了父母的老年的時候,就左右掙執的,互相推脫不願意贍養老人。

所以以上這些就是我們在農村裡面常常能夠看見的地方,也能夠看到這一方面的人還是比較容易見的到,。否則作為一個農村人,哪怕自己的少吃點少喝點哦會把父母安心送終的。

閱讀是一種品質,分享是一種美德,分享知識,幫助更多人!悟空問答是為所有人服務的平臺,請點擊分享、轉發、點贊、關注!悟空問答,與你一路同行!


懂農帝


中國優良傳統是百善孝為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村年輕人都往大城市裡去打拼了,就剩下家中年邁父母,靠著幾畝田地養活,父母都不希望給在外打拼的子女們添麻煩,造成負擔,都對子女們稱自己過得如何的好,父母是最偉大的報喜不報憂。



有些大學生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是農村人,怕別人嘲諷,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故意跟同學說自己家是多麼的富有,或者是說自己父母是哪個大城市的人。當從大學畢業後,在農村的父母是多麼的高興與自豪,因為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了,一般虛榮心很強的大學生娶媳婦時,都不不願意讓她知道自己父母是農村人,甚至不願寄錢回去給年邁的父母,父母含辛茹苦養大我們不容易。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成人,卻還有寄生蟲,啃老族。父母一把年紀年紀了,還要養這些啃老族,這些啃老族在傢什麼活都不幹,還以不勞動為榮,真不知可恥。

在農村很多在沒娶媳婦之前,對父母是千依百順,什麼活都爭著搶著去幹,父母看著心歡喜,自從他們討媳婦以後,就完全變了個樣,對媳婦言聽計從,什麼活都讓父母幹,而且還給他們吃最醜的伙食。如果是幾兄妹的那些相互推諉。生怕自家吃虧,覺得父母年邁了,留在家裡只是一個累贅。都不願意為父母多花一分錢,父母看著心裡是多麼的不是滋味。

我認為父母撫養我們是多麼的不容易,受了多少苦與委屈,我們要記住父母的養育之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願天下父母心,都有個好的回報與歸宿!


嚋影風雲


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願意贍養父母?

首先我表面一個觀點,不贍養父母並不是農村人的專利,城市裡不願意贍養父母的也大有人在,為什麼這些人會不願意贍養父母呢?我個人認為原因有如下幾個:

第一個原因: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感恩精神的缺失,把父母看成了負擔!

第一種類型:與父母有怨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對待孩子確實不夠關愛,也沒有履行好自己的撫養義務,這種家長撫養長大的孩子與父母的感情基礎不會太深厚,當然這種家長培養的孩子有感恩之心非常孝順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因為埋怨而造成不願意贍養父母的也有不少!

第二種類型:埋怨父母偏心,一味地要一碗水端平

這種情況在子女比較多的家庭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子女沒有感恩精神,只看到了父母偏心的一面,沒有看到父母操心自己的那一面,由於感覺偏心對父母存在不滿,成年後過分要求大家一碗水端平,如果小家庭之間你推我、我推你造成無人贍養,或者有的贍養有的不贍養,說到底還是對父母有埋怨。

第二個原因:因為窮,自身難保,沒有能力贍養

無論是農村裡還是城市裡都會有許多低收入人群,他們自身難保無力贍養老人的也有,相對來說這種原因造成不能撫養的更能得到社會大眾的同情,也是社會資源需要幫扶的對象!


心安理得君


我也來說說我的故事吧(這是我家裡發生的事情,是千真萬確的人生經歷)!我的父母是1949年生的人,兩老都屬虎,(婚姻八字裡說是一山不容二虎)記得小時候哥,姐,還有我就沒有生活在美好的家庭環境裡,我哥常年就生活在家暴,摧殘,折磨的道路上成長起來,後來娶媳婦生孩子了,他兩老又用盡所有的方式折磨我哥一家人,致使我嫂子在生二胎時死亡,後來相隔兩年左右又娶了一個二婚的,然而到現在也是如此。我姐麼因學習成績好,考出外面工業大學而在城裡買房買車結婚自己過日子去了。相對我來說,小時候的事我不想在提起,因為畢竟他們是我的親生父母,我以為他們現在已經老了,什麼事兒也應該有個收緊了,可是我萬萬沒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狗改不了吃屎),我都已經結婚生子了(兩個男孩),在我們艱苦努力,為將來的人生道路上拼搏奮鬥時,又因他們兩老口子的德性把我們弄得妻離子散(17年12月底離婚的),我也不知道我這輩子欠他們什麼,也不知道他們生了我們子女而把我哥倆弄到什麼樣子他們才心甘情願,在此作者提的問題,我應該有業務瞻養那個沒心沒肺的父母嗎?


失敗是成功之母TT


有些農村人不願意贍養父母,就如有極個別的城市人不願意贍養父母是一樣的,但這畢竟是少數人,城市人一般具有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工作單位離家又比較近,所以孝順父母比較方便,但也有一些人比較任性,和父母脾氣不合,或者經濟收入低,也出現一些不願意贍養父母的情況。農村身強力壯的人,進城打工,長年累月不在家,掙了錢,把錢寄回家,這裡面也有父母的,他們不會放棄父母,父母年歲大了,走不動了,爬不動了,他們不會視而不見,因為父母把他們從小養到大,也是不容易的,逢年過節也會看望父母的,農村裡有條件好的,也有條件差的,好的,就多出點錢,困難的就少出點錢。總之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會讓自己的父母冷著餓著。那麼農村人有沒有不願意贍養父母的呢?肯定的說是有的,因為十個手指頭伸出來也不一樣齊,總是有一些品行差的人,對自己的父母不聞不問,但這畢竟是少數人。


俏也不爭春


在我們從小的教育裡,孝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持續了幾千年沒有改變。“百善孝為先”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卻不願意贍養父母,這種情況尤其農村更甚。說實話,挺讓我心寒的,所以我大概分析了這些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人這麼沒有“良心”呢?

首先,養老成本大。在農村,子女要外出打工賺錢,老人就無人照顧,如果說送到養老院,農村又經濟落後,沒有像樣的乾淨的設施齊全的,送到環境好些的那價格又可想而知。而且,老人年齡大了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至,醫療費用將會是一筆非常非常巨大的開支。子女收入又少…

接著,子女太多,互相推諉。農村人生孩子普遍生的比較多,他們想的是以後給自己一個保障。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就來了,子女太多也是一種弊端。他們會互相推卸這個責任,大概都想的是,這件事憑什麼讓我來承擔?這就是人自私的天性。

最後,農村素質偏低,法律意識淡薄。我國的《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輔助的義務。”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我們都知道,農村的受教育程度遠比不上城市,這就是經濟問題。教育程度低那素質也就不會高。但是這條我想說明的是,雖然法律意識淡薄,但是我們流傳了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你怎麼可能不清楚?這可以是理由也不能是理由。

說了這麼多啊,雖然我給他們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我從心底裡還是很譴責這種行為的。畢竟父母含幸茹苦把你撫養大,把你養大成人,花費了他們多少時間和精力在你身上?在父母沒有能力的時候,子女的贍養義務是社會責任,不可推卸。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能夠引發我們的心靈觸動,否則,“子欲孝而親不在”將會成為許多人永遠的痛。我希望那些人知道,最愛你的人只有你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