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會引起皰疹性咽峽炎?

為愛等待2017


脾氣小姐得過這個病,我從家長的角度告訴你,原因就是不洗手,不洗手,不洗手。

得病的時候是在秋天。確診前幾天,偲偲得口瘡了,面積還比較大。好了之後沒幾天就發燒了,與一般感冒不一樣,高燒不退,美林泰諾林都不管用,比較沒有精神。這是讓我最擔心的地方。到醫院,大夫看了一下喉嚨,就開始翻看她手心(後來才明白大夫是要觀察是否手足口),直接告訴我是皰疹性咽頰炎。開的藥基本上就是消炎藥和退燒藥。幾天後,燒退了,看起來嗓子也不疼了。

病後,我的總結就是,不愛洗手就愛得病。口瘡也是她不愛洗手,又愛摳嘴造成的。發燒如果不退,且精神不好,一定要及時就醫。尤其是不會表達的小孩子。大孩子得咽頰炎可能會告知家長嗓子不舒服,小孩子就只會哭,異常只能靠家長自己觀察。


偲偲我有多愛你



皰疹性咽頰炎是一種由多種(型)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以發熱、咽紅、咽痛、上顎粘膜水皰為主要症狀的嬰幼兒期的常見傳染性疾病。在夏、秋季節流行,冬季也會有發生。主要發生在1-7歲的兒童,但其他任何年齡也可能發生。病程為7~10天,傳染性較大,常可在託兒所、幼兒園形成小範圍的流行。

與其他病毒感染一樣,皰疹性咽峽炎是自限性疾病,並沒有特效抗病毒的藥物,也沒有特別針對他的疫苗,家庭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沒有合併症的患兒可以在家治療護理。如果持續高熱、潰瘍不愈等要考慮就醫,一旦出現嘔吐、頭痛、精神萎靡等症狀,要儘快就醫。


平時要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並講究個人衛生。室內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教育孩子不吃生食,不喝生水,飯前便後、外出回家要及時洗手;另外儘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減少被感染的風險。同時要注意健康均衡的營養,生活規律,保持充足睡眠,好的免疫力能更好抵禦疾病。

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情較輕,國家沒有將其列入傳染病防治法。即使禁止所有有症狀的孩子去上學,也無法控制群體感染,因為在群體中,隱性感染者往往才是主要傳染源。儘管患兒在症狀消失以後還會通過唾液、糞便等排出病毒,但目前認為患兒在症狀消失後復學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換個角度講,家長們需要能接受一個事實:送孩子進入托兒所和幼兒園的這幾年,孩子就會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種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無論是隱性感染還是感染髮病(常見病一般都不嚴重),就當是免疫接種了,孩子的免疫功能會在與病原微生物的“鬥爭”中逐漸完善起來的。



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皰疹性咽峽炎是多發於7歲以下的兒童的急性傳染病,多由柯薩奇病毒引起,兒童出現體溫高於39度、咽痛、咽部出現灰白色皰疹周圍有紅暈類似口腔潰瘍(但是皰疹不出現在口腔部,這是另一種疾病,叫皰疹性口炎),具有很大的傳染性,但是既然是病毒引起的肯定有自限性,7天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皰疹性咽峽炎常常是手足口病出現的前兆,家長一定要多多注意。那麼,這種疾病是怎麼引起的呢?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既然皰疹性咽峽炎是發生在上呼吸道的傳染病,肯定可以通過泡沫傳播,經常就是幼兒園有一個娃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那麼,一天內,與他接觸過的別的小朋友也會出現同樣的症狀。所以,在流行性疾病發生期間,家長就不要讓小朋友去幼兒園了,在家避避風頭。同時,也要避免溫度變化引起的感冒等。

2、飲食生活習慣不衛生,很多小孩子吃東西前不洗手,瞎吃亂吃,經常吃街邊小攤,衛生條件跟不上,就很容易拉肚子,誘發體內的腸道病毒,出現皰疹性咽峽炎。

預後方面,皰疹性咽峽炎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這是一種腸道傳染病,容易引起心肌損傷,所以感染這種病毒的患者,一定要查心電圖及心肌酶譜,評估是否引起心肌炎,及早干預治療。還有,常見的引起手足口病,早治療皰疹性咽峽炎,也利於對由此而引發的手足口病的治療。


杏花島


皰疹性咽峽炎通常以急性發熱、咽痛起病,在出現症狀前有2~4 天的潛伏期,熱度可為中低等發熱或高熱;該病的典型症狀是咽峽部皰疹、以及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口腔咽峽部是指扁桃體及其周邊。

由於潰瘍,患兒可表現出咽痛、據食等。該病具有自限性,大多數患兒症狀較輕,1-2周自愈,少數病例可出現高熱驚厥、腦炎等併發症。該病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多發於低年齡段兒童,臨床表現為主要為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性潰瘍。

能夠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體較複雜,包括多種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包括多種亞型)、埃可病毒等;與引起手足口的病原有重疊。其中EV71(一種特殊的腸道病毒)感染者可能出現重症感染。皰疹性咽峽炎全年都可發生,發病高峰為5-7月。手足口病患者、皰疹性咽峽炎患者以及隱性感染者(感染了病原體但不發病、沒有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都可以是該病的傳染源。

傳播途徑以糞-口途徑為主,密切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口腔皰疹液、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皰疹液、或者被患者皰疹液、口鼻分泌物或糞便汙染的物品等)亦可傳播,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在幼托機構等兒童密集型場所可引起聚集性疫情。因此,患病兒童必須隔離;幼托機構、早教機構等兒童較為集中的單位應開展入園(託)晨檢,流行期加強衛生消毒工作。


藥事健康


提起皰疹性咽峽炎,這個名字一長串還陌生,不過若提到“手足口病”大家就不陌生了吧!而這皰疹性咽峽炎其實也算得上是手足口病早期症狀了,它們都是由同一類病毒引起的。前者以咽部出現皰疹,也就是我們說的水泡,伴有疼痛,甚至出血為主要症狀,後者病變主要在四肢及口腔。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感染人體引起的,高發於兒童,多在夏秋季。這些腸道病毒,隨著大便排出體外之後會跑到空氣中,很容易就在我們呼吸的時候隨空氣進入人體;也可以汙染食物,隨飲食進入人體;甚至停留在衣物、用具之上,經手觸摸之後,小孩子喜歡咀嚼手指,隨即感染。因此,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

1. 患者自身免疫力過低,抵抗力差。一方面小孩本身就嬌嫩,免疫力就低下,故容易被感染;另一方面,就成人而言,過度勞累、身體受涼等等,抵抗力突然降低,給了病毒可乘之機。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多發於夏秋季節(夏秋季天氣變化大,容易受涼,病毒也容易傳播)

2. 不潔的生活習慣。小孩子多喜歡四處活動,東摸摸,西蹭蹭,手上難免會接觸到病毒,小孩子還喜歡咀嚼手指,感染幾率大大增加。同時,由於成人抵抗力強,可能成人從外界接觸到病毒之後,回家傳染給了小孩兒。

因此,一旦發現周圍有人得了皰疹性咽峽炎或者手足口病,一定謹記:遠離。尤其是小孩子,出門在外記得做好基礎的防護,比如口罩。家裡可以備洗手液,成人回家接觸小孩之前先洗手,換衣物。夏秋季儘量不帶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儘量減少外出就餐。

顧小花

Suin

Apple·蘋


知麻糖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一般在7歲以下的兒童發病較多,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免疫力和抵抗力較低。皰疹性咽峽炎患者發病時會出現突發性的高熱(大於或等於39度)、並且伴隨著咽喉痛,咽峽部長出類似於口腔潰瘍的黏膜皰疹,傳染性很強,感染速度也很快。

皰疹性咽峽炎這種疾病的傳播方式主要通過接觸性傳染和胃腸道傳播,也就是糞-口傳播,因此,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的第一個原因是與皰疹性咽峽炎患者有直接或間接的接觸,直接性接觸。這裡多數以皰疹性咽峽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飛沫、皰疹液、糞便為傳播途徑,間接性接觸是通過接觸被汙染的身體部位、衣物、食品、公共設施等,從而引起自身的病毒感染。

第二個原因是兒童的飲食生活習慣不衛生導致的,如吃了帶有細菌的食品,亂吃零食,常喝生水等不良習慣引發的腸道病毒感染,從而引起皰疹性咽峽炎。

所以,大人在照看兒童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兒童勤洗手、愛乾淨的良好習慣。在傳染性疾病的高發時期,切勿經常去人多密集且空氣不流通的的公共場所,避免被感染。同時,儘量少碰或不要觸碰公共設施,觸碰公共設施後要記得清潔雙手或消毒殺菌。經常和兒童有直接接觸的物品例如兒童玩具和餐具以及其他兒童用品,要定期消毒並保持清潔。不吃不乾淨的食物,多喝開水或溫開水,不要給兒童亂吃零食。

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尤其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危重症的診療。


醫聯媒體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多數為柯薩奇A組病毒所引起,偶爾也由其他腸道病毒所引起,多發於夏秋季,好發於1-7歲的學齡前兒童。常常驟起發熱(高熱,甚至會出現熱性驚厥)、咽痛,皰疹主要發生於咽部和軟顎,有時見於舌,但一般不會累及齒齦和頰粘膜,查看口腔內,咽顎弓、軟顎、懸雍垂等黏膜上,可見數個至十數個2-4mm大小灰白色的皰疹,周圍有紅暈。由於咽部充血、疼痛,寶寶會因吞嚥痛和吞嚥困難,而出現流涎、拒食、厭食或進食時哭鬧、煩躁不安等現象。該病潛伏期為2-4天,病程多數為1周左右,常無全身症狀,或全身症狀一般在4-6天后自愈。

皰疹性咽峽炎雖不是法定傳染病,但也是具有傳染性的,主要通過接觸傳染、糞口傳播,因此在育兒過程中,加強應要寶寶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少帶寶寶去人多空氣相對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少讓寶寶亂摸公共場所的娛樂玩具,自家的寶寶玩具也要勤消毒,這樣可以降低寶寶患皰疹性咽峽炎的機會。

皰疹性咽峽炎為自限性疾病,患病後主要以對症治療和加強護理為主。該病有個特點為高熱,如果寶寶體溫未超過38.5℃,家長可採取溫水浴、溫水擦洗、退熱貼等物理降溫,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8.5℃,為防熱性驚厥,可予以藥物退熱。寶寶患皰症性咽峽炎期間,家長應加強家庭護理,讓寶寶注意休息、加強居室通風,多曬寶寶床上用品。還有,為了減輕寶寶咽痛,減少咽喉刺激,應讓寶寶清淡飲食,流質飲食,並多喝水,補充維生素類。

由於皰疹性咽峽炎的發病初期的症狀與普通感冒的症狀區別不大,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為防止延誤治療,因此在日常育兒過程中,家長如果發現寶寶出現發燒(高燒)不退,流口水、厭食或進食哭鬧,要引起重視,寶寶可能是患了此病,應儘早帶他去醫院診治。

另外說明一下,其實,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是一類病毒造成的,皰疹性咽峽炎僅僅是咽喉部分有皰,手腳沒有出現皰疹,如果手腳也出現皰疹,則是手足口病。


睿爸育兒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導致感染的病毒有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有直接感染的方式,或者在流感、肺炎、流行性腦膜炎的基礎上繼發了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的易感人群主要是1歲至7歲的兒童,因為他們的呼吸道的防禦能力較差,較難抵抗病毒的侵犯。一般情況下,當身體過度勞累、精神壓力較大或者外界環境突然變冷等情況,使自身免疫力下降,無法抵抗病毒的侵犯的情況下容易得皰疹性咽峽炎。如果本身具有易過敏體質,在接觸過敏原後激發身體內的應激反應也會容易導致病毒乘虛而入。

另外皰疹性咽峽炎是急性的傳染病,所以已經患有皰疹性咽峽炎的病人作為傳染源也要高度重視,他們會通過空氣、觸碰過的東西、公用的餐具等將病毒傳播給正常人。所以皰疹性咽峽炎的病人要及時就醫,並進行隔離,以免病毒的擴散。


KK健康


皰疹性咽頰炎發病的流行病史

1、腸道病毒天性耐高溫,所以往往在夏季和初秋的季節比較高發,目前隨著天氣變熱,皰疹性咽頰炎逐漸增加。

2、皰疹性咽頰炎主要病毒是:腸道病毒血清型是柯薩奇病毒A1、A6、A8、A10、A22,當然也有很少一部分為A16、EV71,後兩者容易造成流行和爆發。

3、嬰幼兒為多,大多小於5歲。

4、主要傳播途徑:

A、糞 - 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B、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接觸而傳播;

C、通過破損的囊泡液而傳播;

皰疹性咽頰炎主要表現

1、高燒、夏季高燒難退,沒有咳嗽流涕症狀,往往就要懷疑。

2、突然口水很多,吃奶減少,或者吃飯哭吵。

3、容易在第一個24小時發生驚厥。

4、早期第一天可能發現不了皰疹,而是頰粘膜有紅點,如果體溫反覆,口水多,厭食,主要動態來醫院檢查。有些小朋友發現了咽頰部皰疹,沒有發生手足部位皮疹,過了第二天就發現,所以皰疹性咽頰炎的皮疹需要動態觀察。

5、併發症不如手足口病嚴重,但也要警惕手不典型足口病僅僅表現為皰疹性咽頰炎。所以居家觀察,還是要注意孩子體溫變化,精神狀態等。

1、發燒對症處理。詳見以往文章或者視頻。

2、流質飲食,但飲食一定要冷,好在夏季,可以吃點冰冷食物,補充正常水分和能量基本需求。

3、無法進食的小兒,需要輸液補充能量和水分。

4、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

5、口腔疼痛可以口服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滴劑。

6、雖然皰疹性咽頰炎為自限性疾病,但因為病毒多樣性和手足口病具有交叉性,所以家長多一份警惕為好。

總之,炎炎夏天即將來臨,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發病會大大增加。做好個人衛生,用肥皂流動水洗手,早期隔離,大大減少傳染幾率,接種EV71疫苗是減少重症發生關鍵。(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皰疹性咽峽炎 我兒子21個月,第一次得是在去年夏天,我兒子九個多月的時候,因為是第一次得這種病,高燒連續兩天反反覆覆不退燒,什麼美林 退熱貼 退熱栓三管齊下都沒有用,最後去醫院一通的抽血化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鬧,我跟寶爸也眼淚汪汪的,但是當時沒辦法,只想著醫院讓怎麼做就怎麼做吧,結果醫院開了蒲地藍口服液,可是我兒子根本吃不進去任何藥,所以開始輸液,輸了第二天還是高燒,嚇的我們,準備轉院,結果有反應據說可能是要出幼兒急疹!當時我的心情已經說不出來啥滋味了,後來疹子出了一部分,也退燒了,嗓子也好了,我們第四天就出院了!所以我覺得醫院對我們來說沒有起到啥作用!!第二次咽峽炎,沒有信任醫院,身邊人有貼膏藥的,不打針,不吃藥 穴位貼膏藥,頭三天好使,後來就不起作用了,於是又差點進醫院,寶爸嚴肅的說,吃藥,結果吃了頭孢克洛 消炎顆粒,多喝水,噴的開喉劍,真的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