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出臺新規,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行為說不!

海东出台新规,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行为说不!

海东出台新规,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行为说不!

今年以來,海東市針對部分地區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攀比成風等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價值引領,採取有力舉措,積極組織廣大幹部群眾堅決抵制陳規陋俗,力促文明新風在海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海東高站位指導移風易俗縱深推進,研究制定《海東市關於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意見》,要求到2018年底,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最美鄉村”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形成“一約”婚喪喜慶村規民約;到2019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普遍建立紅白理事會、完善村規民約;到2020年,實現農村移風易俗工作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協調發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理事的社會風尚基本形成的工作目標。海東市循化縣以鄉鎮、村社動員會議,累計組織各類宣講大會71場次,曝光反面典型,群眾對移風易俗政策知曉率達90%以上。樂都區、互助縣通過編創舞蹈、小品、三句半、賢孝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宣傳引導群眾除陋習、樹新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精神基礎。

平安區、化隆縣、民和縣充分利用縣電視臺、微信等平臺,大力宣傳全縣先進模範,極大地調動全社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全市共發出移風易俗倡議書10萬份,開展各類宣傳活動2280場次,策劃公益宣傳廣告120條,在市縣電臺、報社和各種媒介刊播、推送宣傳內容4800多條,展演編排移風易俗文藝節目387場(次)。

同時,堅持把建立健全移風易俗體制機制作為活動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的基本抓手,將移風易俗納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和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內容,對縣(區)推動移風易俗工作進行排名通報。目前,全市建立紅白理事會等組織1073個,14個社區、962個村把婚喪從簡等移風易俗內容寫入《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文明現象和行為公開曝光45起,對民間婚介人員擾亂婚姻秩序、抬高婚嫁費用問題,採取宣傳政策、行政干預等綜合措施進行整治18起32人,問責11人,有力形成了震懾。

此外,注重培養和宣傳移風易俗先進典型,探索制定紅白喜事操辦標準和流程,並逐步向全市推廣經驗。循化縣明確規定穆斯林地區彩禮不超過12萬元,藏族地區彩禮不超過3萬元,漢族地區彩禮不超過8萬元,努力以新風良俗取代陳規陋習。互助縣將哈拉直溝鄉確定為縣級試點鄉鎮,白崖村等7個村為縣級試點村,開展試點先行。樂都、平安、化隆等縣(區)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積極開展“五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選樹了一批具有時代特徵的鄉風文明先進典型。移風易俗整治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婚事新辦434戶,喪事簡辦387戶,喜事小辦1480戶,簡化程序 575項,有效改善了以往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文明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