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出台新规,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行为说不!

海东出台新规,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行为说不!

海东出台新规,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行为说不!

今年以来,海东市针对部分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攀比成风等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价值引领,采取有力举措,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抵制陈规陋俗,力促文明新风在海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海东高站位指导移风易俗纵深推进,研究制定《海东市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意见》,要求到2018年底,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最美乡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形成“一约”婚丧喜庆村规民约;到2019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到2020年,实现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协调发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的工作目标。海东市循化县以乡镇、村社动员会议,累计组织各类宣讲大会71场次,曝光反面典型,群众对移风易俗政策知晓率达90%以上。乐都区、互助县通过编创舞蹈、小品、三句半、贤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精神基础。

平安区、化隆县、民和县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微信等平台,大力宣传全县先进模范,极大地调动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市共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10万份,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280场次,策划公益宣传广告120条,在市县电台、报社和各种媒介刊播、推送宣传内容4800多条,展演编排移风易俗文艺节目387场(次)。

同时,坚持把建立健全移风易俗体制机制作为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基本抓手,将移风易俗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内容,对县(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进行排名通报。目前,全市建立红白理事会等组织1073个,14个社区、962个村把婚丧从简等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公开曝光45起,对民间婚介人员扰乱婚姻秩序、抬高婚嫁费用问题,采取宣传政策、行政干预等综合措施进行整治18起32人,问责11人,有力形成了震慑。

此外,注重培养和宣传移风易俗先进典型,探索制定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和流程,并逐步向全市推广经验。循化县明确规定穆斯林地区彩礼不超过12万元,藏族地区彩礼不超过3万元,汉族地区彩礼不超过8万元,努力以新风良俗取代陈规陋习。互助县将哈拉直沟乡确定为县级试点乡镇,白崖村等7个村为县级试点村,开展试点先行。乐都、平安、化隆等县(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选树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乡风文明先进典型。移风易俗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婚事新办434户,丧事简办387户,喜事小办1480户,简化程序 575项,有效改善了以往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文明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