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如今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清朝之手呢?

種花家的老大哥


明朝亡於清朝有幾個原因。第一,正是明清在東北的戰爭,明軍節節敗退,才導致明朝開始徵收三餉,裁撤大量邊驛。由此才引發動盪,最終爆發了農民起義。

第二個原因是,明軍主力都是清朝殲滅的。從盧象升,洪承疇,祖大壽,一直到浙江戚家軍,都是滅於清軍。沒有清軍打擊明軍,李自成早就被明軍殺死多少次了。被清軍殲滅的明軍將領盧象升,祖寬,曹變蛟一直到祖大壽等人,隨便一個都對農民軍百戰百勝。

第三個原因是,李自成只是在松錦大戰,清軍全殲明軍邊軍主力以後,才有機會奪取北京。但是,40天時間,就被清軍反殺,一直追擊到湖北身亡。

清軍入關的時候,全國大部分地區,還都是明朝統治區,明朝皇帝還有弘光皇帝在南京繼位。江蘇,浙江,河南,四川部分地區,雲南,廣西,貴州,廣東,福建,湖南,湖北,江西等等省份,還都是明朝。

清軍入關以後,實際上是把關內三大勢力,南明,李自成和張獻忠一起全部消滅了。清軍殺了6個皇帝,包括南明4個皇帝,大順朝1個皇帝,以及大西朝1個皇帝。

很多人認為,明朝亡於內亂,清朝只是撿漏。但是,如果沒有薩爾滸戰役,廣寧戰役,遼瀋之戰,後金全殲數十萬明朝軍隊,明朝怎麼會開三餉,導致內亂?

沒有後來,清軍十多次大戰役,累計殲滅明軍近百萬,李自成又靠什麼衝進北京?光是1638年,清軍第4次入關,就擊敗明軍57陣,斬殺總督2名,生擒王爺2名,總督薊遼兵部侍郎吳阿衡倉促應戰陣亡於密雲。大學士孫承宗陣亡於高陽,總督盧象升罷職後陣亡於鉅鹿,孫傳庭下獄,才有了李自成的做大機會。


深度軍事





答:因為這些人的掌握到了正確的歷史觀,知道正義和公理。

那些認為明朝亡於李闖而非亡於清的人,要麼是太糊塗,受了別人的騙、上了別人的當;要麼就是太陰險,惴著明白裝糊塗,顛倒黑白、指鹿為馬。

為什麼這麼說呢?

明擺著,明朝就是被女真人不斷搞鬼、不斷折騰所搞垮的。

這一點,清朝人休想洗得白。

而當明朝防女真人、和女真人打仗,國庫見底、財政赤字,天災又不期然而至,終於導致西北亂民四起,結果,北京城在水深火熱、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失陷,崇禎帝駕崩。

但是,明朝就宣告滅亡了嗎?

沒有,國內絕大部分領土尚掌握在明朝政府的手裡,明朝軍隊,單單江南地區還保有一百多萬,其中的左良玉部數量有八十萬之多,此外還有分佈在東南沿海的鄭芝龍水軍、遠在雲南的沐氏所部少數民族士兵,等等。

而且,崇禎帝之後,明朝的大臣又相繼擁戴了弘光、隆武、永曆三位皇帝延續國祚,憑什麼說明朝已經滅亡了呢?

對照一下南宋的滅亡: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臨安淪陷,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南宋滅亡了嗎?

沒有。

大將張世傑與另一大臣陸秀夫領宋朝宗室出逃,另立趙昺為帝。

祥興二年(1279年),元軍大舉進攻,厓山海水變赤,丞相陸秀夫揹負八歲的幼帝昺跳海而死。

南宋滅亡了嗎?

沒有,因為張世傑的軍隊還在。

實際上,南宋的滅亡是以張世傑殉國作為標誌的。

《宋史》稱:“張世傑死遂宋亡”。

所以,有學者作《正統論》稱:“皇明雖殘破,然弘光皇帝在南都,則正統在南都;隆武皇帝在福州,則正統在福州;永曆皇帝在桂林、在緬甸,則正統在桂林、在緬甸者,天下之正義也。永曆皇帝崩,正統於是乎絕矣!”

一句話,“永曆皇帝崩”,才是大明王朝真正滅亡。

是誰最先把大明王朝的死亡時間定在了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的呢?

是清朝統治者。

它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其中道理用腳趾頭都可以想得明白:嫁禍於李自成,籠絡明朝遺臣,爭取天下民心。

清朝統治者謀生陰險,手段狠毒,崇禎帝的兒子落到其手裡,象宰殺小雞一樣宰掉,眼都不眨一下。

弘光、隆武、永曆三位皇帝也都相繼死在清朝的屠刀之下。

明朝王室子孫,慘遭屠戮者,不可勝計。

明朝,的的確確就是亡於清朝之手!


覃仕勇說史


明末確實亡於清朝之手,清朝在關外興起,將明朝拖入戰爭泥潭,國內形勢一步步惡化;清軍在入關後,多鐸率軍滅了南明;之後清軍先後平了隆武、紹武、唐王等政權,關鍵是一舉消滅永曆政權,徹底滅了明朝。

1、明清戰爭與明朝衰亡

萬曆三大徵證明了明朝依然是東亞無可爭辯的霸主,但另一方面帝國財政虛弱也暴露無遺,而且沒有人嘗試去根本上解決該問題。

(薩爾滸就是那隻起飛的蝴蝶)

隨著明清戰爭的開始,明帝國開始加派田糧,進而造成民間貧困。隨著北方災荒與邊鎮軍人的破產,西北民變愈發嚴重。而貧困民眾的加入更使得民變如燎原之火。

可以說崇禎政權的滅亡,就是明清戰爭這個蝴蝶的翅膀造成的。

2、南明政權的覆滅

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官員在南京建立新政權,立了新君。內部黨爭不定、財政虧空,政權戰略不清晰。

(清軍滅南明)

在清軍鉗形攻擊滅了大順後,多鐸部東下歸德、揚州,直撲南京,弘光在蕪湖被俘,南明滅亡。

隆武、紹武政權在之後幾年裡相繼滅亡。

(隆武政權覆滅)

3、永曆政權的覆滅

永曆政權是南明存在最長的政權,有過兩次振興,第一次就是李成棟、姜瓖、金聲桓的反正,聲勢浩大;第二次就是李定國兩厥名王,威震天下。

(永曆政權第一次巔峰)

後由於內讓,孫可望降清朝,清軍三路入滇,永曆政權覆滅。之後吳三桂請纓出兵,俘獲永曆帝,勒死與昆明,明朝徹底覆滅。

(南明覆滅)

你說明朝是誰滅亡的?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這個認識基本符合歷史事實。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煤山上吊殉國,史家肯定是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朝,並載入史冊。但當時的現實是李自成只是推翻了明朝中央政府,大半個中國及中國最富裕的南方地區都還掌握在明朝各級地方政權的手中,實力還很強大,他們組建了新的中央政府,有能力與李自成一決高下,考慮到農民軍在北京劫掠官民,形同盜匪,大失民心,嚴重喪失戰鬥力的狀態,如無外力介入,鹿死誰手,確是未定之數,誰也不敢武斷大明朝不能復興。清朝抓住崇禎身亡,天下大亂之機,擊敗李自成,招降吳三桂,迅速定都北京,造成改朝換代的事實。然後急速南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歷二十餘年征戰,才最後消滅明朝殘餘勢力,完成統一。歷史地看這一段史實,瞭解到清朝是從農民軍及南明政權手中奪取整個中國,所以有人認為明朝是亡於清朝之手,也不為錯。


坐觀世情


這就牽扯到了明亡的時間問題,而這個問題在歷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多數人把1644年〔崇禎十七年〕崇禎皇帝自縊作為明亡年代;也有不少學者把1662年〔永曆十六年〕永曆被害作為明亡截止年。我傾向於前者,即崇禎皇帝自縊標誌著明朝的滅亡。但因此就說滿清的天下是取之於農民軍也不準確,因為雖然大明朝廷不存在了,但農民起義軍並沒有控制全國,明朝軍隊還遍佈全國而且實力並不亞於義軍,這其中也包括吳三桂的部隊。所以我認為,準確地說,清朝是從農民起義軍和明朝剩殘勢力手中奪取了中國。

至於現在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清之手,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歷史學家也說不清楚明朝滅亡到底該“歸功”與誰。


dang山兆景


明朝亡於內亂,滿清根本是撿個漏。


中國紅旗L5


不用說亡於誰,歷史就是歷史。不過我倒是覺得清朝統治兩百多年,把中國毀了。


人皮難背2


主要是南明小朝廷的存在和民間反清復明抗爭運動的此起彼伏造成的。雖然,明末中央政權的首都及崇禎皇帝是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陷死亡的,但是,明朝許多軍隊以及各個地方政權和勢力並沒有悉數投降,他們仍以大明子民自居,效忠於朱家王朝。故此,滿清入關之後,很多年裡一直在與大明殘餘武裝殊死決鬥,直到康熙年間,大清帝國才從軍事政治的主體上徹底剿滅明朝的最後掙扎。


溫和的長者


因為末代皇帝昭宗永曆帝死於吳三桂之手


香菸155532950


事實而已 只不過是大漢族主義接受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