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2萬多精銳軍隊大舉北伐,有人卻說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大家怎麼看?

樂聖傑


成功的幾率很低,但並不是說沒有。誰能想到一個黃河渡口會影響太平軍北伐的戰局走向呢!其實,這也是受到太平軍定都南京的影響。太平軍攻克南京是在1853年3月份,而太平軍北伐是在1853年5月份。在太平軍攻陷南京後,他們為了鞏固南京的防禦,不得已用3月到5月這兩個月的時間來奪取南京的外圍據點。的確,太平軍既然已經決定定都南京,那麼他們做出鞏固天京的決策也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按照後來的戰局看,清朝顯然用這兩個月鞏固了黃河以北的防禦。特別是一個名為劉家渡的黃河渡口。



(注意當時黃河流向為圖中的明清故道)

《太平天國史料考釋集》中寫到過一句話:

“劉家口乃是離歸德(商丘)西北四十多里的黃河南面的口岸,是當時山京、河南各省商船雲集的所在 ,屬山東曹縣轄境,過河就可以向山東省挺進,所以大平軍打算在這裡過黃河,取道山東,進攻北京。不料清朝統治者採取防守黃河的戰略,先把船隻盡收泊北岸,到大平軍抵劉家口時, 就放火把船隻燒光,使大平軍無船可渡,而不得不改變計劃從河南渡黃河向直隸進軍,以後就在懷慶,山西,保定等地處處受阻,到深秋才到天津,又遇大水阻礙進軍。如果當時大平軍在五月中旬就從劉家口渡過黃河,從清朝北方防禦薄弱的一面山東向北京迅速進軍,就不致於處處受阻,很可能在六、七月份就挺進到北京。那時候,正是糧熟的時侯,清朝統治無法封鎖,大平軍都是南方人,夏天作戰也要比後來在隆冬作戰條件好得多。”



說實在的,僅僅一個渡口還不足以影響太平軍以後的大局。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太平軍定都南京。同時,清朝的軍隊又在南京周圍佈設了江南、江北兩座大營。對於屢戰屢敗的江南、江北大營,太平軍一直也沒有放在眼裡。但是他們畢竟酣睡在臥榻旁,所以太平軍也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力量來抵抗。此外,在太平軍進行北伐的同時,他們還在進行聲勢更加浩大的西征。兩相對比,對於南京城具有鞏固性質的西征最終高過了類似牽制性質的北伐。



需要休息一點的是,太平天國的西征軍在1854年在長沙湘譚失利後便節節敗退,一直到1855年石達開出手才挽回敗局。此間,北伐軍也是最困難的時候。雖然李開芳、林鳳祥的軍隊已經多次在清朝心臟地帶北京附近徘徊,雖然此時的北伐軍依然靠他們僅有的2萬餘兵馬屢次戰勝清軍,卻苦於後援不繼而最終被分割圍殲。


大福讀史






領略非洲風情


清朝末年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以摧枯拉朽的趨勢很快席捲半個中國,不可否認前期的太平天國將士,同心團結一致對外,浩浩蕩蕩的永安建制分封,並隨後攻佔了南京、定都南京,此時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高潮時期。

隨後太平天國對於清朝的軍事力量認識不夠充分,對於當時形式分析不足,並且沒有以推翻清政府目標引起足夠的重視。於是派了一支偏師進行北伐。1853年5月太平天國派出了有林鳳祥、李開芳兩萬人的精銳部隊進行北伐。

北伐軍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也算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天津靜海附近,清政府朝野震動,當時清政府統治者都做好了退居東北的打算,可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清庭派出僧格林沁和勝保前去圍剿北伐軍,北伐軍面對著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又加上軍事物資的缺乏,漸漸的顯露出敗相。可以說北伐軍的失敗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太平天國的軍隊大多由南方人組成,無法適應北方的嚴寒氣候,並且當時已經嚴冬,冰封千里天時不利、地利都於太平天國北伐軍!同時太平天國的領導者沒有做好長期北伐的準備,棉衣,糧草都沒有充足的供應。

第二:天平天國這支軍隊機動性不強,雖為精兵強將,但是依然無法彌補兵力上的絕對劣勢,並且曾格林沁的騎兵部隊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的,比酒囊飯袋的八旗軍強多了。

第三:孤軍深入,戰略上已經輸了,清政府的堅壁清野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各地的團練武裝對太平軍北伐牽制很大。雖然各地有農民起義響應,但是太過分散作用不大,最後太平軍派出援軍,由於清軍阻礙一直沒有與他們匯合。

經過兩年外無援兵、缺衣少糧、缺乏當地民眾基礎情況下,林鳳祥和李開芳歷經血戰分別在連鎮之戰和馮官屯之戰中被清軍打敗之後俘虜,最終被清政府凌遲殺害,天平天國北伐軍全軍覆沒。





博陵牛仔


落魄文人領導的邪教起義,本身就不會有什麼前途。

雖然在開始時,氣勢洶洶,勢如破竹,八旗軍,綠營兵都紛紛退卻,但卻刺激了大清帝國,誕生了了由地方鄉勇組成的,以保境安民為宗旨的部隊,產生了漢族軍閥勢力,動搖了中央集權制度。

由於太平天國本身的制度缺陷,領導層內部的爭權奪利,內鬥不止,最終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了。


瀋陽楊藝


太平天國不可能成功。太平天國如果成功了,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災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將面臨毀滅性的打擊。


伯樂公


人們不贊成,造反者根基不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