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被曹丕篡位封為山陽公後,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

靳源春


一、漢獻帝是個明白人。

漢獻帝曾經歷董卓、曹操等軍閥之手,也曾為漢室基業做垂死掙扎,但最終沒能如願,白白害死了忠誠於漢室的大臣及皇后的性命,他知道反抗是徒勞的,最後乖乖地召集公卿百官,告廟祭祖,派兼任御史大夫的張音持天子符節,捧著皇帝的玉璽綬帶,宣佈將帝位禪讓給了曹丕,二十八日,曹丕上位,改年號延康為黃初,大赦天下。元年十一月一日,文帝將河內郡的山陽邑一萬戶作奉邑,尊舉漢獻帝為山陽公,封國內仍用漢朝曆法,並以天子禮儀祭祀天地,上書不稱臣,四個兒子為列侯。客觀地說,獻帝是體面地讓位,待遇還算豐厚。

二、漢獻帝如南逃歸劉備,必定千山阻隔,魏國諜影重重,漢獻帝插翅難飛。

三、漢獻帝禪位,地球人都知道,曹丕繼位合法。任何人再也無法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牌了。

曹丕利益集團是高智商的,他們決定利用禪位這種文明的方式來改朝換代,不授天下口實,極為高明。

說白了,山陽公和獻皇帝的招牌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四、劉備是以獻帝被害,自己作為帝胄,打著興復漢室的名義上位的,獻帝如僥倖南來,雙方會很尷尬,獻帝很難有好結果。

獻帝南逃成功,劉備絕不可能讓位,原因如下:劉氏集團革命幾十年,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來之不易;劉備絕非善男信女,他和曹操曹丕、孫權都是知音;老江湖劉備也知道一旦退位,必是獻帝的“眼中釘”、“肉中刺”,已經成為千萬富翁的集團董事長,他一回退位後,不是重新貧困的問題了,而是連賣草鞋、編韋席也不可能!腦袋也保不住!劉備為保江山永固,會千方百計幹掉獻帝。

五、退一萬步說,即便把漢獻帝恩養起來,將來蜀漢滅後,獻帝會二次受辱。

劉備給漢獻帝禪位、奉太上皇均無可能(蜀漢天上有兩個太陽對蜀漢不利),漢獻帝最好的結果是仍做山陽公(最多換個名號),蜀漢家窮,連封他一萬戶的公爵也有難度,最怕的是一旦蜀滅,山陽公怎麼有臉去見曹丕?堂堂一國之君,竟先後兩次向自己的臣子稱臣,情何以堪?





蒼茫大地顧煒斌


漢獻帝劉協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做了最長時間的傀儡皇帝,一個比較尷尬的存在。公元189年,年僅八歲的劉協迎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命運改變,董卓廢少帝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從此劉協開始了長達31年的傀儡皇帝的生活,先後被董卓、李傕、曹操等人先後挾持,終於在公元220年,被曹丕脅迫讓出自己的皇位,被封“山陽公”。


至於為什麼不去投劉備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劉協本身肯定沒有想過去投奔劉備的問題;

公元220年,劉協已經是接近40歲的人了,長達30年的傀儡生活讓他徹底的明白了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在拿自己當作皇帝了,曹丕不會,劉備也不會,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為什麼要拱手送給自己呢,雖然他是名義上的皇叔,但是親兄弟都不會這麼大方,劉協又何必再去當別人的傀儡呢,所以估計劉協肯定都沒有想過去投奔劉備的問題;



二:劉協沒有人身自由,何談投奔劉備;

公元220年,漢獻帝被逼退位後,被曹丕封為“山陽公”。但是漢獻帝是沒有人身自由的,雖然他的地位看似在各大臣之上,參拜曹丕不用稱臣,那隻不過是曹丕收買人心的手段罷了,實際上只是軟禁了劉協。劉協的封地在如今的河南焦作,那是離四川成都幾千裡的地方,試問一個沒有人身自由的廢帝劉協如何可以橫穿幾千裡去投奔劉備?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可憐劉協一生都在別人的控制之中,作為帝王他自然不甘心被人擺佈,他總是要奮起反抗,可是兩次都失敗了,並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真可謂“天時不予劉協”啊!


震霜秋


漢獻帝其實一生挺幸運的,他原本就不是皇帝,命運使然,董卓扶他做了皇帝。繼而輾轉幾十年,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雖然屢遭苦難,但最終還是壽終正寢。

許多人為漢獻帝鳴不平,認為曹操、曹丕欺負漢獻帝,主張漢獻帝應該投奔劉備。那麼既然在你們心目中劉備這麼好,漢獻帝為什麼不投奔他呢?歸根結底還是劉備不忠呀!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比較一下誰對漢獻帝比較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站在漢獻帝的立場上看一下,究竟誰是忠臣。

首先看董卓,是董卓一手扶持漢獻帝做的皇帝,那麼董卓對漢獻帝好嗎?不好,董卓對漢獻帝的態度基本就是三個字:無所謂。董卓基本視漢獻帝為無物,連基本的禮儀都不遵守。他放任自己的士兵在洛陽燒殺搶掠,而自己則穢亂宮廷,肆意姦淫公主、宮女。你說這樣的人算忠臣嗎?肯定不是。

(董卓)稱萬歲。入開陽城門,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至於奸亂宮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董卓死後,長安一片大亂。李傕、郭汜趁機攻佔京都,並且挾持了漢獻帝。後兩人不和,郭汜挾持朝廷大臣,李傕挾持漢獻帝。那麼李傕對漢獻帝好嗎?更加的不好。漢獻帝曾經因為乏食,於是向李傕索要五斗米,五具牛骨來賜給左右大臣,這時李傕送來的卻是一些發臭的牛骨,典型的搪塞了事,還發牢騷說:早晚兩次送飯,還要米做什麼?

此時的漢獻帝落魄至極,連一日三餐都仰仗隨身軍閥的供給,稍有不順,連著幾天都沒有飯吃。朝廷禮儀更是蕩然無存,大臣們在殘垣斷壁中上朝,士兵們就趴在籬笆上觀看嬉笑。苦日子沒過多久,曹操來了,簡直就是大救星。你還別說,當時只有曹操有糧,所以漢獻帝也只有跟著曹操才能過好日子。為什麼這樣講呢?

東漢末年,由於時局動盪,黃巾叛亂,連年征戰等因素,幾乎達到了人相食的慘狀。大家都沒有糧食可吃,當時

袁紹在河北,他的士兵都吃桑葚。袁術在淮河一代,他的士兵都吃河蚌。只有曹操在許都附近屯田,種糧、收糧有糧可吃。

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蕭條。(曹操)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

因此,自從漢獻帝跟了曹操,有了上朝的宮殿,具備了基本的禮儀,恢復了作為一個皇帝應由的尊嚴。只有一樣曹操沒有給,那就是權利。因此,漢獻帝很鬱悶,認為曹操是奸臣。那麼曹操對漢獻帝好嗎?三個字:差不多。為什麼這樣說呢?

漢朝的沒落幾乎每個人都看到了,當時袁紹最具實力,卻沒有奉迎漢獻帝。漢獻帝入許都後,袁紹也沒有相應的進貢。因此,在袁紹心中,漢獻帝什麼都不是。後袁紹更是欲扶持劉虞稱帝,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袁術更過分,直接僭越稱帝。對比來說,曹操對漢獻帝是最恭敬的。為什麼呢?

漢獻帝對曹操不滿,有一次曹操找漢獻帝請旨(請旨討伐張繡),漢獻帝突然對曹操發飆說道:你要是能輔佐我,就好好幹。如果不願意,就廢了我算了。曹操當即嚇得汗流浹背,不知所措,從此以後,曹操再也沒有單獨見過漢獻帝。

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

由此事可以看出曹操和漢獻帝的關係,

曹操儘可能的尊敬漢獻帝,但是不給他實際的權利。而漢獻帝平時也基本保持對曹操表面的尊重,兩人心照不宣的保持著默契,彼此不給對方難堪。因此,終曹操一生,曹操都沒有篡位,還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漢獻帝曾經以衣帶詔的形式試圖謀害曹操,曹操也沒有追究漢獻帝本人的責任,做到這樣,還不夠好嗎?

那麼曹丕呢?曹丕對漢獻帝好嗎?如果說漢獻帝指望著以年齡優勢熬死曹操的話,那麼當他看到曹丕繼位後,基本就絕望了。因為曹丕和他年齡一樣大,基本沒戲。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這些人都要一個名分,而想要給名分,前提就是曹丕必須稱帝。所以漢獻帝禪讓是大勢所趨,而曹丕對漢獻帝不錯。為什麼呢?

曹丕允許漢獻帝行漢正朔,以天子的禮儀祭祀天地。雖然降為山陽公,但是排場仍然是皇帝的排場。而且曹丕說了,天下我和你共享。由此可見,曹丕跟曹操一樣,保持了對漢獻帝最起碼的尊重。那麼漢獻帝為什麼不投靠劉備呢?劉備不是中山靖王之後,皇族後裔嗎?劉備不是一直叫囂著復興漢室嗎?

那麼劉備對漢獻帝忠心嗎?未必。劉備唯一一次有機會拯救漢獻帝就是在他在許都做豫州牧時,當時漢獻帝秘密策劃衣帶詔事件,聯絡車騎將軍董承等人誅殺曹操。當時劉備沒有敢參與,只是後來見到曹操不容於自己,所以才勉強參加。還沒等動手,曹操派劉備去截擊袁術,劉備這時獲得一個逃生的機會。於是在

自己逃生刺殺曹操、拯救漢獻帝這兩件事情上,劉備選擇了保全自己,放棄了漢獻帝,由此可見劉備的忠心。

退一步講,哪怕做一回刺客,效仿當年的荊軻刺秦,突然發難,劉備有這個膽量嗎?還是沒有。

當時劉備和曹操一起遊獵,眾人散去,只剩劉備、關羽、曹操等少數人。這時關羽勸劉備刺殺曹操,這時劉備拒絕了。後劉備被曹操趕得狼狽至極,逃往江夏。關羽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初就該殺了曹操。劉備說:當初也是為朝廷惜才,如果曹操真能真心輔佐漢獻帝,難道不是朝廷之幸嗎?

其實劉備這句話也暗含一個意思,什麼意思?曹操當年曾經說過,孤若死,不知天下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真有這麼重要嗎?沒有。其實最應該說這句話的是漢獻帝,如果漢獻帝死,那麼天下就會大亂,軍閥會紛紛稱王。

後期,曹丕篡位稱帝,傳說漢獻帝被曹丕所殺,於是劉備稱王,後孫權也稱王。由此可見,漢獻帝雖然弱,但是這面旗子只要不倒,天下就不會裂土紛爭。而這面旗子劉備願意扛嗎?不願意

劉備曾經有近在咫尺的機會刺殺曹操,拯救漢獻帝,但是為了個人安危他放棄了

。後來,曹丕稱帝后,劉備沒有派人核查漢獻帝的真實情況,立馬在成都宣佈稱帝。這樣的話就出現一個很搞笑的局面。什麼局面?

曹丕的魏宣稱繼承於漢,而漢獻帝沒有死,仍然尊奉漢號,而這時蜀地突然也出現一個漢朝。這時漢獻帝知道劉備稱帝的消息只會苦笑,怎麼還會投靠他呢?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丕稱帝后,儘管漢獻帝的爵位降了,成為了山陽公。但是相比於劉備,曹丕對待自己還不錯。劉備曾經有機會拯救漢獻帝,哪怕是殺身成仁,但是劉備沒有做,而是獨自溜走了。因此,漢獻帝對劉備的心思心知肚明,在漢獻帝心目中,劉備和劉表、劉璋一樣,儘管姓劉,但都等著自己歸天,自己一死,他們就可以宣佈獨立稱王了。所以漢獻帝還不如穩穩當當的做他的山陽公,因為他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只有認命而已。


每日趣評


曹丕稱帝后,下詔廢帝為山陽公,並立即啟程,非宣詔不得入朝。那為何不去投奔劉備呢?有書君覺得原因有三。

一,處境的限制。

漢獻帝雖然被封為山陽公,在自己的封地,但始終在曹魏的監視掌控之下,實際就是被軟禁起來,寸步難行。

況且劉備的西蜀漢中路途遙遠,加上“蜀道難”,根本沒有機會和能力遠赴益州。

估計還沒出行,便被魏軍抓回去,惹怒了曹丕,白白招來殺身之禍。

二,身份的尷尬。

劉備已在西蜀稱帝,而且打著漢獻帝被害死的旗號合理合法的繼承了帝位。

俗話說“一國不容二主”,自己這個本尊去了,他怎麼安置呢?

交出自己千辛萬苦打來的江山,只怕劉備答應,川中那些將士會容忍自己嗎?

如今他已失去了漢獻帝這個名號和權威,沒有了利用價值,遠道而去,孤立無援,躋身那裡寄人籬下不如做自己的山陽公。

劉備已佔據漢中,與曹魏、東吳三分天下,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不如將光復漢室的希望寄託在這個同宗“劉皇叔”的身上,興漢大業也可以得以延續。

三,壯志雄心被磨滅。

自從董卓倡亂以來,漢獻帝被扶上帝位後,就受人擺佈控制,是個傀儡皇帝。

從長安逃出後顛沛流離,好不容易有個曹操接手,築宮室尊養自己,又成了傀儡。

不甘心於此,反抗換來的是幾百顆人頭落地。

現在成了山陽公,可以稱賓不稱臣,還可以在封地內延用漢朝的年號和曆法。

最起碼生命不再受到威脅,也不用窩窩囊囊地看人臉色,受人擺佈。

在自己的封地內做皇帝,能夠輕鬆快活地度過餘生,也再不願踏入亂世過著血雨腥風的生活。

漢獻帝知道自己的大勢已去,東山再起毫無可能,逃到哪裡都沒有意義。所以至死都沒有離開過封地一步。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公元220年,曹丕強迫劉協禪位於自己,並改元稱帝,“封”劉協為山陽公。


曹丕稱帝后,由於到處盛傳漢獻帝被曹丕所殺,於是劉備在蜀中稱帝,繼承漢祚。

雖然劉備可能不知道漢獻帝這個傀儡還活著,但漢獻帝劉協自己肯定是聽說了劉備在蜀中稱帝的消息,畢竟稱帝是大事件,那他為何不前去投奔劉備呢?


首先,想逃那也得逃的出,雖然劉協被封為了山陽公,曹丕給他的待遇也是相當不錯,但為了以防萬一,曹丕還是會一定程度的把劉協給“監視”起來了,他的大致行動,曹丕還是會有個大概瞭解的,不可能讓他離開自己的地盤。

劉協是山陽公,他的封地在山陽郡,山陽郡在兗州境內,也就是如今的山東省鉅野縣東南。而劉備遠在蜀中,這一個東、一個西,距離相隔十萬八千里,就是我們如今坐動車都得近二十個小時,在劉協那個時候得走多久呢?在洛陽的曹丕到蜀中去都比劉協去要近的多,劉協以其去找劉備,還不如去東渡日本算了。


除了距離遙遠,路途上也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即使從封地過去,每個路過的城池都是曹丕的地盤,過一個就是困難重重,劉協要過多少個城池、關卡才能到蜀中?


接著,就算劉協經歷了西天取經般的千辛萬苦到達了成都,見到了劉備,劉備能容得下他嗎?他來到劉備這,這讓劉備多尷尬。即便他沒心思搶奪劉備的帝位,但他的出現就是在“強迫”劉備把帝位給他。劉備經過了千辛萬苦才坐上了皇帝寶座,能輕易給劉協?

肯定不會的。

但不給道理上又說不通,畢竟自己自稱是繼承漢祚,如今“漢祚”還在,有什麼理由繼續佔這個位置呢?


為了保住帝位,劉備很有可能會將劉協殺害,比如製造個意外什麼的,這對於劉備來說還是很簡單的。

況且即便劉備真的退位給了劉協,但大權依然會在劉備之手,劉協還是個傀儡皇帝。以前是曹操的,現在是劉備的,依然沒變化,我想他自己也不願做別人的“玩具”了。


最後,其實劉協自己真的也不願再到處奔波了,他在做了多年的傀儡皇帝,已經大徹大悟了,在被廢后只想平平安安過日子。雖然日子沒有以前那麼顯赫,但至少衣食無憂,還不會再有生命危險,比當皇帝的時候估計還要好的多。


他在後來不再有帝王架子,利用自己宮廷中的知識,當上了一名懸壺濟世的郎中,就可以看的出他其實已經對當帝王失去了興趣。若他對帝王還有依戀的話,認為自己仍是九五至尊的話,他是不可能會融入田園山水,當一名郎中的,因為在當時郎中的地位是很低的。

劉協最終在公元234,壽終正寢,活的比曹丕還要長,與諸葛亮同一年去世,死時曹叡親自率群臣親自哭祭。若是他還有帝王之志,恐怕早死了。


夏目歷史君


《三國演義》裡寫曹丕登壇受位,漢獻帝脫冠去服,涕零伏拜,曹丕為免夜長夢多橫生枝節,即下詔封廢帝為山陽公,並立即啟程,非宣詔不得入朝,獻帝前往藩地山陽郡後,曹丕又派軍士嚴加看管,獻帝至死都沒離開過封地。



漢獻帝沒有去投奔劉備原因有很多,除了被曹丕軟禁寸步難行,還有就是劉備遠在川中山高水長,獻帝害怕還沒到西蜀就被魏軍抓了,而我覺得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獻帝不去投奔劉備,主要是為興復漢室而考慮。



漢獻帝禪位之後,曹丕為免留下“弒君”惡名將獻帝安置在山陽,獻帝自知插翅難飛,更何況劉備如今據有西蜀漢中,與曹魏,東吳三分天下,已經有了興漢滅曹的資本,獻帝若去西川,則與劉備叔侄關係尷尬,獻帝遠道而來孤立無助,蜀中人會以為他是來奪西川之主。歷史上的漢獻帝是個謙謙君子,有心興漢卻無力迴天,既然被曹丕軟禁起來了,倒不如將興復漢室的希望寄託給同為漢室後裔的皇叔劉備身上,自己做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高牆寓公,既保全了性命,也讓劉備的興漢大業得以延續。


大國布衣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不想去;二是劉備不歡迎。

漢獻帝劉協退為山陽公後,地位仍在諸王之上。曹丕給的待遇也很高,包括食邑萬戶、不稱臣、以天子名義郊祭、沿用漢朝曆法等等,差不多是個獨立王國。除了有名無實的皇帝稱號不在了,劉協的生活跟以前沒啥兩樣——甚至更加自在,又何必節外生枝呢。

劉協禪位並不完全被迫,他應該是想通了:與其戰戰兢兢當皇帝,還不如做個無憂無慮的山陽公。他從9歲開始當傀儡,沒有過真正的皇權也就沒有太多不捨。劉協留在曹魏也是最安全的,因為一系列公開而隆重的交接禪讓儀式,他已然成為一種符號,代表著曹魏政權的合法性。

投奔劉備則非常危險——去得了去不了倒在其次,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漢室並不是劉協的漢室,而是由他來繼承併發揚的漢室。換句話說,他並不歡迎劉協。正因為和平禪讓影響了劉備的皇帝夢,所以他才匆匆忙忙為依然健在而且還將一直健在十幾年的劉協發了喪,從思想上將他連根剔除。劉協窩囊卻並不蠢,投奔劉備這事我覺得根本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


路衛兵


劉協如果還有一點基本的智商,都不會去投奔劉備。

漢獻帝自從李傕郭汜之亂、呂布逃跑出關東之後,就喪失了最後的一點實力,只剩下天子的虛名了。這個時候,無論他投奔誰,都不存在東山再起的可能,只是看誰能待他好一些。


本來這天下也都是曹操的將、曹操的兵打下來的,和漢獻帝無關。所以以魏代漢,本也在情理之中。曹丕篡位之後給漢獻帝的待遇,憑良心說還是不錯的,封山陽公,稱賓不稱臣——相當於單獨劃出來一個縣的地方給漢獻帝,讓他繼續延續漢朝的社稷。

如果劉協不滿意,投奔了劉備。那麼劉備肯定大喜過望,這麼好的政治旗幟,不用白不用啊?肯定會立刻把漢獻帝供起來,繼續做皇帝。但是漢獻帝依然不會有任何實權——劉備必然是丞相、大將軍錄尚書事,就像當年的曹操那樣。

關鍵問題是,漢獻帝比劉備年輕,等劉備老了之後,怎麼辦呢?像漢獻帝和曹丕姓氏不同,可以禪讓;但是劉備和劉協都姓劉,都是漢室後代,禪讓也沒有辦法禪讓啊。這就很尷尬了。


如果劉協識相,就不要和後宮的嬪妃生孩子,然後過繼劉禪做太子;如果劉協還心存僥倖,就算劉備是個仁君,但是劉備手下可不能保證劉協什麼時候會突然“駕崩”,然後留下一個遺詔讓劉禪監國。

所以劉協心裡也是門清,人家畢竟是從小見過大世面,在董卓、王允、李傕、曹操等強臣面前遊走的男人,已經遜位了就好好的做山陽公多好,何必再跑去找劉備,再受一茬罪,結局還未必比現在好呢?


經史通義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認為蜀漢即正義,曹魏是逆賊,漢獻帝劉協被廢為山陽公後,應該去投奔劉備興復漢室。可劉協卻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乖乖地做山陽公直到234年去世,這是為何呢?



一、劉協已經心灰意冷。劉協做皇帝這些年,一直沒有安穩過,被董卓、李郭、曹操輪番操控。劉協也為此抗爭過,但后妃、許多臣子為此喪命,血雨腥風,不寒而慄。劉協認清了現實,知道漢室氣數已盡,對此心灰意冷,只想安穩度過餘生。

二、劉協和曹魏關係複雜。雖然曹操殺掉了劉協的后妃,但後來又把三個女兒嫁給了他,曹節還成為皇后,生下了後代。曹丕又把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非曹氏所生)納為妃子。劉協和曹魏的關係太過複雜,不可能一走了之。



三、曹魏對劉協不錯。劉協在禪讓時非常配合,曹丕對劉協不錯。雖然被廢為山陽公,但曹丕特准劉協祭祀漢室宗廟,享受漢天子儀仗,上書不稱臣,給了他最好的亡國之君待遇。再說,劉協要想從封地跑到蜀漢,那簡直不要太難。

四、劉協要是真跑到劉備那裡,下場一定不好。劉協在禪位後不久,劉備卻給劉協舉行了葬禮,理由是聽說劉協遇害了,然後稱帝。劉備這樣做,使得匡扶漢室的旗幟和重擔落在他一人頭上,劉備成了漢室唯一合法代表。如果這個時候劉協出現在劉備眼前,劉備會作何感想,會怎麼做?多半是把劉協軟禁起來,嚴密監控。對於劉備來說,一個死去的劉協遠比活著的更有價值。


所以劉協不去投奔劉備是合情合理的。


石頭說歷史






漢獻帝投奔劉備?他是不是是活膩歪了?劉備會讓他知道什麼叫做悲慘。

漢獻帝:你方唱罷他登場,這到底是誰的主場?

漢獻帝劉協是漢靈帝的二兒子,在哥哥劉辯當了幾個月皇帝便被董卓廢了以後,即位當皇帝。這時的漢獻帝只有九歲,只是個懵懂的少年郎,可是面對沙場老將的威猛董卓心中仍然感到害怕。董卓自封相國,獨霸朝綱,在兩年以後,董卓被王允與呂布謀誅,在董卓眼皮底下瑟瑟發抖了兩年多的漢獻帝自以為終於得以解脫了。可是因為司徒王允根本沒有掌控軍隊,最終董卓舊部李傕、郭汜領軍攻入京城,可憐的漢獻帝再次淪為傀儡。

漢獻帝在被李傕、郭汜控制了兩年以後,被李傕部將楊奉等人的保護下,逃離長安城,擺脫了李傕、郭汜的控制。當時天下群雄雖有心割據,可又害怕成為眾矢之的,因此都打著匡扶漢室誅殺奸佞的旗號起兵,曹操也是如此,當時的劉備還算是個不入流的角色,即使漢獻帝想選劉備,劉備也沒資格更沒膽量收留他,所以漢獻帝他們逃出長安以後,選擇投奔曹操。曹操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可謂是又驚又喜,有漢獻帝在手,他便可以佔據大義並以此“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則從此再沒有逃脫曹氏的控制。



曹操與劉備的戰鬥屬性以及戰略目標:

曹阿瞞的英雄屬性:既是梟雄,亦是奸雄。

天賦技能:智謀出眾,領導藝術造詣高深,軍事才華優秀,文藝,有野心。

加強符文:自封東漢丞相,魏王。

智囊團隊: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戲志才、司馬懿等。

戰鬥精英:許褚、典韋、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

戰略目標:首先壯大自己的勢力,先讓漢獻帝當著皇帝,拿著漢獻帝這根“雞毛”佔據有利地勢,然後再收拾天下,完成自己的霸業,最後再取皇位。匡扶漢室?見鬼去吧!

戰鬥結果:到死也沒完成霸業,死了以後當上的皇帝。



劉皇叔的英雄屬性:難稱梟雄,有奸雄心。

天賦技能:會裝可憐,也會哄人,更會忽悠人,領導藝術優秀,有野心。

加強符文:自稱中山靖王之後,自號皇叔。

智囊團隊:諸葛亮、徐庶、龐統、法正、簡雍等。

戰鬥精英: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李嚴、馬岱等。

戰略目標:打著皇室後裔的旗號,樹立光復漢室的使命,我劉皇叔當然也想當大漢朝的皇帝!光復漢室?那也得是我的漢室!

戰鬥結果:不管怎麼樣,自己如願以償當皇帝了,雖然天下不止他一個皇帝。



漢獻帝老老實實接受曹丕安排的結果是喜憂參半,可是如果投奔劉備則必是悲劇!

漢獻帝為什麼被曹氏控制幾十年都能安然無恙?因為他不傻,他知道自己的定位,他早就看清了天下大勢了,曾經當然也有過僥倖和期望,但早就被現實澆滅了。曹氏給他名義是為了所謂的“名正言順”,漢獻帝擁有名義,曹氏擁有實際,這是他們能夠共存的原因。漢獻帝也確實是張好牌,到最後曹丕稱帝也是漢獻帝“禪讓”,保住了名聲!曹丕封劉協為山陽王,也不代表他擁有完全的自由權,仍然活在曹氏的監禁裡,因為他的存在始終是個變數,劉協想跑?找死吧。曹操沒有用這張牌,是他希望能夠收拾完劉備孫權他們以後再說。

即使曹丕不將劉協當回事,讓他恢復自由身,劉協敢跑到劉備那裡嗎?劉備早就眼巴巴地盯著皇帝的寶座了。對於曹丕逼迫劉協禪位,最拍手稱快的便要數劉備,劉協還坐在那個位置,他就不敢稱帝,因為他前期給自己挖了坑,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就是劉氏後人。劉備當時稱帝就是因為有謠言說劉協實際上已經被曹丕殺了,光復漢室的重任落到他身上了,所以不得不稱帝當那個領頭羊。我甚至懷疑這則謠言就是劉備造出來的。所以,劉協怎麼可能去投奔劉備?真要去的話,曹丕不殺他,劉備也會派人半路截殺他。

對於漢獻帝劉協來說,老老實實接受曹氏的安排,是最好的結果,至少不用死。而且在沒有任何可能光復漢室的情況下,劉協除了自由受到限制以外,仍然享受著非常優渥的生活方式,可樂而不為?當然,如果他想找死的話,投奔劉備是可以的,可是他苟且偷生幾十年,他會有勇氣找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