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稱帝后,為何將幫他篡位的功臣幾乎殺盡?

泗水布衣


古代帝王建立國家之後,殺功臣是常有的事情,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殺功臣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就是鞏固自身的地位,維護帝王的權威,加強皇權。隋文帝雖然誅殺了一些功臣,但隋文帝的功臣故舊大多能夠始終保全。總體而言隋文帝待功臣不薄,《隋書》及其他一些著作的一些觀點是不準確的。

楊堅在柳裘、劉昉、鄭譯、韋謩、皇甫績、盧賁等策劃幫助下掌控了北周國政軍事,最終篡周代隋。極力贊成篡位並積極參與之人必然心術不會很正,至少大多有著非分之想,所以不可能滿足於一般的獎賞,否則他們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呢。隋文帝殺害功臣時牽涉面是比較小的,不像朱元璋殺胡惟庸、藍玉時,一殺就是上萬人乃至三萬人之多。隋文帝認為可以不殺的,基本上還儘可能留對方一條命的,只不過把對方的大權撤去罷了,比如對待鄭譯。不留命的,也不會擴大殺害的範圍。比如劉昉、梁士彥、宇文忻等人謀反被誅的時候,他們的兄弟、妻兒都沒有被殺害,只不過除官、流放。相對來說是比較溫和的做法了。

齊州刺史盧賁因饑荒時關閉義倉不讓糶糧給老百姓,被朝廷除名為民。隋文帝后復欲授以一州,盧賁對詔失旨,又有怨言,文帝大怒,遂不用。皇太子楊勇為其言:“此輩並有佐命之功,雖性行輕險,誠不可棄。”隋文帝回答說:“我貶抑他是為了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不是劉昉、鄭譯、盧賁、柳裘和皇甫績等人的輔佐擁戴,我也不能成為大隋天子。然而他們都是些反覆無常的小人,在周宣帝時期,他們都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宣帝寵幸。等到宣帝病重後,顏之儀等人建議讓趙王宇文招輔政,而他們這些人竟然公然作假,偽造了遺詔,結果我得以輔政。待到我將要執政的時候他們又想作亂,最後劉昉謀反,鄭譯用巫術詛咒我。象盧賁這類人永遠都不會有滿足慾望的時候,如果委以重任,他們就會驕橫不法,如果棄之不用,他們就會怨天尤人。這要怪他們自己不能取信於人,並不是我要拋棄他們。大家見我這樣對侍他們,都認為我對功臣太過刻薄,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隋書原文:“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劉昉、鄭譯及賁、柳裘、皇甫績等,則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當週宣帝時,以無賴得幸,及帝大漸,顏之儀等請以宗王輔政,此輩行詐,顧命於我。我將為治,又欲亂之。故昉謀大逆於前,譯為巫蠱於後。如賁之徒,皆不滿志。任之則不遜,致之則怨,自難信也,非我棄之。眾人見此,或有竊議,謂我薄於功臣,斯不然矣。”)

當然,人無完人。不可否認,隋文帝性格確實有他的缺點,猜忌苛察,容易聽信讒言。王誼、元諧、虞慶則、王世積、元旻、史萬歲、李徹等人或因怨言或因饞言被殺,讓人報以同情感到惋惜。


蕭立誌


公元581年3月4日,北周外戚楊堅奪取了皇位,建立隋朝。楊堅稱帝的方式並不光彩,歷史上只有王莽和他類似。因此在篡位過程中,楊堅必然需要得到許多人的支持,甚至可以說沒有這些人的幫助,楊堅很難登基。那麼楊堅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

  古語有言“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大多數朝代的開國功臣都很難逃脫這樣的結局,隋朝的同樣如此!據《隋書》記載“其(隋文帝)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那麼這些跟隨楊堅開創隋朝,都有哪些功臣被殺?

  在楊堅稱帝過程中,有兩個人的作用很關鍵,他們分別是劉昉、鄭譯。當時北周宣帝突然發病,身為皇室侍從官的劉昉、鄭譯矯詔,密詔楊堅入宮,讓他輔政。因此可以說沒有這倆人,楊堅是很難坐上皇帝寶座的,當時人形容“劉昉牽前,鄭譯推後”。

  但楊堅即位後,卻翻臉無情,鄭譯屢遭貶斥,甚至被削職為民,最終鬱鬱而終。劉昉就更倒黴了,開皇六年(586年),楊堅以以謀反的罪名,將舒國公劉昉、郕國公梁士彥、英國公宇文忻全部處死,家產抄沒。其實說劉昉謀反,完全是無稽之談,只不過幾個人聚在一起,發發牢騷而已。結果全部被殺,在楊堅篡位過程中,以尉遲迥為首的地方上,掀起了三方叛亂,郕國公梁士彥、英國公宇文忻幫助楊堅平叛,支持楊堅稱帝。

  在劉昉被殺的前一年,楊堅還處死了自己的親家、同學、故舊王誼!郢國公王誼與楊堅的關係非常親密,自幼相識,地方上掀起叛亂時,王誼堅定站在老同學楊堅一邊,率軍平定司馬消難的叛亂,也算是隋朝的開國功臣。當時有人揭發,說“上柱國元諧亦頗失意,誼數與相往來,言論醜惡”。也就是發發牢騷而已。

  “公卿奏誼大逆不道,罪當死”,楊堅召見王誼時,還假惺惺的說道:“朕與公舊為同學,甚相憐愍,將奈國法何?”於是下詔將王誼賜死。與王誼一起發牢騷的元諧也沒逃過楊堅的毒手。按說元諧與楊堅的關係也很鐵,“少與高祖同受業於國子,甚相友愛”,但王誼死後四年,元諧也被楊堅處死!

  自581年楊堅即位,到589年元諧被殺,在短短的八年時間裡,幫助隋文帝篡位的有功之臣,幾乎被殺戮殆盡。這些人與楊堅的關係不可謂不鐵,發小、同學、親家、故舊,但在皇權面前,這些一文不值!除了開國功臣外,楊堅還殺了一些重要人物,比如自己的親弟楊瓚、宰相虞慶則、大將史萬歲等人。

  問題來了,這些人為啥發發牢騷就會被殺呢?原因很簡單,其實楊堅是個猜忌心很重的人,加上過去楊堅與這些人同朝為臣,害怕有天他們在篡位,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威脅自己的皇位




付凱91458867


說起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皇帝,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劉邦和朱元璋;但其實呢,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屠殺起開國功臣來,絲毫不遜於上面這兩位人物。

楊堅在登基後,第一個選擇開刀的人,是梁士彥、宇文忻和劉昉這三個人,他們是北周最重要的軍政大佬,也是楊堅可以篡位成功的重要支持者,所以楊堅當了皇帝后,就開始猜忌他們,於是這三個人很快被明升暗降,都被賦予了一個閒職掛著。

基於楊堅的角度,他對這幾個人已是仁至義盡,因為你們幫我當了皇帝,這份情我一直記得。關鍵是,我現在玩的,也不是什麼兔死狗烹,而是杯酒釋兵權。我只是解除了你們的權力,但是你們的榮華富貴一樣也沒有少。

問題是,基於這些人的角度,他們絕不會這樣想問題的,他們只會覺得這是楊堅在卸磨殺驢,因為這三個人在北周時代有著非同小可的影響力,他們幫助楊堅篡位成功,卻落了個這種下場,難免會感覺不服氣。關鍵是,他們認為,既然自己能幫楊堅上位,就也可以把楊堅弄下臺。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三人就開始暗中聯絡大臣密謀造反,結果被他們拉攏的某個大臣一看風聲不對,馬上就選擇了反水。

於是乎,他們三人很快被抓,從某種意義上說,楊堅對這三個人的處理,也算寬大,因為他只是將三個全部殺頭,家產全部充公,大小老婆也全部充公,並沒有因此擴大打擊範圍。

當然,楊堅殺死這三個人,並不算特別過分。因為說一千道一萬,他們是在造反!但是接下來這兩個人之死,多少就有些太過分了。

這兩個叫做王誼和元諧,他們是楊堅第二個打擊的目標。 其中,王誼最牛時的頭銜是大司徒、郢國公。王誼之所以被殺,是因為有人對楊堅說,王誼沒事就看各種算命的書,還說自己有帝王之相,結果他就因此被殺。

至於元諧,他是楊堅的同窗好友,楊堅上位後,他一直擔任顯要的職位。元諧之所以被殺,是因為有人對楊堅說,元諧曾說自己頭上有五彩祥雲,於是他也很快被殺。



在殺死王誼和元諧這兩位大功臣後,楊堅又把打擊的目標鎖定在虞慶和王世積身上。

虞慶是隋文帝時代的四貴之一,可想而知其地位有多高!但後來虞慶的小舅子和虞慶的愛妾私通,害怕被他發現,於是就先下手為強,誣告虞慶謀反,結果虞慶就被楊堅給殺了。

楊堅殺了虞慶後,就立馬下旨讓虞慶的小舅子升官,這也就意味著皇帝鼓勵大家告密,既然如此,大臣們為了升官發財,自然開始踴躍的告密。在這種背景下,擁有平定尉遲迥叛亂、參加隋滅陳之戰,拜柱國大將軍的王世積也被人告密。

這個告密的人告訴楊堅,某年某月,王世積曾找人看相,看相的人說王世積大富大貴,以後能當皇帝,王世積聽了非常高興。因為類似的原因,王世積也被隋文帝給殺死。



王世積被殺後,又有人出來告密,說宰相高熲這段時間賦閒在家,有點不高興,他的兒子就勸慰他說,塞翁失馬,安知是福?想當年,司馬懿不是也一直失勢在家嗎?

這種事,往小了說,這就是家裡的閒話一句。但是真的坐實了,而且上綱上線,那可了不得了。因為高熲位高權重,影響力巨大,還把司馬懿當成精神的偶像,這還了得?所以楊堅就決定對高熲動手。

只不過,後來隋文帝考慮到前年殺了虞慶則,今年又殺了王世積。現在再殺了高熲,這多少有些無法向天下人交待;於是就讓高熲賦閒回家了。當然,類似高熲這種結局的功臣,還有賀若弼等一大堆重臣。

面對隋文帝的這種行為,很多人肯定會覺得隋文帝太壞。因為大家一塊打的江山,結果輪到坐江山時,皇帝就大小吞吃,把別人都踢出局,這叫什麼事呢?但問題是,如果皇帝無法把功臣集團清理出局,就意味皇帝與眾多大佬共享天下。這種事說起來很有人情味。但它的結果往往是,皇權始終處於非常虛弱的狀態。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一死,他的孤兒寡母就只能求上帝保佑了。要知道隋朝之前的兩晉南北朝,皇帝被廢被殺如同家常便飯,尤其是楊堅本人就是靠謀朝篡位得來的江上,既然如此,楊堅自然要有所防備。

事實上,隋朝開國之後,願意乖乖交出權力的大佬,結局都不算太差。只要我們明白這一點,就應該能理解楊堅的所作所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