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一眼就能看出假报表,只因熟知一切造假的源头(实战案例篇)

不要埋怨报表有假,只能怪自己水平不够,看不清虚实,分不清真伪。

十年前,我在一家单位做财务,有一次整理了一个外地分公司的报表。凭着近十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以及从头到尾认真处理每一笔业务、详细计算每个数字,自信肯定能让老板满意。谁知,董事长只看了一眼就把报表扔给我,并扔下一句话:

“严重不符,重做!虽然我不会做报表,但是我能一眼看出来报表好坏和真假。”

后来重新整理发现,报表确实有很多问题,进一步搜集和核实信息后,我再次提交报表,老板点点头,表示认可。

问题来了,老板是如何一眼看出来报表的真假?

之后的十年中,我常常头脑里会浮现当时的场景。也使我我从单纯的做账慢慢延伸到教人做账、看懂别人的账。每每研究那些精彩绝艳的财务分析师的经典案例,每次碰到那些一眼能看出报表真假好坏的老板、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的时候,不由心生敬意。

一切财务报表的虚假,皆因造成这一切的根源 — “会计的四大假设”

企业财务会计在做账之前,先给了四个假设,就是做账的前提,就是忽略某些东西,不考虑某些东西。这是因为财务会计要求报表统一,标准统一,不能追求完美,只能退而求其次。

然而,我们在看报表的时候,直接套用财务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忽略了这些假设的东西,分析出来的结果也是可笑的。你看不出来假报表,原因就在这里了。

高手一眼就能看出假报表,只因熟知一切造假的源头(实战案例篇)

财务造假的根源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6号) 

第五条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

 第六条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持续经营)

 第七条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货币计量)

从“会计主体”假设一眼看出来假报表(自家人知自家事)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6号) 

第五条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

1. “本身”解释一:是企业自己提供的报表,不是你搜集整理的报表,可信吗?

就如你孩子告诉你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如何,估计作为家长,你只是听听,真实情况还要到学校进一步核实。 诚实的孩子你相信多一点,撒谎的孩子你相信少一点。

【案例一】有次,我跟随一个资产评估师事务所去一个县城帮忙看报表。那个公司是搞铝锭生产加工的,干不下去,被另外一家公司收购,事务所的工作是评估公司价值作为转让价格的参考和依据。

当然公司的财务是各种不配合,财务室就留一个“实习生”,一问三不知,财务经理和其他财务都没上班。到车间的时候,问铝锭对外销售价格的时候,不知道;问一个月用多少吨煤,不知道;那一个月大概拉煤的车来几次,还是不知道。没辙,只能去财务室看账。但是会计不在,“实习生”又是新来的,没有柜子钥匙,今天看不了凭证。那好,就到电脑上看账吧。

看了十几分钟,我只提出来两个疑问:

(1)为什么公司都干不下去了,账上近三年还显示从小幅度地盈利到亏损,而且所得税每年的税点都是固定的?据我所知,很多地方的企业每年按照“预警线”交税,这个企业的所得税算出来出奇地都是2%。

(2)既然企业业绩一年不如一年,都到了卖公司的地步,为什么近三年的工资开支越来越高,人数在增长,工资总额也在增长,而且去车间和办公区也看不到几个人干活?

后来几经周折跑了几十公里才找到财务经理。对我提出的问题解释不出来一二三,最后死磕“反正就是真的,你们不信拉倒”。

最后,事务所的朋友告诉我,这种情况下,财务造假也是正常的,无非是想卖个好价钱。而且评估的时候主要看房产、设备、土地等这些固定资产,账上的东西只要知道可信度有几分就可以了。我给的答案是这个账可信度大概是6分。也就是说,如果他说利润是100万,你就只当是60万。

2. “本身”解释二:单位的开支和老板、员工的开支要分开。

私人企业很多单位老板的开支计入单位账上,而公家的单位不少员工会把个人的开支开成单位的发票在规定范围内报销。实际上是盈利,为什么很多单位最后是亏损的?

【案例二】有个老板和他的一个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建筑公司,我了解情况后,看了一下账,其中有两个问题引起我的注意:

(1)老板的朋友也是个屌丝,房贷和平常开销也入不敷出,单位的很多资金用的是这个人的个人银行卡,而且密码和卡平常都是他自己拿的。据我所知,这个人还是比较小聪明的。那么账上的货币资金很多时候应该不符,就是账上有钱,这个钱可能被挪用没记账。做工程的钱到关键的时候是要用的,这个不能不注意。

(2)费用开支里面有老板朋友报销油费的,金额比较大,一个月就5000元。我问了一下,那辆车平常就是上下班开着,来回也就40公司每天,公司业务上用的比较少,一个月也不会超过5次,一次不会超过100公里。根据他们的经验,一公里1元的油费足够了。这样算来40×30+5×100=1700元足够用了,哪来的5000元油费?

后来两个人散伙了,原因是老板的朋友把公司的钱还个人贷款,工程用钱的时候没钱了,贷款也来不及,导致那个工程差点黄了。并且老板受不了是不是公司开支都往公司账上报销。

再后来,那个老板另外找人合伙的时候,培养自己的亲戚做财务,去监督公司的财务,后来也没有在这方面出事。

3. “本身”解释三:自己单位的经济业务和非自己单位的经济业务分开。

大家都认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个暴利行业,但是做过财务的人都知道,这类企业的资金是很脆弱的。从技术上说,就是内地房开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

其实究其根由,还是把他人的资金挪到自己账上,这样来看报表的话,可信度就值得怀疑了。首先,你看到的货币资金不是真正企业能把控的,因为一方面是提前收取的房款,另一方面是延迟支付的工程款;其次,很多“隐性债务”是无法反映到账上的,又如“过桥贷款”的高额利息和风险,还有预计的开支也影响报表的数据。

【案例三】有个朋友开了一个小公司,做服务的。我看过他提交的外行人做的简易报表后告诉他,你的报表和实际情况不符,报表显示收入是5万,平常开支和预计开支3.6万,应该还有1.4万的盈余。但是实际收入应该按照70%成计算(5×70%=3.5万),费用开支应该按照150%计算(3.6×150%=5.4万),真实情况是还有亏空近2万(3.5-5.4=1.9万)。

一个月后,那个朋友头疼公司总差2万,到处想办法借钱。

当然,中小企业生存目前是很困难的,你就是看出来,算出来,也改变不了。所以,财务只是一个参谋,很多东西老板这样的当时很清楚。

从“持续经营”假设一眼看出来假报表(公司明天就不干了,报表还有分析的价值吗?)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6号) 

第六条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持续经营)

“三鹿”奶粉在出事之前,你看报表能看出来什么?前十年是好的,后十年也是好的,看报表的时候更是好的没话说。但是出事之后,公司倒闭,名声狼藉。

“长春长生”疫苗没出事之前,你从报表能看出来什么?那是政府采购单位,产品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然而,出事之后又怎么样,报表上的数据已经和实际大相径庭。

那你要问了,这些表外信息,不是内部人,不是知情人怎么会知道?

很简单,你看看知情人是怎么做的就可以了:

【案例四】范冰冰遭举报传出被查,“人去楼空”

高手一眼就能看出假报表,只因熟知一切造假的源头(实战案例篇)

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

【案例五】史上有不少上市公司在出事之前,已经有内部高管大量抛售公司的股票。

高手一眼就能看出假报表,只因熟知一切造假的源头(实战案例篇)

上市公司高管加速抛售股票,预示风险

【案例六】有家小饭店隆重开业了。电梯里,有个小伙子拿着宣传页笑着说:“过几天估计又要倒闭了,这个园区一年倒闭的小饭店不下于20家了”。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内部人和当地人是很清楚的,外面的人只会被假象蒙蔽。

后来我分析和调查了一下,发现原来这个园区基本都是上班人员,吃饭时间基本集中在中午1个小时内。早上没什么顾客,晚上大家都下班回家了,加班的和当地的寥寥无几,而饭店最佳的盈利时间集中在晚上7点到10点,所以就算后来的人觉得前面的水平不够,经营不当,到了自己的时候也无力回天,必定大势不可违。

从“会计分期”假设一眼看出来假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6号) 

第七条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会计分期算账本身就是无赖之举,也是很有局限性的,如果这个特点被利用,就是真报表也反映不出来实际情况。

首先,资产负债表

是个“点”报表,年报就反映在12月31日那一天。有经验的公司为了让这个报表好看,把那一天的钱和往来安排一下就可以了。就如你去相亲,好好打扮一下自己,至于平常是什么样子,也就自己知道了。

其次,利润表也只反映一段时间。一个片段和容易有“断章取义”的。不少公司为了让利润表好看,提前开票确认收入,大量赊销。把开支往后延迟。这样造成利润上涨。反之亦然。

所以,这种假设情况下,报表本身就失真,如果加上刻意为之,粉饰一下,更是雾里看花了。

【案例七】就如开头的案例一样,老板为什么能一眼看出来利润表的真假和虚实,主要老板是走在财务前面,每笔开支和预算都通过老板,当事人比外人更清楚实际情况。当事人门清的事情让外人做报表报告信息,无非就是自己没时间,让财务做出报表和自己掌握的信息核对证实一下。其实大账心里有了,细节心里也清楚。

这就是老板、销售经理们比财务还能知晓公司的财务状况,总结过去、预知未来的能力更强。

从“货币计量”假设一眼看出来假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6号) 

第八条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货币计量)

什么是“货币”,就是“钱”,那什么又是“钱”呢?有人认可,一张白纸画条线也能卖出去一个亿。没有认可,别墅送人也没人要。当然会计上的“货币计量”是看大家的,大家都觉得值多少就是多少,主要还是看“成交价”和发票的。

高手一眼就能看出假报表,只因熟知一切造假的源头(实战案例篇)

一条线拍卖一个亿

然而这种计量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分析报表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

【案例八】我在一次给一个公司四十多个销售经理和主管作财务培训的时候,举了这样一个案例:公司2008年利润是100万,2009年的利润是110万,是赚了还是亏了?

下面的回答是赚了。(110-100=10万,这是财务会计的算法,没问题)

继续追问:“假如去年所有的东西和这个杯子一样,10元一个,今年12元才能买同样的杯子,那么这个公司是赚了还是赔了?”

下面的回答是赔了。因为去年的10元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年的12元。那么110-100×120%=-10。其实是赔了10万,因为按照东西折算,购买力下降了。

这就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实体经济不景气了。因为房子去年100万,今年可能涨到120万,房租另算,而且持续上涨。当时你做正常生意,没有这种效益。所以出现了有个老板带着100多个员工辛辛苦苦5年才赚了200万。老板的老婆没事在上海买了两套房子,5年间什么也没干,房子涨了1000万。

【案例九】有很多东西无法用货币计量,但是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或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现在如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其实就是靠自身的知名度造成的影响带动公司的发展,反过来企业的发展更加增加其知名度。这些可比报表本身的数据更有价值。

高手一眼就能看出假报表,只因熟知一切造假的源头(实战案例篇)

成也名人效应,败也名人效应

财务报表造假根源是“四大假设”并非夸大其词,财务报表因此“真实性”大打折扣,当然是技术原因,也是“人”这个变数造成的。

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报表吗,需要认真看。但是真正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数据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还是需要亲自调查核实验证一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可疑之处,通过知情人搜集更可靠情报。

这几年,很多人问这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出来报表的真假。我也讲过此类的课程,那次去一个银行给信贷部门作培训的时候,前期调研就发现,他们之前请了不少机构和讲师讲这个课程,但是都侧重于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分析公式的运用。

这些东西都讲过了,所以我只从两方面做了课程规划。第一就是普及财务的基础知识和票据知识,让大家知道财务是具体怎么工作的,只有会财务才能看懂财务做的账。其次是通过案例和分析介绍了财务分析的思路和要求。最后反响还是挺好的。

后来让我再次介绍这方面的内容,我已经力不从心了。

说真的,市面上介绍财务分析的资料一部分区域理论。在假如报表都是真的、都是全面的、都是最专业财务做出来的情况下去分析。另外一部分资料倒是挺不错的,就是涉及的东西太多。

没办法,财务分析本身要求就是很高。以上个人观点和思路分享给大家,也是抛砖迎玉,希望那些真正的财务分析高手不吝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