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山東萊蕪大蔥現在只有三四毛一斤,這個價格農民還有的賺嗎?該怎麼辦?

錦程果蔬


從事最基層工作農民出身的我來回答。沒得賺,但你又能幹啥呢?其實這也是擺在無數農民面前的問題。

是的,農業稅取消了,但日漸高昂的化肥,農藥,種子價格,人工價格,機器價格都是擺在我們這樣小農經濟下的問題。但我們的農業,受人口,地形影響又不適合農場模式,並不是領導想就能實施的。這樣容易引發社會問題。

其實作為農民,真的沒有好辦法。中國農民太多啦。要嘛進城務工,學習一技之長才是長久之計。要嘛後生學習,努力高考,衝出農村。

生活不易,願所有人安好!


小年流觴


按著這個價格來說,賺的利潤很薄的,因為現在人工,肥料,等等成本越來越高,在一線城市菜價稍高些,如果種植量大,考慮找些合作商,比如連鎖超市,連鎖大飯店,可以創建合作伙伴,既可以賣上價格,也去掉了滯銷的後顧之憂!




沙漠中的香檳


在面積逐年擴大的同時反而農產品的銷路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每年都有各種農作物滯銷的新聞出現。就單單說今年吧,年初就有西紅柿、辣椒、土豆、蘋果滯銷的聲音,但滯銷的問題依然在延續。現在的洋蔥依然有滯銷的情況,最直觀的就要數這兩天大蔥,價格波動在0.3-0.6元一斤。

似乎每個產品上市季都會出現這樣的新聞,不管是養殖還是種植都會有這樣的魔咒。就拿現在的生豬來說,價格已經跌倒4元了,養殖戶馬上連本錢也賺不到了,這樣情況下很多人被迫提前出欄。像直接用賣不掉的牛奶澆地,年初的時候辣椒直接倒在河裡,鴨苗直接丟進火爐裡,雞蛋直接掀開灑在地上,蓮藕賣不掉拿來喂牲畜。這些事件從當初的震驚到現在的不足為奇,人們已經對農產品滯銷的聲音開始漠視,對這些寧願丟掉也不願回報大眾的行為表示反感。

不管農產品的收購價如何,城裡人吃到的果蔬永遠是最貴的,市場的調節對菜市場永遠沒有影響。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滯銷的聲音呢?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具體分析起來有以下幾點。首先就是上市期的高度重合,市場供求關係受到影響。其次就是對農產品的種植情況不瞭解,盲目跟風的現象太多。之後就是農作物種植單一,導致利潤受損嚴重。最後就是沒有良好的供銷渠道,只能任由經銷商掌握主動權。不管是哪種原因,都不該讓滯銷繼續蔓延下去。要知道發達國家在農作物種植上規模更多,但他們為什麼很少傳出滯銷的新聞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庭作坊的種植方式,導致農產品種植的同質化非常明顯,在品質上並不能得到保證,這樣一來就沒有競爭力來維持,很容易受市場的影響。之後再加上農民盲目更瘋的心理效應下,導致產品大量的堆積。並且我國的產品供應鏈並不健全,沒有發展出多層次的供銷渠道。深加工企業的發展需求不高,這樣一來就會陷入滯銷的怪圈。

當下農產品想要脫離這個怪圈,最主要的就是增加銷售渠道,比如電商、合作社等。其次就是建立健全全產業鏈,促進農產品的多元化發展。


熱點微言


很多時候大家在談農村,很多人嚮往農村的好環境,好空氣,有機食品,其實真真瞭解農村的才會讓人心痛,年輕人出去打工,留下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很多地方農村真的沒有了往日的活躍,現在多數農村幹著最廉價的體力,賣著廉價的糧食蔬菜,拿著最低微的社保,大蔥三,四毛,很多人覺得有利潤,但是這是血汗拼出來的,但是他們很無奈,因為如果不賣,就連這點辛苦錢也沒有,關愛三農還任重道遠。


房產小人物


糧食和蔬菜包括果品價格關糸民生,價格低農民沒有錢掙沒有人想種,價格高市民消費指數高。國家應根據大數據信息布好宏觀調控,地方出臺參考價,支持保險行業參進來,補貼與收稅兩方面互動,平衡一下。完全市場化形成合作社經營模式才能抗風險。不能再出現"姜"你軍,"蒜"你狠之類。


手機用戶59174786119


說白了老百姓種的瓜果蔬菜就是賺的老天爺的錢,看天氣,價格自己說了又不算,能賣出去算好的了,賣不出去只能爛地裡,我們這黃瓜幾毛一斤那也得賣啊。


瓜弟劉寶寶


大蔥畝產可過萬斤,化肥農藥500元可夠,耕地100元,用水100元,人口成本是最高種到收1000元不多,可剩千元以上,但這是高產前堤下,掌握不好技術應當掙不到錢


綠約風影


應該是

章丘大蔥。


36933062


市場經濟。掙錢的時候呢?


手機用戶7002614487


沒有賺了,每斤大蔥的成本就需要4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