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血小板低的原因有哪些?

手機用戶56690120561


經常有患者拿著體檢報告找到我們血液科,說是發現血小板減少,一般發現的時候血小板都是輕度減少。首先大家問的問題就是,怎麼得了血小板減少,到底什麼原因?

說原因之前,首先先來複習一下血小板減少的定義。我們說,血小板減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計數<100×109/L。很多疾病可以表現為血小板減少。而且,其實血小板減少本身不一定表現為出血。

那麼,血小板減少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1.遺傳性因素 如Fanconi貧血、先天性伴畸形無巨核細胞血小板減少症等。當然,如果是已經成人了,一般不考慮遺傳的因素。

2.血液系統疾病。比如:獲得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脾功能亢進等。

3.風溼免疫病。比如紅斑狼瘡、結締組織病、白塞氏病等。

4.骨髓浸潤,比如:惡性腫瘤骨髓轉移、急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結核。

5.放療、化療損傷及藥物相關性血小板減少。其他藥物包括非甾類抗炎藥,部分抗生素,肝素,利福平,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

6.輻射因素。比如高壓線、X線檢查等等。

7.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有些人因為注射減毒或低毒的抗病毒疫苗出現血小板減少,所以注射疫苗前需要詳細詢問副作用。

8.正常的生理過程,比如妊娠可能出現血小板減少。

9.蛇咬傷,嚴重燒傷等,造成全身機體功能迅速下降,可能出現血小板減少。

10.其他感染,比如HIV感染等。


唐旭東大夫


血小板在人體中主要起著維持血管內皮完整性並有黏附、聚集、釋放、促凝和血塊收縮的功能。它的增高和降低不僅反映了身體的病理狀況,血小板數量也隨時間和生理變化而變化,如早晨一般低於午後,春季較冬季低,經期前較經後低。

在我的頭條號文章《注意:當血常規裡這項指標增高,被認為是癌症的危險標誌》一文中我簡要描述了血小板增高的原因和相關疾病,這裡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
清新Kelly查閱該文。

血小板減少也意味著血小板生長減少或破壞較多,其功能也大打折扣,因此容易引起出血。

1. 生成減少:理化因素,如接受過長期電離輻射,鉛或有機磷中毒。藥物原因如長期服用抗腫瘤藥物、抗生素或解熱鎮痛藥也會引起血小板降低。以及造血系統疾病引起。

2.破壞過多: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主要原因是成人體內產生的血小板抗體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結合,使得血小板在單核吞噬細胞中過多破壞,引起血小板減少。

3.消耗過多:如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目前對此發病機制尚未定論。較多學者認為由於血小板聚集能力過強,形成血小板栓子黏附於血管內皮,因而引起改變。

4.分佈異常和先天性:肝硬化伴脾腫大引起血小板減少。一些先天性疾病如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症、巨大血小板綜合徵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清新Kelly


謝請回答,血小板減少是西醫名詞。中醫屬於祖國醫學的"血證"“衄血"範疇。《景嶽全書》指出,“血本陰精,不宜動也,血主營氣,不宜損也"一是邪毒內熾,迫血妄行,在2~9歲小兒起病較急驟,可有發熱,畏寒,皮膚有針尖狀出血或大片瘀斑,血腫,則有鼻衄,齒衄等,則發為紫癜,口渴,煩躁,尿少等。二是,臟腑虛損,氣不攝血。脾胃虛弱,或統攝無力,則氣隨血去,氣不攝血,血液不循常道而溢於脈絡之外,出現紫癜,衄血,便血,尿血等。中醫治療方案,一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二是健脾益氣,養血攝血為主,個人體驗,只作參考。


發掘中醫藥1


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如貧血、白血病、長期酗酒、某些骨髓方面的疾病都會造成這種情況。發現血小板減少的情況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結合檢查結果以及醫生的指導意見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平常可以吃一些益氣補血的食物來增加血小板的數量,另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多休息,多喝水,健康飲食。


養生大飛


血小板減少是一種出血性疾病,最常見的血小板減少就是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主要是血小板數量的減少,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的出血、內臟的出血等。血小板減少的常見原因有感染、脾功能亢進、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異常、遺傳性疾病、藥物等。


石門縣書房衛生室


不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