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也有退休金的可能性有多大?

事後說事


給為社會貢獻了一輩子糧食的農民象城裡退休人員一樣發退休金,是許多農民美好的願望,也是許多人寄予厚望的解決農民養老難、看病難的出路。農民養老難客觀存在,任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思路,小吏都雙手支持。

但是理性看待,小吏用數據說話,看看給農民發退休金有多難。

以某縣為例。

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時候,該縣總人口52萬,農村人口33萬,隨著人口自然增長,現在肯定要超過這個數。2017年該地公佈的60歲以上人口占比約為18%,粗略一算,該縣農村60歲以上的人口為6萬人。

如果給他們發退休金,姑且按城市最低工資標準發吧,1500元每月,一年1.8萬元,那麼這個縣每年要支付的農民退休金是10.8億元。如果按照該縣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退休金2200元每月計算,全年需要15.8億元。而按照目前農民養老金的標準100元每月計算,只要支付養老金7200萬元,整整多出15倍、22倍。

該縣2017年財政總收入不到30億元(這還是全國前三分之一縣的水平),是絕對承擔不起10多億元的農民退休金的。

既然縣裡承受不起,那國家能承受的起嗎?

據估算全國農村60歲以上人口有1.2億,按每人每月1500元的標準,一年要承擔2.16萬億元,按照2017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退休金2500元每月計算,全年需要3.6萬億元。2017年全國(包括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一共才17.2萬億元,也是負擔不起的。

即使中國發展到美國的水平,美國2017年全國財政收入在36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或許才可以勉強承受。因為,基數太大了,農村老人太多了。

所以,給農民象城裡退休人員一樣發退休金是絕對不可能的。不是不想,而是根本沒有這個條件,甚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也沒有。

那怎麼辦?小吏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數據說話,老農民一個月需要多少養老金。粗淺的算了一下,每個月300元-500元是符合實際的。財政負擔的起,農民能夠解決溫飽。

關於農民養老,小吏認為:應該把農民的養老金提高到脫貧線或者五保線。也就是每人每年3600—6000元,這樣才可以讓老農民勉強過上溫飽的生活。

個人原創回答,歡迎留言。更多三農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鄉野小吏。

鄉野小吏


短時間來看,農民有退休金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哪怕每個月4、500元。短時間是指五年內。如果十年內,隨著國家經濟的越來越強大,也不是沒有可能。當然就國家目前的經濟實力,對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個三、五百的養老金也不是發不出來,但國家有政策的制定,這個不是哪個人說了算的事情。

其實在我們國家要說佔有資源最大最多,那非農民莫屬。據《2015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數據截止2015年中國可耕地面積為20.25億畝,這是一筆多麼大的資源,在當今世界資源就意味著財富,雖然中國的土地屬於國有化,但實行的是承包制,並用政策的形式固定為長期不變,擁有最大的資源卻成為一個最為貧窮的階層。只有臨近城市邊緣的少數農民因佔地拆遷而富有。

從建國以來,農民開始以合作社的社員形式加入農村生產,成為最基層組織的一員,直到後來的人民公社,每個農民從他成長為18歲(甚至更小隻要能參加勞動)就得到社裡參加生產,不論颳風下雨,白日夜晚,出工出力,每天拿著幾個工分,每年不可少必須完成的就是向國家交公糧,交農稅。即使土地下戶,農民除了辛勤勞作能多收糧食,給國家的公糧和農稅也是按時上交,一分不少。農村的土地和農民都屬於村集體所有制,以企業來劃分,作為國家最大最普遍的企業,農民所在的村集體所有制從建國以來對國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06年以前,農民不但沒有退休金,每年都得向國家交稅納糧,一直到老死。2006年國家終於免除了農民的糧稅,使農民有了很大的解脫。

不過,作為農民在我國已經成為一種界定身份的名詞,而不是一種職業。比如90後都是沒有參加過農業生產,他們讀書或者不讀書,然後在城市工作,但他們也被稱為農民。現在真正意義上參加農業勞動只有上世紀50、60、70後的少部分人,甚至還有40後的少數老人,因為農村大量的年輕人進入城市,農村真正空心化。

我國目前60歲老人大約有2.4億,農村可就有一億多,他們勞作一生,現在每月只能領幾十元的養老保險金。如果子女能掙錢能給老人拿點,老人還能過;有的老人子女也沒錢,老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年紀越大越難。國家需要解決這些老人的問題,確實有困難,可以考慮把年限提高一些。因為這些人其實也為國家貢獻了一生,在艱苦的條件下用他們的青春和熱血踏踏實實地不停的勞作,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yungkey


現在60歲以上的農民將近有2億人,如果要給這些農民全部發放養老金,那麼這筆龐大的開支確實是一個難題,因此,短時間內要解決60歲以上的農民養老金問題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來自於農民。在農田裡幹過活,對農民的感情最深,對農民最瞭解。

一,我經常回農村,常常見到了很多年紀大的老農民,現在還在地裡幹活,有的都已經七十多歲了,還在為自己的生活在田裡邊勞動。不是不想養他們,而是確實無能為力。夏頭烈日炎炎他們在地裡忙著除草,冬天寒風刺骨,他們在田裡種菜,辛辛苦苦一年也就賺個幾千塊錢。農民是最苦的一個群體!

二,農民的一生貢獻最大,在上個世紀,他們大多還要交公糧,在五六十、七十年代,農民們還承擔著興修水利、開山挖渠的攤派任務。改革開放以後他們大都成為農民工,到各大城市參加基礎設施建設,他們修房子,搬磚頭,扎鋼筋,哪裡有髒活、累活、重活、體力活、危險的活都有農民的身影!現在他們老了,什麼都幹不動了,也沒有收入了,他們的境遇非常令人同情!

三,我們應當關心農民,想辦法給農民發放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金,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能夠購買油鹽醬醋,還有衣服生活必需品實際上花不了幾個錢,每個月五六百元就可以了。讓年紀大的農民安享的晚年。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來自於農民,我們不能忘本,我們都應該關心、同情、攙扶一把我們的農民兄弟吧!大家看看下面幾張照片吧,這麼大的年齡,還在地裡幹活,真的於心不忍,我們應該伸出 雙手來幫助他們!

如果您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謝謝你!





依旺情深1


唉,農民啊,勒緊腰帶交公糧,省吃儉用拿集資,喂肥了一堆白眼狼,培養了一堆勢力眼,薪資上萬的看不見,養老金不足百元的卻眼紅。還農民有地?沒地叫農民?你知道農民忙活一年能剩幾個錢?農民真該有退休。沒有那才叫不公道。


5541386709


我的父母也是農民,我也是農民,只是沒有半分地給我,農民有退休金我這關是過不了的,第一全國的地都荒了,農民有認真種地嗎?第=農民都去鎮上佔地盤了,一個個村房子都踏荒了。農民憑什麼要退休金?第三農民60歲了,國家有分地給你,有每月85元給,地就是養老金,可租可自己種,還能傳給後人。國家給退休金農民也是看情況的,比喻五保戶,貧困戶,殘疾人。


王榮876


農民也有退休金的可能性有多大?

之前的時候確實存在這樣政策,農民沒有就該讓保險在達到60週歲時候,也可以領取基本養老金。這一塊養老金,只是一個基本養老金,因為個人並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所以並不會存在個人養老金賬戶。

但是現在這項政策在大多數城市已經取消,也就是說個人如果沒有交養老保險,是無法領取養老金的。

對於普通農民也是這樣,我們都知道領取養老金的多少是取決於個人繳納養老保險的時間長短。繳費金額等多項因素的影響。對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而言,共分為12個檔次,最低100元,最高2000元,不同地區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檔次金額的指定。

以山東省德州市為例,在2018年基本養老金。一天有一佰元調整至118元,所以只要個人繳納,那麼退休後所領取的退休金最低也是118元,如果按照最低檔次繳納300元,每年的話,繳納15年後,個人所領取退休金為158元;如果按照最高檔次5000那15年,那麼退休後所領取養老金大約為每月600元左右。

所以現在而言,如果個人不繳納養老保險,所領取養老金的可能性基本上是零。


社保分享專業戶


首先我認為農民將來有退休金的可能性不大,現在發放給農民每月的幾十塊錢是屬於養老補貼,想要跟城裡人一樣每個月領到幾千元退休金,我看還是先畫個餅來充充飢,為什麼可能性不大,我現在就來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這個理。

第一個理由是,那些磚家不認可農民以前交的那些公糧可以抵上社保,他們認為農民使用了國家的土地交納公糧(農業稅)是理所當然的。第二個理由是,農民以前自帶糧食開河修渠築壩都是服務於農業,他們認為受益的都是農民,作的那些貢獻也是理所當然的。第三個理由是,農民沒有按照單位職工交納社保的檔次繳納社保,他們認為農民不具備享受退休金的資格,他們甚至還認為國家目前發放給農民的養老補貼,是考慮了農民的感受,從照顧農民的情緒而發給農民的福利。

我認為這些磚家至所以有這種奇謬的想法是因為國家給予他們待遇太高了,他們沒有理由不為主子說話,從那些愛狗人士眷養的狗狗就不難看出,主人對它好,它必然會回報主人,跟在身後搖尾巴不足為奇。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政府的大佬們是英明的,不可能會一味地聽那些磚家來擺佈,農民以前所作的貢獻他們心裡是最清楚的,國家對農業農村農民的優惠政策一年會比一年好,相信以後的農民個個都有退休金,雖然會沒有退休職工那麼多,但養兒防老的格式會慢慢地由社會養老所取代。





頁川木木1


這問錯了,首先中國的農民有退休金。中央財政發的有80元,全國60週歲農民都有。其他由省市縣地方財政貼。在浙江寧波,現只要你年滿60週歲,入了保,最低交100元/年,交滿15年。到了年齡也可選擇一次性交付1500元,就能每月領到120元/月。一年就回本,直領到你去逝止。中國農民為新中國成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說是主力軍之一也不為過。同時也為新中國的發展,長期以農養工促發展,轉型作出了巨大的犧性。國家沒忘農民,朱總在中國加入wTO時就曾說他最擔憂的農民收入。溫總則親自宣佈免去農業稅。三農問題歷來是中央頭等大事。隨著中國工業的逐漸壯大,科技力量加強,中國經濟得到了平穩而又長足進步。工業反哺農業力度越來越大。農業在國民經濟佔比更是逐年下降到次要地位。習大大更是對農村提出改變窮困,消滅貧困是宣戰。中國農民基數太大,不可能一下子達到與工人一樣高的養老水平。但中央和地方政府會逐年加大農村農民的養老和醫療的補貼力度。


家國關注


農民退休金的問題,暫時雖然說民間呼籲聲很大,但官方層面還沒有什麼消息。國家為了農民老有所養,推出的農村養老金政策力度到是越來越大,六十歲前如果每年交夠一定數額的養老金,交夠十五年,也可以補交,到六十歲以後就可以每月領到一定數額的養老金。現在有的地區出臺的政策是如果能夠6~9萬元(根據各地的具體經濟條件而定),六十歲以後就能每月領到1300元的養老金。

所以我認為農民也有退休金的可能性在近幾年之內是不現實的,更大的可能性是國家不斷地加大基礎養老金的投入基數,從國家財政拿出一部分資金來,對農民養老金進行補充增大養老金的基數,使農民朋友能夠分享國家富裕的紅利,60歲後能夠領取較多的養老金。


冬青裡的駱駝草


退休金和養老金兩個內容,退休金是國家財政發給60歲以上老人的生活費。養老金是參保人員自己花錢買的養老金。一個是免費的午餐,一個是花錢吃午餐。別弄混了!比如:農村60以上的老人的88元就是國家給的免費的午餐。企退人員的養老金就是自己掏腰包買的午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