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古玉辨识有大开门的、有一眼仿的,也有反复辨识难以确认的。从收藏来说,既然反复难以辨识,则很简单——直接否决放了;但从藏玩来说,真仿一探究竟才是乐趣所在,所以还需探究其本来面目。

古玉有几个“不可仿”(参见《古玉学步(1)》)的特征,都是相对而言,不可仿不是没有仿而是难以仿到位,但是现代仿技也越来越高明,用带有不可仿特征的残件或者老料仿古却是常见,就更需要在多个方面交叉辨察、互相印证了。

古玉辨识一假皆假、全真方真,但有一种现象可以一真定真,无可挑剔,那就是——古玉表面出现的次生结晶。

古玉次生结晶是古玉经历沧桑后产生的工上自然态之一(参见《古玉学步(26):如何鉴识假仿真到代仔细甄别工上自然态》),古玉入埋后会在与土石交融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其中有一些生成次生结晶;次生结晶绝对不可仿,如果在古玉的表面见到次生结晶(图1),则一真定真(如果在蚀斑里见到次生结晶还需要进一步考辨,因为高仿也有用绺裂带次生结晶的老料做新仿的)。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1

由于不同类型的玉质带有不同的矿物质比例,所以产生的次生结晶也不尽相同,

和田玉与各类地方玉的次生结晶不相同,即使和田玉中白玉、青玉、碧玉的次生结晶的表现形式也有差别。

以和田为例,其次生结晶的状态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扇形状、乱柴状、柱体形状、雪片形、雨点状等等,略举例如下:

1)、扇形结晶(图2),是发生在玉表下的次生现象,呈断裂状,其生成的时间约在2000年以上。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2-1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2-2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2-3


2)、乱柴结晶(图3),是发生在玉表下面与玉表之间,生成的时间应与扇形结晶的时间相差不多,也需2000年。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3


3)、柱形结晶(图4),柱形结晶往往是玉体表面以下发生成形,成形机理与水晶类似,分段呈现断裂状,生成的时间应在2500年以上。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4


4、雪片结晶(图5),就是常说的苍蝇翅了,附植在玉体的表层,借助放大镜就可以见到;雪片结晶下面的玉质往往也有很多变化。这种内外都有质变的生成时间需要1500年左右。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5-1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5-2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5-3


5、雨点结晶(图6),是高古和田玉所常见的墓葬出土特征,生成时间需要800年以上,如玉质也同时发生结晶变化的,则需要1200年~1500年以上。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6-1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6-2

以上次生结晶生成时间皆指酸性湿坑的情况下,北方干坑出土的古玉的生成时间还要延长很多。

古玉的次生结晶虽然还是在“形”的范畴,但是由于已经深入到微观领域,所以还需要在细仔观察的基础上静静地揣摩,才能领悟到次生结晶状态的内涵,切莫捕风捉影似是而非。

如果以上近距图还不能了解次生结晶的状态的话,则借助于高倍放大镜领略一番次生结晶在微距下观察的样貌,或许能够增加对次生结晶状态的理解(图7)。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7-1:微微凸起表面的黑色部分为阳起石矿物晶体的次生表现成像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7-2:图中凸起的褐色部分透闪石矿物晶体的次生表现成像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7-3:次生结晶覆盖工痕

古玉学步(131):古玉看皮见真章 次生结晶不可仿

图7-4:蚀洞蛀孔的成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